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印象
2024-06-26杨晓洁
杨晓洁
无量山
时值隆冬,因为收到一则无量山樱花谷樱花开了的信息,便欣然前往。
无量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属横断山脉云岭余脉,点苍山向南延伸的一个分支,因“山高不可跻,有足难攀,谓之无量”而得名。
第一站去灵宝山,灵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面积811.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6%。据为我们引导的景区工作人员介绍,灵宝山山形奇异,远眺似卧睡的“佛爷”。登临峰顶,可北眺苍山白雪,南望澜沧“平湖”,东观哀牢锦绣,西看夕阳红霞,四州七县两江风光尽收眼底。自然景观迷人,人文景观和民间传说更令人陶醉。但那天我能看到的只有几十米开外的原始森林,浓雾中盘根错节的粗壮树枝挂满了“胡须”,石壁上是厚厚的苔藓和地衣。树胡子在植物学家的词典里叫松萝,这种悬垂条丝状植物,只有在空气、水源不受污染的地方才能生长。是衡量一个地方环境质量的标志性物种。
沿着林间湿漉漉的栈道一路前行,雾越来越大,白茫茫一片飘过来,又一片片飘走,人在云雾中行走,感觉像在传说中可以腾云驾雾的仙境里。让人飘飘欲仙。雾气集结成细密的水珠,在叶片和松萝条索上聚集之后,像小雨一样嘀嗒飘落。
登顶,依旧看不到远方。目光所及之处成片低矮的小灌木,一眼被我认出大部分是不同品种的杜鹃花,已经成型的花苞正准备为来年一场春天的花事养精蓄锐。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一代代传唱的歌谣,传递了一个信息,有山就有庙。建在山里的庙宇通常都气宇轩昂,名山的庙宇更是磅礴恢宏,金碧辉煌。灵宝山现在也算得上是名山了,灵宝山有庙,不止一座,但都是小庙,13座用石头砌就的古庙群,老君殿、无量殿、灵宝殿、阿鲁腊大殿、子孙殿等分别坐落在山坡和山顶上,庙宇建筑全部用石材、石柱、石梁、石坊、石佛、石香炉、石供品。低矮的石头房子很小,最小的小到躬身才可进入,逼仄的空间都容不下三五人同时顶礼膜拜。小且朴素的石头房子,是灵宝山庙宇留给我的印象,石雕、石佛造型生动,古朴典雅,每一件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也是灵宝山石建筑群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据说庙宇用石材建造,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防火灾。今天看来正是古人这样的初衷,让我们在500多年之后,还能清晰地看到,彝族先民的卓越智慧及古老的石雕文化艺术。
从灵宝山下来,便去了樱花谷。樱花谷在无量山深处,每年冬天,很多人去南涧,为的就是去南涧无量山樱花谷看樱花。
几十年前,无量山樱花谷不叫樱花谷,叫蛇腰箐,蛇腰箐种茶,种茶的同时种下野樱桃树,野樱桃树和茶树一起长大,长大的野樱桃树为茶树遮阴,樱桃树是茶树的伴娘。后来因为茶园里千万株樱花在隆冬时节盛开,无量山成为春天最早到达的地方。一个世外桃源被发现。成就了今天卖门票供天南海北游客游览观光的樱花谷3A级景区。蛇腰箐茶园里茶树的伴娘华丽转身为樱花谷风姿绰约的美丽新娘。成为一个“无心插柳”最完美的版本。
看似偶然。但良好的生态环境,旖旎的自然风光,顺应自然,相辅相成的发展理念,让良性循环的传统农业带动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才是偶然中的必然。
樱花谷的冬樱花,这种被大家熟知的植物是地道的本土树种。我对它也不陌生,在我的老家它叫野樱桃。零零星星长在山野里,也一直长在我的记忆里。前两年我驻村扶贫的工作地,在漾濞一个叫大浪坝的地方,那里有两千多亩的高山茶园,茶园里有几千株为茶树遮阴的野樱桃,每年冬天也开着和无量山樱花谷一样绚丽的樱桃花。
樱花谷茶园,茶垄依着山势,一行行连接,像漂亮的五线谱,茶垄间的樱花树和穿行在茶垄间的游人,像不同时值的音符。清新的自然空气,足够多的负氧离子,清净的原生态让人身心愉悦。
