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 何去何从
2024-06-26
文萃报·周五版 2024年22期
·今年春招市场,“共享员工”一词大火。有人认为,此模式可以给劳动者增加收入,给企业降本增效;也有人将其视为劳务派遣或临时工的变相形式,担忧背后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已经成为新型用工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用工模式往往难以迅速匹配突发性、临时性任务要求。因此,“共享员工”以其灵活性和高效性,成为企业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一种有效策略。同时,对于劳动者来说,这种模式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
警惕“假共享”让劳动权益“真落空”——首先,由于“共享员工”不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他们的权益保护存在较大的隐患。一旦出现劳动争议或工伤事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其次,企业还可能通过“共享员工”模式来规避劳动法规定的相关义务,如“五险一金”的缴纳和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等。
规范才能双赢——任何模式的推广与应用都离不开规范的制约与引导。员工的劳动关系如何界定、社会保障如何缴纳、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如何保障等,都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范。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规范体系,“共享员工”才能实现双赢。
(综合《工人日报》《劳动午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