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人口变化形势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对
2024-06-27刘思岚
刘思岚
一、发展背景:低生育率下的挑战和机遇
1.幼儿人口变化:“幼儿爆炸”到“幼儿紧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儿童人口规模经历了增长、下降和平稳三个阶段。[1]从1981年到1997年,我国每年新生儿稳定在2000万人以上,儿童人口急速增长。[2]但是,受疫情以及初婚年龄推迟和就业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不断下降,2019—2021年三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分别为1465万人、1202万人和1062万人,[3][4]学前教育将受到生育率下降的巨大冲击。尽管我国相继实施了“单独二孩”“全面两孩”和“全面三孩”政策,[5][6]短时期内无法扭转新生儿数量快速下滑趋势,我国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的问题。一些学校出现“招生遇冷”和“一孩难求”的现象,部分幼儿园因为招生困难而关停。[7]
2.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
(1)师幼互动持续深化,师资素养基准拔高
师幼比影响着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发展,决定着师幼互动的频率。出生率下降引发的教育危机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准入水平、选用标准也会随之改变,这将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8]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中,除了掌握五大领域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外,还需要教师掌握观察幼儿和指导幼儿的能力,强调学前教育知识更加专业化、系统化以及全面化。所以,在未来,对学前教育专业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需求会更大,旨在吸引更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强的人才加入学前教师教育队伍中来。
(2)教师职业吸引力减弱
尽管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留不住”的现象。受到待遇和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流失现象突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出现“招不来”“留不住”等问题。[9]这导致一批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进入该行业,教师队伍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学龄人口变化的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日益严格,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起点也会越来越高。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减少,幼儿园教师的数量也逐渐减少,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减弱。
(3)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增加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人才时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到幼儿园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学生的基本素养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专业课程建设,课程实施的质量决定了毕业生的水平。学前教育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获得建立在对学前儿童的观察研究与具体的师生互动实践基础之上。对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教育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经验,并且能够自如地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还应加强园校合作培养,强调高校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将实践融入专业全程培养的过程,双方师资共同指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幼儿园高品质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二、战略机遇:高质量发展的学前教育
1.专业发展必然趋势:依托学校发展转向专业特色发展
在专业审批制度背景下,同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相似,各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学生培养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共性的问题,培养内容也大致相同,无法体现院校特色,使得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缺乏实效性与创新性。在社会低生育率背景下,需要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所以,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应该根据高校自身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依托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创办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凸显专业发展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实施“教育学+医学”学科交叉,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教育学的知识,还能了解一定的医学知识,体现幼儿园实践中保育和教学的内容,进行课程融合,构建凸显学科交叉特色的课程体系。[10]
2.师幼比不断降低,减轻教师保教压力
学前教育机构师幼比对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师幼比越合理,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越高,师幼比已成为国际普遍认同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结构性指标。随着出生率的降低,幼儿园教师数量相对较充足,能满足当下标准的师幼比。提高幼儿园的师幼比,能够避免教师因为班级幼儿数量较多而无法观察和指导全体幼儿,让教师实现分区有效指导,增加教师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从而减轻教师保教压力。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无序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本科及大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逐年扩招。2011—2016年,在园幼儿数量大增和幼儿园及幼儿教师总量不足是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质量不高也成为幼儿园质量提升的瓶颈。202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的通知》,促进了大批本、专科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但在他们毕业之际,在园幼儿规模有所减少。随着小班化和师生比等指标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对于幼儿园教师质量的高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应进一步加强。
三、应对措施:重构师资扩充预案和培养模式
1.招生模式:重构符合实际需求的师资扩充预案
202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的通知》,缓解了前期幼儿园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因此,目前还存在着一批未毕业以及未就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出生率降低带来师资过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构建符合实际需求的学前教育师资扩充预案。[11]如:按照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按照幼儿园的配备要求,招收相应数额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同时,可以进一步完善招生方式,增设面试环节,积极发现学生的潜质,避免因调剂等因素造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流失及转专业。
2.课程形式:打造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指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开展教学。班级人数减少后,体现的不应该只是人数的变化,而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过程上有所创新,对教学实施策略、教学媒介、师生交流和讨论的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和融入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小班化教学也契合新时期国家对才培养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和系统培养的观念。小班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较小的班级规模中,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课程设置上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少”是指在课程的门数上要做到精简,避免重复学科多次出现,同时要合并分科课程,建设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精”指的是要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避免使用老旧的例子和内容,及时给学生讲述学科前沿研究成果,提高课程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发展需求。
3.课程内容:向托育一体化发展
2019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陆续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类文件,还对0~3岁托育机构的设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23年以后,在园儿童的总量规模将进入一个剧烈收缩期。[12]与早期教育相接近的专业是学前教育,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服务对象上,早期教育面向0~3岁,学前教育则注重3~6岁幼儿的培养,但由于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善,不能完全照搬学前教育的培养模式与方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内容中可以包括0~3岁早期教育的内容。首先,在课程整合上,要在实践中了解早期教育的实际需求,以便增设适应实际需求的课程,如“感觉统合训练”和“早教机构管理”等课程。其次,增设选修课程,要体现特色专业的优势,根据早教机构的需求,可以开设特色选修课程,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蒙台梭利教学法”等特色课程,以满足学生毕业后担任此类课程的需求。最后,拓展实训基地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还可与各早教机构形成密切联系,积极学习早期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促使高校课程内容向托育一体化发展,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4.课程模式:发挥教育数字化和教育多样化作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要将“互联网+”融入学前教育课堂,改革传统的理论讲授、灌输式的课程实施方式,采用小规模在线课程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在新课讲授之前,让学生观看慕课上教师提前录制好的关于知识点讲解的小视频,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另一方面,应该采取多样的课程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的场所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室里,教学的主体也不应该仅仅只有教师,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例如,在课堂中融入幼儿园实践教学中的案例、一线幼儿园教师以及专家学者的讲座和幼儿相关的视频学习等。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一线教师的风采录、我的幼儿教育生涯讲座、我与幼儿教师面对面、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现代幼儿园教师职业风范与专业成长等多样的课程形式,这些形式都很生动、活泼和有趣,比较适合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问题,补充学前教育的专业实习和见习的不足,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利丹,梅自颖,唐语新,等.中国儿童人口发展新特点与新趋势:基于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社会科学文摘,2024(1):97-99.
[2]陈时见,周琴.人口变化视域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审思与应对[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4(1):1-7.
[3]张立龙,史毅,胡咏梅.2021-2035年城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与特征: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预测[J].教育研究,2022(12):101-112.
[4]贺芳,彭虹斌.2022-2035年城乡学前教育学龄人口预测及资源需求分析[J].教育与经济,2023(6):77-84,93.
[5]钱雨.“全面三孩”政策下我国学前教育福利的转型[J].学前教育研究,2023(5):20-28.
[6]周宇香.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特征、趋势与影响[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4(1):16-25.
[7]雷望红.人口变化趋势下县域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调适方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4(1):8-15.
[8]戎会会.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幼儿教师资源配置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2.
[9]程建平,张志勇.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和路径[J].教育研究,2022(4):132-136.
[10]王春梅,杨文晓,杨维佳.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68-70,74.
[11][12]玉丽.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学前教育格局的影响[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4(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