穿行在茶园,沿着蜿蜒的小路,每隔一段总有一处精心打造的观景台,一株花团锦簇的树下,很多人排队拍照,近看,才发现是因为树干上挂着一个“最佳爱情表白地”的小木牌子。成了景区的网红打卡点。
能和有情人牵手同游樱花谷已经足够浪漫,加上这样一个标签,让冬日里的一树繁花见证一份,或是一见倾心,或是相濡以沫,或是矢志不渝的爱情,这样的表白的确为这份美好的情感增添了几分仪式感。
对这种在隆冬里盛开的冬樱,我一直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感激想表达。感谢与一株冬樱花邂逅。在前路迷茫时,成为我生命里的一米阳光。
眼前,这枝伸到眼前的樱花,仿佛满天乌云中透出的一束阳光,让人心中豁然开朗,我觉得冬樱花有比梅花更加顽强的傲骨,却比梅花温婉秀美,外柔内刚,不露锋芒的缓缓绽放。貌似娇弱柔美里,蕴藏着的那种坚定和坚强,顿时让人心生敬意。
一棵树尚能在逆境中如此顽强生长,自己还有什么样的坎过不去?有什么理由不坚强?好好活着,努力让自己活成冬樱花的样子。太阳出来了,白霜化成浅浅的薄雾,花朵在风中摇曳生姿。感觉一切又有了生命的鲜活。想着旅程的终点,还有牵挂我的亲人在等待,觉得一下子暖和了很多,这个冬天其实也没有那么冷。
其实,每到冬樱花开的季节,我都会如期赴约,赴一场与冬樱花的约会。看樱花的地方,有我初次邂逅冬樱的大理古城,有我故乡的荒山野岭,有我下乡工作的大浪坝茶园,有我生活的城市街角。这次,是蜚声中外的南涧无量山樱花谷。
放眼无量山,冬樱花已经绚烂绽放,如片片彩霞飘落人间,远观近看,目不暇接,美轮美奂。
绕开如织的游人,绕开网红打卡点,沿一条幽静的小路来到茶园的高处,依着一株花团锦簇的老树高瞻远瞩,享受一份轻松,一种真心能放得下的释然。才觉得,一直以来,我是真心想对一棵树做一次表白的,表达一份深藏我内心深处的感恩、感激、感动和感谢。这个冬天,我择得今日,在樱花谷,面对无量山漫山遍野的冬樱花,大声说出:我爱你!
无量山樱花谷,其实是个茶园,茶才是主角。南涧是大理州有名的“茶乡”。
有道是“无量山高,南涧茶好”。南涧人家家户户有茶园,茶园都能产好茶,不同的只是茶园的规模,小到三亩五亩,大到千亩万亩。
追溯历史,南涧是云南最早种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相传,无量山垦殖茶树,始于三国时期,茶种和栽培技术为诸葛亮南征时所传授,直到唐朝南诏时期,无量茶山一直是彝族在栽培利用茶树。
无量山茶山迄今保存有许多珍贵的古茶树资源。登记造册的11703株古树茶中,100株以上的古树茶群就有28个。
古茶树的茶叶耐泡,口感细腻,香气饱满。当地的老人家告诉我们,过去这些古树茶不值钱,产量低,难采摘。很多古茶树是在四五十年前才被砍伐掉的。现在古树茶成了抢手货,一个个寂寞古老的村庄因为古树茶备受关注。
无量山里有个山花村,山花村有一个古茶树群,有古茶树1400多株,站在一山坡的古茶树面前,我无意臆想它们身上的过去,但我清楚它之所以活得神清气爽,恐怕是离不开无量山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足够多的降雨滋润。
我不知道无量山最老的古茶树有多少岁,在山花村我随手拍下的一株编号为006的挂牌古茶树,挂在树干上相当于它身份证的标牌上,标注了这样信息:树高1.6米,树径7厘米,树龄410年。这是这个古树茶群落里普通的一棵,它和1000多株有着相同身份的古茶树一起,站在一个陡坡上,尽管树干和分枝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迹,生命蓬勃的印象,却让每一片叶子都活得生机盎然,丝毫没有老态龙钟的沧桑。
在德安村的寻常百姓家,房前屋后的老茶树,因为茶叶的优质品质让大家认识了它,古茶树产的古树茶被很多茶人挂在嘴边,一嚼似乎就有了春暖花开的味道。
想来,这些长命百岁的茶树,生长于清溪的怀抱,有那孤寂又温暖的炊烟守望。百年、千年,古树静静站在山坡上,清风摇动它的枝叶,四季更迭,雨露夕岚,静默是一棵古茶树对无量山最深情的诉说。顺着一片芽叶蜿蜒的纹理,我仿佛看到了彝族先祖躬身的背影。
