APP下载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2024-06-27韦新生

教育界·A 2024年14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初中物理

【摘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利用经验总结以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活动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并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细致的分析,旨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为促进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初中物理教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韦新生(1972—),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教育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在“评价建议”板块提出“强化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提升评价质量,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的新要求。这反映出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评”三者的关系,联系初中物理学科特色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积极探索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下面笔者将对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总结。

一、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上一节高质量的物理课的重中之重。为了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教师需要确保教学、学习和评价目标保持一致。

1.明确《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作为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目标前,深入研读《新课标》的内容,了解初中阶段每一部分的物理知识属于哪一板块,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形成怎样的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平面镜成像”一课为例,为了知晓本课在第四章以及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地位,教师在对《新课标》的内容进行分解与整理后发现:《新课标》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设定了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这五个一级主题。而本课内容对应的一级主题是“运动和相互作用”。本课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光”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此外,《新课标》还在二级主题“声和光”的内容要求中提出了“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等。基于上述要求设计的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

2.拟订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

在完成对《新课标》内容的梳理工作后,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师需要拟订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教材的方式对某课内容进行整理,联系该课前后的知识思考学生在该课学习中需要达成的目标及需要完成的任务。为确保教学目标贴合学生发展需求且能起到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推动评价与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围绕《新课标》、教材、学情三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2]。

这里仍以“平面镜成像”一课为例。教师分析完《新课标》的内容后,发现本课涉及实验,需要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发现:教材在编排本课内容时展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平面镜成像;还补充了关于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内容,以期学生能通过学习积累更多物理知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以及与学生的沟通情况了解到,班上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相关知识,并在与教师的对话中谈到自己想要了解生活中的更多物理知识。因此,结合《新课标》、教材、学情这三个要素,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旨在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1)让学生认识平面镜,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掌握有关平面镜成虚像的内容,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了解平面镜及球面镜的应用,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能正确地记录并处理重要信息。在后续实施教学评价、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都将上述目标作为依据,从而落实“教—学—评”一致性。

(二)教学评价策略

保障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3]。在物理课堂中,教师需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掌握开展教学评价的科学方法,将评价视为自身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桥梁,凸显评价所具备的功能。

1.保障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使教学目标贯穿课堂始终,使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评价之前,思考教学目标与评价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对应的评价任务,以此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不同概念,等等),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科学的评价任务才有利于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的“阿基米德原理”一课为例,在课前,教师以清单的形式呈现以下教学目标和与之对应的评价任务。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评价任务(1):提出探究问题,驱动学生独立解决,进而能够清楚地说明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对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2):让学生能够正确描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对应的公式,通过学习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形成探究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评价任务(2):驱动学生正确撰写实验报告,总结自己积累的学习经验,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明白自己学习方面的不足,并及时做出调整。

教学目标(3):让学生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问题,顺利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与运用。

评价任务(3):鼓励学生主动寻找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实现评价体系多元化

为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使“教”“学”“评”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指导学生参与到评价环节当中,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依托学生评价促进自身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等方式,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等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这样,教师能根据学生评价,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案;学生也能基于自主评价形成反思意识,根据学习效果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自身个性发展。

这里仍以“阿基米德原理”一课为例。针对评价任务(1),教师充当评价主体,采用抽查的方式,设计“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是否存在定量关系?”这一问题,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踊跃程度等情况做出评价,之后驱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计划,在班级内进行分享,由教师进行统一指导。针对评价任务(2),评价主体由学生充当。学生通过自评、组内互评的方式,衡量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指出小组成员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等。针对评价任务(3),师生共同充当评价主体。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整体表现进行反馈,并记录相关问题,以便在后续教学活动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可见,上述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为教师判断教学、学习、评价的一致性程度提供具体依据,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评价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活动策略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将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有利于逐步达成教学目标,通过目标导向避免使活动具有盲目性以及随意性。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的“声音的特性”一课为例,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教师演示的“敲击音叉”的实验,达成“正确地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一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对实验目的与要求等加以说明,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此外,学生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声音产生的条件。对此,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旨在驱动学生进行交流与探究:“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时为什么会被弹开?”可见,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使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相契合。

2.遵循评价内容实施教学活动

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评价内容,保障学生在参与活动期间能顺利达成目标,掌握课堂重点知识,逐步发展自身核心素养[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及时根据评价、反馈对活动内容进行调整。

这里仍以“声音的特性”一课为例。对于有的学生不理解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的情况,基于评价内容,教师调整教学活动,驱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将钢尺放在桌面上,拨动钢尺并仔细听其振动发出的声音,对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此外,在评价期间,教师如果发现教学活动偏离了教学目标,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讨论,共同商议对策,以提升学生的活动体验。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物理教学注意事项

在构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时也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实施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指导期间,教师可能会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对评价缺乏兴趣、不知如何评价、难以辩证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等问题。这不利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还会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有:学生缺乏评价的意识;学习氛围较为沉闷,导致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为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达成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目标:一是适当补充物理文化知识,促进学生探究。具体来说,教师在遵循评价内容实施教学活动期间,可以联系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反馈的情况,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关于物理文化的内容,如某项实验的改进过程、某位物理学家的生活趣事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理知识,感受物理的现实魅力。二是为学生设计物理游戏,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敏捷并且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结合教学主题设计趣味化的游戏活动,驱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将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融入评价中,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尽快适应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学习模式,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确保评价的科学性

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建设中,评价贯穿始终,且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注意科学组织评价活动。评价期间,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各个环节渗透评价内容,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如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期间,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与合作情况做出评价,判断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并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若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不高,教师则可适当调整实验内容,实现学生的广泛参与。第二,设计可视化的评价标准,确保学生能通过评价有所收获。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点评时,教师需要适时给予学生帮助,以直观的评价量表辅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基于评价结果优化学习过程。这样,评价的科学性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受益。

结语

综上所述,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初中物理教学发展。笔者分别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活动的方面给出建议,期望能有效提高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物理课堂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玲.初中物理“教、学、评”一致性逆向教学设计路径:以“压强”为例[J].新课程,2023(22):157-159.

[2]杨发林.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初探[J].广西物理,2023,44(3):80-82.

[3]孙启森.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0):95-97.

[4]韩娟.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94-96.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初中物理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