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县级青联建设 持续推动青年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06-27团四川省委
团四川省委、四川省青联按照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关于新时代深化青联改革相关要求,将县级青联建设作为提升服务党政大局贡献度的重要载体、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路径,坚持省市共推、分层分类、质量并重,聚焦“强基础”“增活力”“作贡献”,全力推动县级青联建设取得扎实成效。2023年全省共新建县级青联103个,总数达116个,新吸纳各领域优秀青年10713名。四川青联工作力量、动员能力、服务质效得到极大加强。
聚焦“强基础”“四个步骤”规范县级青联建设
因地制宜锚定目标。根据成都平原、川东北、川南、攀西、川西北等5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青年群体数量、结构及社团基础,将各地县级青联建设目标确定为所辖县(市、区)总数的55%、45%、40%等3类不同标准,避免“一刀切”“一般粗”。
充分调研做好设计。坚持问题导向,成立由团省委书记任组长的县级青联建设专项调研组,深入15个县(市、区)与党委分管领导、团干部和青年代表面对面交流,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312份,梳理汇总意见建议38条。在全国率先发布《县级青联建设工作指引》,明确县级青联建立流程、界别设置、委员标准等规则,突出思想引领、助力发展、服务青年、组织建设等重点任务,为基层提供清晰的“流程表”“施工图”。
加强指导稳步推进。召开县级青联建设工作推进会、举办2期专题培训班,着力解决“怎么建”的问题。把县级青联建设情况纳入市(州)团委年度核心考核指标,由团省委书记班子包片负责、指导督促。推动每个市(州)确定1个试点县(市、区),先行先试、示范推广。在微信公众号“四川青联”开设“县级青联建设进行时”专栏,推出工作交流6期。
提级管理严格把关。将委员提名审核作为从严治会的“最先一公里”,按照项目化管理方式,组建工作专班,实行“专人负责、分片包干、提级审核”。县级青联推荐人员名单在市级青联审核后,均需报送省青联复核备案,从而确保委员政治性、先进性、代表性。
聚焦“增活力”“四个维度”创优青联工作体系
抓统筹,在机制搭建上下功夫。印发青联制度汇编,推动县级青联在成立之初就同步建立委员履职、界别述职、提案建议等工作制度,为县级青联规范运行提供支撑保障。举办深化新时代青联改革精神培训班,围绕思想引领、建功大局、服务青年和活动设计等方面开展系统培训。建立“一月一主题”活动机制,省、市、县三级青联每月共同聚焦一个主题,联动开展系列活动。去年12月以来,已连续开展助力科技创新、暖冬关爱行动、投身绿色发展系列活动200余场,初步形成全省一盘棋工作格局。
抓学习,在凝心铸魂上下功夫。聚焦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青联委员专项工作要求,推动县级青联委员“集体学”、界别“专题学”、与上级青联“结对学”。组织开展“青联读书社”“青联思享汇”等学习活动和“我为发展献良策”“我为青年办实事”等实践活动900余场次。
抓宣讲,在思想引领上下功夫。推动青联宣讲品牌活动向县级延伸、在基层扎根。2023年县级青联层面累计举办“强国志·青春说”青联大讲堂200余场,覆盖青年1.5万余人次。指导各县结合区域实际和优势资源,培树“青言青语”理论宣讲品牌。
抓激励,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优化考核评价,通过量化指标把“软任务”变成“硬要求”,推动县级青联严格开展委员履职考核。同时加强政治吸纳和典型选树,积极推荐青联委员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评青年五四奖章、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奖项。目前,全省县级青联中共有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764名。
聚焦“作贡献”“四个领域”提升服务大局质效
为科技创新集智聚力。加强组织覆盖,在新成立的103个县级青联中吸纳急需紧缺引进人才和科研工程技术人员432名。深化科普宣传,由县级青联定向邀请“科技之光”青年宣讲团成员,深入学校、企业、社区开展“科技之光青年讲堂”活动。去年以来,共开展宣讲活动60场,覆盖青年3000余人。
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以“青联服务千村”“青联希望小屋”为依托,以“产业振兴”“电商助农”“文化兴农”等服务项目为抓手,组织县级青联委员开展“‘青暖华夏”直播带货、农产品展销、暖冬慰问等活动,累计捐赠各类物资价值300余万元,销售农产品3000余万元。
为社会治理提效赋能。强化青联组织社会功能,推动县级青联建立界别定点联系基层团支部、村、社区、“青年之家”、青少年事务服务类社会组织的“五定联”工作机制,组建县级青联志愿服务队,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时长20余万小时。
为绿色发展担当示范。积极倡议青联委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争做绿色发展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今年,各地县级青联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义务植树、生态文明宣传等活动100余场,在全社会倡树生态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