古树茶越来越值钱,有物以稀为贵的商业营销。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茶真的好喝。古树茶的周边因此有了更多的新茶园。回甘的饮品很多。茶是独特的一种。日暮时分,待沸水跳唱,一把茶叶放进陶罐,在火塘上慢慢烤,待茶香四溢,冲入开水,一抹茶香够你回味半晌。
等到春天来临,铺天盖地的阳光倾倒在茶园里,茶香氤氲的村庄。站在村口,眼前,新茶园整齐的茶垄顺山蜿蜒。转身便是长满古树茶的山坡。永不老去的溪流,弹着寂寥的琴弦。四时烟岚和神仙的露水,落叶的尘土和高照的紫阳,每一棵茶树,都具备了诱惑人的基因,没有被工业污染的山风,洗涤了茶园每一片芽叶,使得经过搓揉的茶叶,依旧保持着春天的表情与回甘的滋味。让一片树叶汲取了大地的灵气,生出谜一样的回甘味道,好茶的味道。
无量山藏茶谷,很多人山重水复地找寻,只为一片茶叶而来。圣洁是一种天然的滋味。遵循自然法则,不用化肥农药摧残,四季缠绕在山间的雾霭又给茶树添了一份滋润,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无量山的春天,因为有茶,春天的气息便弥漫开来,露水洗过春尖,芽叶散发出醇厚的香味。晒茶老人的激情小调,采茶姑娘动听的山歌,每个音符解析出一种心声;诉说老茶山远去的岁月,畅言茶乡美好的明天。
全县12万亩高山茶园和10万亩的古茶山资源,生产绿茶、普洱茶、乌龙茶、红茶、白茶5大类茶叶产品。茶山、茶谷,尝试着走茶旅结合的路,让到南涧来玩的游客,在无量山茶谷可欣赏到每一片叶子浸润了中国文化基因与密码的千年古茶树,在茶园深处采摘、炒制到出品。体会茶农的辛苦与幸福。曾经,茶是南涧记忆里的一片美好,而今,一片茶叶搭载着乡村振兴的重任,香飘四海。
其实,在没来无量山之前,很多人知道无量山,大多跟我一样,都是因为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段誉误入无量山,腥风血雨、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里,剑湖宫、无量洞、神仙姐姐、北冥神功、凌波微步,一个个都成了不朽的传说。让无量山充满了神秘色彩。有人说金庸之于无量山,就像伯牙遇子期。而事实是金庸先生在成就《天龙八部》之前都不曾到过大理,更没有踏足过无量山。
金庸先生1963年开始创作《天龙八部》,历时四年完成。神奇就神奇在创作《天龙八部》的那个年代。先生可能连无量山的一张实景图片都很难得到,在他的作品里,今天人们在真实的无量山中,却找到了和天龙八部书中的描写有着惊人相似的美景,“无量玉璧”便是其中之一。这个被当地人称为“羊山瀑布”的地方今已改称“剑湖”。它是无量山中的一条大瀑布,从几十米高的悬崖飞流直下,喷珠溅玉,气势磅礴,飞瀑下形成一个宽阔的深潭,潭边一块巨石,容得下几十人站立,游客可以在此倾听飞瀑轰鸣。如今是景区里的网红打卡点。也因为金庸先生的神来之笔,为无量山自然风光增添了更多人文情怀。
山花村
从无量山樱花谷出来,一路下坡,顺山转了几个弯,便到了山花村。
山花村是南涧彝族自治县无量山镇德安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是无量山深处一个开满丁香花的小寨子。
村如其名,是山花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同行的南涧文友介绍,这个只有40多户人家,200多人的小寨子。过去叫羊圈房,村名的由来则是这里山高谷深,水草丰美,曾有大户人家在此修建羊圈养羊而得名。多次来过山花村的一位文学界前辈则说,山花村有满山满谷的野花,叫山花村实至名归。山花村的山花有很多,最多的是丁香,从初秋一直开到深冬。经他提醒,我果真在路边的草丛里、山坡的石头缝中、溪流边和悬崖上,看到了很多丛丁香花,一丛丛丁香花静静绽放,花香幽谷。
大都熟读过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丁香的颜色、丁香的芬芳、丁香的忧愁,早已定格成寂寥雨巷里那个打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姑娘。很多人会质疑,这漫山遍野,自由自在开放的野性花朵,怎么会是丁香花?
