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业研究提升作业效能
2024-06-26方文玲
方文玲
初中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学习重难点之一.相较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的整体难度更大,知识体系更加复杂,而且抽象性的理论知识更多.学生不仅在知识吸收理解方面的难度增大了,而且在利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初中生来说,容易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而初中数学的教学又比较枯燥、乏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因而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除此之外,大量的数学作业也从多个方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和难度.
1 初中数学加强作业研究的内涵
数学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的考查形式也较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初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也是学习高中数学之前的重要奠基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数学的难度相较于小学数学提升了许多,同时对学习的要求也高了许多.但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自我学习体系和思维,没有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上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学习的阶段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体系和思维.而作业作为教学的延伸,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功效性.作业是数学知识的具体化,通过作业可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给予作业更多的关注,大多是题海战术,让学生自行完成相当数量的习题,教学的重点仍旧是课堂知识教学.但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中小学阶段教育需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以及课后辅导负担,减少学生课后作业的总时长,以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基于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设计好作业,并发挥作业对学生知识检测的作用,是教师需要积极思考的内容.因此,教师对作业的关注逐渐增加,针对作业效能研究作业设计也成为新时期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是以章节为主的单元知识,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下,需要教师从整体视角出发,统筹知识,设计作业.因此,教师需要在整体教学的视角下,以单元知识为脉络进行作业研究和设计.
教师加强对作业的研究,有利于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同时提升作业的质量,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知识的应用,通过完成作业实现知识的检验.教师对作业的研究和思考,也是帮助自身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梳理教学知识体系.将作业纳入教学体系,重视作业在教学各个阶段的作用,有利于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状态,也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作出调整.随着教育理念和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题海战术已经不适合新时期学生的发展需求,提质增效是新阶段初中数学作业的发展要求.教师关注作业研究,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需求.
2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2.1 缺乏框架体系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下,教师需要从教学的整体性出发,以单元知识为基础设计作业,通过作业完成知识的检验.而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以课时为布置作业的单位,课堂知识教学结束便布置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作业,后续也没有对作业的整合.作业只是课堂知识的检验,没有关注作业的整体性.作业不仅是对当下课堂知识的复习,还可以通过作业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容易忽略作业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是初中数学知识过多,需要及时通过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另一方面,需要应对中考,教学时间紧,而教学任务又较重,教师会需要赶教学进度.因此,教师会布置大量的随堂作业,而没有从单元教学知识体系出发设计综合作业.作业缺乏框架体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也会呈现碎片化、零散化,而初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体系性强,教师缺乏对作业整体框架的设计,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整体关联,影响学习效果.
2.2 缺乏层次
随着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加明显;同时,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身心发展不同,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会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也就有差异.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来设计数学作业.作业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常规性内容,也是学生最常接触和习惯的学习内容,把握作业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容易忽视作业的设计,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布置作业,大多数时候的作业是统一的、无差别的.但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不一样,面对统一性的作业,有的学生游刃有余,甚至是过于轻松;而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作业的难度过大,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样会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2.3 形式单一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需要逐步转变传统的作业设置形式,改变传统的以量取胜的作业教学观念,以“减负增效”为指导,减少作业量,提升作业的质量,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在新的教育理念中,作业是辅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但大批量的作业对学生来说负担过重,有较强的机械性.其实,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并不算多,教师布置大量的数学作业,其中会包含大量重复性的内容,并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反而会增加学生对作业的敏感度,进而产生抵触心理,降低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态度.尽管在政策的指导下,教师有意识地减少了作业的数量,也逐渐关注到作业的质量问题,但对作业的形式关注不多,仍旧是传统的用理论性知识解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作业,尽管作业数量减少了,但作业的形式仍然没有转变.
3 初中数学提升作业效能的措施
3.1 构建大单元整体作业体系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指导下,教师加强对作业的研究与设计,首先要构建大单元整体作业体系,形成完整的作业设计框架,在体系的指导下进行具体作业内容的设计,促进作业设计结构化、体系化,使作业更加科学、合理,既能与数学知识相关联,又能和教学形成整体关系,丰富教学体系,扩展教学内容.构建大单元整体作业体系首先要搭建作业的整体框架,连接作业之间的脉络,增强作业的整体活性.从整体上确定初中数学知识的体系,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作业设计的来源,按照教材大单元进行具体知识的划分和归类,确定单元知识主题,从主题出发,围绕具体知识设计作业内容,同时注重增加作业之间的联系,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串联作业内容,形成作业整体结构.其次是根据教学环节合理安排作业的布置时机,包括课前预习作业、随堂测验小作业以及课后巩固作业.预习作业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学习中,通过疑问的解决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的专注度.随堂小测验是课堂中检验学生学习状态、缓解学生紧张压力的重要方法,几分钟的小测验能让学生从复杂的教材知识学习中抽离出来,适当地放松心态,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随堂小测验可以将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拉回到课堂学习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课后巩固作业,一方面是对当堂教学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进而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2 尊重学生主体
传统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大多重视数量以及作业的统一,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的数量而忽略质量,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形式完成作业而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遵循教学的统一性与差异性规律,既要注重作业设计的统一性又要从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出发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程度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作业设计做好分类,包括基础知识巩固、提升训练以及难题攻克.以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标准,设计基础性知识的巩固与提升作业;同时根据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攻克的作业.尽管是分类设计作业,但可以统一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提升和查漏补缺,让学生根据自我学习状态选择必须完成的作业内容,然后可以选择性地完成其他类别的作业.既能确保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巩固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发现当下学习的不足,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第一节“从算式到方程”的小节教学为例设计课后作业,这一小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并掌握其中的两个等式性质.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重难点在于等式性质的把握,因此以等式性质的把握和提升作为作业的分类标准,设置以下课后作业:
习题1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6x+1=13中未知数x的值,并解释解题原理.
习题2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25x-3=76.
习题3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3(x-2)=6.
设置理由:习题1是对教材知识等式性质的巩固,习题2是提升训练,而习题3是与后面一小节教材知识内容的对接,包含了去括号和移项的内容,也是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攻克的难点之一.
3.3 扩展作业形式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和支持下,初中数学的作业量大大减少,教师也关注到作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加大了对作业质量的关注,但作业的形式仍旧过于单一.一方面是传统形式的作业对知识的巩固性作业较强,另一方面是整体的初中数学教学环境中对数学作业形式的实践探索较少,教师对作业的概念和形式把握不到位.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学习其他教师的作业设计形式;其次是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作业的需求和想法.在充分把握作业的理念内涵之后,结合各种教学方式,以教材知识为参考,以学生需求为指向,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第一,增加实际问题类题目.数学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数学教材中也涉及了许多应用题,通常以具体生活场景为例.教学中可以增强实际问题类作业设计,以教师和学生身边的问题为例,提升学生的熟悉感,减少抵触心理.第二,设计自主性作业.作业本质上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自行选择需要完成的作业.同时为了统一学生的作业,学生在选择自主性作业时需要做好记录,包括作业选择的原因、意义以及心得体会,确保作业发挥实际功效.第三,设计小组合作类作业.科学、合理的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还可以促进学习思维的提升,构建知识体系.教学中可以增加小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提炼解题思路和方法,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关注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将传统数量型作业转变为质量型作业,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发挥作业的功效.尽管目前的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多问题,包括缺乏框架体系、缺乏层次、形式单一等,但通过一些举措可以改变当下作业设计现状,提升作业的质量.教学中可以通过构建大单元整体作业体系、尊重学生主体、分类设计作业以及扩展作业形式等方法改善作业设计中的问题,通过作业的优化改善教学和学习,促进教学双方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