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探索性学习提升教学有效性
2024-06-26林凡
林凡
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大多教师依然习惯性地将结论、解题经验等以讲授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然后给出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模仿.可见,教师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结论的扩充与应用上,忽视了过程性探索.其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获.
笔者在教学“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改变传统的一味地灌输结论、帮助学生储备经验的旧模式,以学生的心理过程为主线,重视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数学公式的发展脉络,以此通过经历发现、探索、应用、归纳等过程,让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1 课前分析
1.1 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阶段,教师既要通过知识的回顾为新知的学习扫清知识障碍,也要从情感上进行激励,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学情及学习内容,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寻求新知的生长点,并基于知识的生长点提出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而为高效课堂的建构做好情感准备.
1.2 过程分析
周知,数学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若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将公式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模仿和套用,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公式的来源,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亲身经历明确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弄清公式的本质属性,以此达到深刻的理解.
2 教学简录
2.1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以下两题你能用配方法求解吗?(教师PPT出示题目.)
(1)x2-2x-1=0;(2)2x2+7x-15=0.
题目给出后,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求解.求解后,教师先让学生总结归纳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方程,利用配方法求解时常出现一次项系数是分数的情况,这样就使得运算比较复杂,于是学生自然提出问题:有没有更便捷的方法解这类方程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进入本课研究的主题,即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设计意图:导入阶段,教师以学生已有认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让学生总结归纳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从而为接下来探究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使用配方法可能会出现繁琐运算的情况,继而自然引出本课要研究的主题.
2.2 类比迁移,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将题目变一变,将方程中的数字系数换成字母,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类比前面的解题方法,解这个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教师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求解,教师巡视.从学生反馈来看,大多学生与方程2x2+7x-15=0相类比,将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a,继而将方程转化为二次项系数为1的情况,然后利用配方法求解.不过求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忽视了对代数式b2-4ac进行分类讨论.基于此,教师让出错的学生展示思路,鼓励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评价,以找到引发错误的根源,形成正确认识,有效规避或减少错误的发生.
师:大家利用配方法得到x+b2a2=b2-4ac4a2,接下来该怎么做呢?是否可以直接开平方呢?如果不可以,该怎么做呢?
问题给出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大多学生意识到要想开平方,首先应该对b2-4ac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由此学生提出当b2-4ac≥0时,两边可以同时开方,开方得x+b2a=±b2-4ac4a2,化简得x+b2a=±b2-4ac2|a|.
师:谁来分享一下自己所在小组的探究结果?
生1:我们小组解得x=-b2a±b2-4ac2|a|.
师:一定要带绝对值符号吗?
生2:题设信息中只给出了a≠0,a的正负不确定,所以需要添加绝对值符号.
师:那么这个绝对值符号是否可以去掉呢?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巡视.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认为去掉绝对值符号并不影响计算结果,最终将结果化简为x=-b±b2-4ac2a.在讨论中,也有学生给出了另一种解法,在配方前先将方程的两边同时乘a,于是有(ax)2+abx+ac=0,配方可得到ax+b22=b2-4ac4,当b2-4ac≥0时,可以直接开平方,所以有ax+b2=±b2-4ac2,解得x=-b±b2-4ac2a.显然,应用该方法求解就不会出现因a的正负不确定而出现绝对值的问题.该方法是预设之外的惊喜,这一意外惊喜将课堂推向高潮,极大程度提升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教师准备结束求根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又提出了新的猜想:如果将方程的两边同时乘4a,这样会不会使运算更加简洁呢?学生给出新的猜想后,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验证,让学生体会整体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设计意图:在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将推导过程呈现给学生,而是坚持以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供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并合理利用课堂生成,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推导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培养了学生数学素养.
2.3 知识总结,内化运用
该环节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归纳总结根的情况,学生通过思考得到如下结论:①当b2-4ac>0时,x1=-b+b2-4ac2a,x2=-b-b2-4ac2a;②当b2-4ac=0时,x1=x2=-b2a;③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前提为b2-4ac≥0,此时该方程的实根可以表示为x=-b±b2-4ac2a.
设计意图:该环节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总结归纳,进一步加深对求根公式的理解,揭露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数学归纳概括能力.
2.4 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师:如果用公式法解课初的两个方程,你会吗?(教师继续出示课初题目.)
(1)x2-2x-1=0;(2)2x2+7x-15=0.
设计意图:回归课初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体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以便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最优意识,提高解题效率.
2.5 课堂小结,归纳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方法?你有哪些心得体会?
该环节教师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呈现学生的交流成果,以通过互动交流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升华.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该环节教师秉承以生为主、以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等方面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应用水平.
3 教学思考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教学中,教师以知识的生成为明线,以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为暗线,共同推进,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知识层面的发展,又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例如,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将公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套用,而是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探究,通过方法的迁移完成了公式的推导.在展示学生交流成果时,学生化简的结果含有绝对值,通过对绝对值符号的“去”“留”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学生得到了多样的推导方法,从而通过问题的解决将课堂推向高潮,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充分感悟类比探究、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的价值,提升了数学能力,发展了数学素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的舞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此逐渐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得以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