因为所从事的职业,我对很多植物的了解,是要比他们多一些。我确信,这种开着的粉红色、粉色、白色和红色花朵,散发着淡淡幽香的野花,它就是丁香花。准确说它叫:滇丁香,茜草科,滇丁香属灌木或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海拔600至3000米的山坡、山谷溪边林中或灌木丛中。
丁香花和很多花草一样,有花语和象征意义。多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但它不和其他的花朵争芳斗艳,给人一种谦虚、典雅的感觉,丁香花面向阳光生长,积极向上。所以,谦虚和积极向上也是人们对丁香的赞美。我觉得,山花村的丁香与后者的寓意更贴近。
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沿着溪流的方向进村,牌坊、休闲小亭,观光走廊,青石板路连接的家家户户,彝族风貌的民居,屋檐下黄灿灿的包谷串,大门外码放齐整的柴火垛,几块篱笆围起来的一个小菜园,种了青菜、蒜苗、芫荽和葱。两只迈着八字步的大鹅领着几十只毛茸茸的小鹅悠闲在落光了树叶的老核桃树下漫步。几只觅食的鸡,因为有人路过,吓得急匆匆地蹿进了路边的茶园……小桥、流水、人家,安静、闲适、人间烟火。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天然氧吧”,适合生活在城里的人若累了,倦了的时候,来休闲放松的世外桃源。一个精致的小寨子,已经被评为省级彝族特色村寨、首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村里有十几家民宿,我们在一家叫“兴富农家乐”的民宿小院里小憩,听穿着彝族服装扎着小辫的主人罗兴富给我们讲他的创业故事。他说一年中十二月樱花节期间生意最好了,十天的毛收入能到三万多。还说他们家的羊肉最好吃,全羊汤是他们家的特色招牌菜。土鸡煮火腿什么时候来都吃得到,猪鸡都是自己家养的。因为赶时间,我们只在他家喝了一罐烤茶,吃了一点苦荞粑粑,便匆匆离开。
来山花村,除了看美丽的风景,我们此行的目的,还要拜访一位年已八旬的老人家。一名为山花村默默奉献的老共产党员。他叫杨元臣,被称为无量山中“活雷锋”的退休教师。
见到他时,他正在大门外清扫村间的道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家,身体矍铄,耳聪目明。
1943年出生他,不是本地人,他的原籍在洱海边的大理市下关镇七里桥大庄村。19岁时来到南涧,先后在南涧小学、无量山保平小学、南涧三中、南涧一中教学和工作,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南涧的教育事业。1997年退休后回到山花村。从落地生根到叶落归根,他把他乡当故乡,把一生都献给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了解他的人这样评价他:“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用在杨老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一把剃头刀伴了他50年,义务帮人理发已难以计数;在缺医少药的年代,用他所掌握的医学知识泡药酒、拔火罐为大家疗伤治病;他热心帮助同事,帮困难学生垫交学费,照顾残疾的邻居孩子……退休回到山花村,为村里修桥补路、调解家庭矛盾、清扫道路垃圾、争取项目解决全村人的吃水难题,带动群众种茶种核桃发展经济,做村党员活动室的义务管理员……
他获得过很多荣誉,“全国优秀园丁之家”“云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南涧县首届道德模范”“五好职工”“学习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好党员”等。面对成绩和荣誉,杨元臣说:“荣誉不是光环,而是一种鞭策,自己做得还不够,群众的认可给了他动力,他要继续努力,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
谈山花村的变化、发展和未来,他翻开厚厚几大本笔记,有条有理、侃侃而谈,说了很多。他感恩党对他的培养,感恩现在的政策好、形势好。当工作人员提示他要他讲一讲这么多年来,他做的好事,他帮助过的人。他三言两语就说完了,说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山花村,丁香花一样秀美的村子,生活着像丁香花一样的人。他们平凡伟大的故事,在无量山里散发出隽永的芬芳。
土 林
吃了晚饭,去看土林。
沿景区的步道一路前行,栈道两边郁郁葱葱的青香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夕阳下的土林,不同颜色的土层,绚丽如一幅美丽的油画。这个因水土流失现象造成的“美丽”错误,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前来瞻仰它变幻莫测的美。
土林是南涧的地标旅游景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南涧河谷坝子周围,共有西山脚、总府庄、营地等大小四五个景点,面积最大、最为壮观的要数县城东南部总府庄背后的土林区。粗看土林,一个个土峰似树、似塔、似笋、似幔,也像待发的航天火箭;细看土林,高低错落,纵横相连;高山流水、人物头像、飞禽走兽……任你想象。走进这大自然雕琢的艺术宫殿,沿着崎岖的小路在土林中漫游。一会儿钻进了深不可测的洞穴,一会儿走进幽暗狭窄的谷底,一会儿又登上巍峨险峻的高峰。穿越其间,仰头可观赏到“少女梳妆”“嫦娥奔月”“八仙过海”“仙女下凡”“战马腾空”“双狮望月”“雄鹰展翅”等等奇异的造型,如同闯进了神奇莫测的仙境。
一路走一路看,最开心的是对应着手里的宣传小册子,逐一找到一个又一个奇异的造型,然后选相同的角度拍照。
其实对土林,我之前有一些印象,是20多年前的一次偶遇。也是冬季,和朋友去漫湾,途经南涧,那时候路不好走,中午驾车从下关出发,到南涧已经是日落时分。因为晕车,在路边休息。车恰巧停在能看见土林的山坡上,那时候的老县城在现在新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包上,逼仄如一个小村庄,山下现在县城所在的位置当时还是一片河滩地,一条小河蜿蜒其中,安静流淌,却能一眼看出不久之前,浊浪滔天的洪水肆虐这片土地留下的痕迹,佐证那个雨季它的任性狂野。天边残阳如血,眼前枯草萋萋,宽阔的河滩里细如游丝的一带浊水,目光所及之处的群山,大片大片裸露的山坡地,在萧瑟的冬天里像一块块贴满膏药的伤疤。偶有一两株野生滇橄榄落光了叶的枝头,稀稀疏疏挂着几粒果实,摘一颗含在嘴里,酸涩之后的回甘让人神清气爽。几株清香木藏在枯草丛中,不屈不挠地活着,给人一些生命的气息。
夕阳的余晖里,土林的千沟万壑,像一张孤苦老人的脸,充满了沧桑。县城边几个烟囱很应景地冒出几缕黑烟。莫名地让人联想到大漠孤烟的苍凉。土林给我最初的印象真的不是风景,是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切肤之痛。是人类索取过度的见证,是大地的苦难与哀伤。
现在的土林,位置与新县城无缝衔接,让土林兼备了城市公园的功能,优美的环境,成了本地中老年人茶余饭后遛娃健身的好去处,年轻人牵手相约促膝谈心的好场所。
抵达位于景区顶部的无量塔,凭栏远眺,南涧县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华灯初上,霓虹闪烁,灯火辉煌。看那纵横交错的街道,酒店、商铺、写字楼、居民房,高楼林立,鳞次栉比。宽阔的高速公路绕城而过,川流不息的车辆,连绵不绝的灯火比星星更璀璨。一座美丽小城的魅力风光尽收眼底。
在之后召开的南涧文旅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聆听很多专业人士对南涧旅游业发展的真知灼见,说南涧县的森林覆盖率从20几年前的不足20%,到现在的65%。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土林景区建设所提的意见建议中。有人提出土林的植被通过自然修复加人工干预,也在逐步恢复。担心一些高大的树木逐步长大后可能会遮挡土林景观。建议人为控制,选择矮化树种对景区进行绿化。
今后,这片土地应该不会再有新的土林出现,这种独特的流水侵蚀地貌会因为自然生态的逐步修复越来越少见。已经存在的土林,有了众多草木呵护,在一个个雨季里,那些似树、似塔、似笋、似幔的土峰、土林,今后也会安分守己静如处子,成为凝固的风景后,土林景区就像一个自然博物馆,众多景点是一件件精美的展品,供人观赏。这也是土林最完美的归宿。
跳 菜
此行,我们在华庆茶厂餐厅吃跳菜宴。
偌大的餐厅,地面铺满青松毛,散发出淡淡的松脂香。五六十张八仙桌一字排开。我被服务员引导到靠边的一个席位坐下,静等开席。
随着三声大锣,大筒长号齐鸣,一声:“开席喽!”嘹亮的山歌,伴着矫健的舞步,交融进原生态元素的音乐里,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彝族女子,舞动手中的毛巾引领身穿羊皮褂的男子,高举托盘从厨房缓缓而出,将一道道菜肴送到客人面前……
随行的朋友介绍说,南涧跳菜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远古祖先的狩猎庆祝活动。彝族的先民大多居住在山区,采集和狩猎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方式。每当获猎归来,因为他们相信万物是有灵性的,需要去沟通,跳舞是在和天地对话。
表达对万物的感情成为舞蹈与生俱来的本质。原始而神秘的生态气息。蕴含着原始的生命态度和激情;以锣、鼓、唢呐、芦笙为主要乐器的舞蹈,原始而狂放。“苍蝇搓脚”“喜鹊蹲窝”“公羊顶架”“金鸡独跳”对图腾的崇拜,对动物的模仿,不加任何雕琢的唱腔和修饰的旋律,充满了民族独特的古朴和豪迈。承载着原住地浓郁的乡土气息,承载着原生态环境里的风俗印记;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一个头饰、一褂羊皮、一根线条、一种颜色都有它特定的生态含义。
原始祭祀舞蹈把古代先民那种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对命运的不屈抗争表现得惟妙惟肖。彝族先民信奉“万物有灵”,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石有石神;每一个部落或族群都有寨神树,都要祭祀自然、山神、水神、树神、石神;所有原生态舞蹈都表达了人民对自然所持有的最自觉的敬畏。
南涧跳菜的分类,从音乐和跳菜步伐动律角度,可分为无量山系跳菜和哀牢山系跳菜两种;按跳菜艺人的角色不同分男子跳菜和女子跳菜两类;按发挥功能不同分为实地跳菜、舞台跳菜和商业展演三种;按举办场合不同,分为喜事跳菜和忧事跳菜两类。最常用和最规范的分类为实地跳菜和舞台跳菜两类。
“舞台跳菜”是指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化的跳菜。以“托盘、光头、羊皮褂、大耳环的彝家汉字”为舞台造型,落地有声的打歌舞步伴着高亢激昂的唱词,把南涧彝族粗犷豪迈的民族特色和热爱生活的豪情充分融入南涧跳菜这一独特的礼仪性舞蹈中。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实地跳菜”是指把真实的可以食用的菜品用乐舞的形式从厨房上到餐桌的跳菜方式。涵盖所有需要宴请宾客的场合。娶亲、竖柱、过寿、满月、周岁、升学等喜事和为老人送终的忧事都要跳菜。正席当天院子里搭“青棚”,散青松毛。跳菜之前要“拜四方”,“拜四方”有独特而固定的套路和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程序复杂,礼俗繁琐。在华庆茶厂餐厅的跳菜宴为我们表演的是“实地跳菜”。一种起源于无量山、哀牢山地区民间,在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朋而举行的礼仪性舞蹈。俗称“抬菜舞”,也称“捧盘舞”,是南涧彝族世代传承延续的一种习俗。直到今天这种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依然在民间广泛流传。南涧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南涧彝族跳菜”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跳菜”成为南涧一张响亮的国家名片。“南涧跳菜”跳出南涧,跳进央视春晚大舞台,跳出国门,跳进英伦王宫。
一边吃,一边看表演,一边听陪同人员讲解。一道菜伴一支舞,菜品不同舞姿不一样。越往后难度越大,每上一道菜就会引来食客和观众的阵阵掌声。很多人感慨,这哪是抬菜,这分明是在比武嘛。等满满一桌菜上齐,我只记得菜品很多很丰盛,但具体吃了哪些菜,吃没吃饱我都记不清了。跳菜夸张的动作和技巧,不带丝毫矫揉造作的表演却像烙印一样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南涧跳菜舞蹈在这里,成了文化语言的载体。将南涧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一代代传承和传播下去。
此行看南涧。每到一处,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离开时总感觉意犹未尽。想等樱花谷的樱花落尽,想和彝家姑娘一起采几天茶,闻着雨前新茶的清香,煮一壶春茶,坐等一场春雨,看雨滴落入茶园,化成雾弥漫在茶山之上。想等核桃树都绿了,到山花村住几天,每天早起去仙气飘飘的剑湖散步,希望有一天能偶遇神仙姐姐一样的姑娘。还想去百花村住半山酒店,透过窗户看万丈霞光淹没在茫茫云海里,独坐高高的山岗看长河落日苍茫,等月亮升起来,围着篝火狂欢,吃烤肉喝啤酒,不醉不归。还想去云小筑和文朋诗友一起种菜种包谷,不谈文学,不谈绘画,不论古今,只说粮食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