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法官”陈辽敏,以调解艺术展示“柔性司法”之美
2024-06-26惠之
惠之
本文主人公陈辽敏
陈辽敏在调解现场
陈辽敏曾任杭州市西湖区法院立案庭调解组长、副院长,现任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长、二级高级法官。在长达28年的法官生涯中,她把法学、心理学、社会学融入调解工作中,总结出了统筹调解、分类调解、滚动调解、循序渐进调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以调解艺术展示“柔性司法”。仅6年就调解办结民商事案件近五千件,且无一退回、无一上诉。她还在全国率先开创性地使用“网络法庭”,成立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以调解艺术展示柔性司法之美
陈辽敏是2022年度CCTV十大法治人物、2023年全国双百政法英模。
2024年3月,陈辽敏来到上海华东政法大学,给学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大家可能会觉得法官是高高在上的裁判者,我却喜欢和当事人并肩坐在调解桌前促膝长谈,以理服人。我想用调解的艺术去展示‘柔性司法之美。” 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1973年4月,陈辽敏出生在浙江宁波。1995年,陈辽敏以笔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建德市人民法院。2007年4月,在陈辽敏调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的第二年,院里派她到刚成立的立案调解组任组长。那是法院收案陡然上升的一年。彼时,互联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权益冲突明显增加。再加上西湖区是杭州市的一个老区,地域大、人口多、情况复杂,给调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刚开始,陈辽敏的内心有过挣扎和纠结,“调解的都是琐琐碎碎、婆婆妈妈的事,太没挑战性了!”但骨子里的那份倔强让她选择了坚持,“工作到了自己手上,要干就要干好,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自那以后,她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都会有七到八个案件需要进行调解,多的时候甚至有十多个案件,陈辽敏穿梭在多个调解室之间,有时候上一个案件还没调解完,下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已经在门口等候了。
曾经有一个被告,一进法庭就冲陈辽敏嚷嚷:“今天是穷人和富人打官司,我倒要看看,你们法院是帮穷人还是帮富人!”案件的原告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被告小郭是从外地来杭州打工的送水工,双方在收入上有较大的差距。面对这种棘手的状况,陈辽敏并没有急躁或生气,而是微笑着说:“法庭上没有穷人和富人,你们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我和你们也是平等的。”听她这么一说,被告小郭的情绪慢慢平复了。经过一番努力,调解最终成功,并当庭履行。被告小郭说,他打官司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不是为了几千元钱无理取闹,他要的是公平和道理。他向陈辽敏竖起了大拇指。
工作中的陈辽敏
2010年的一天,西湖区法院接待了一位千里迢迢从贵州过来的当事人,他起诉要求与因贩毒被判有期徒刑12年、现在浙江女子监狱服刑的妻子离婚。为了避免原告在浙江、贵州两省之间来回奔波,陈辽敏在刚结束另一个案件的庭审后,顾不得休息,立即赶赴数十公里之外的女子监狱。监狱方面破例在中午安排了开庭场所。调解中,陈辽敏充分考虑到被告处于非常时期,情绪可能不稳定。因此,陈辽敏尽量用温和的语气与被告交流。而为了避免被告在冲动之下同意离婚,事后又后悔的情况发生,陈辽敏就一遍遍地做她的思想工作。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与沟通,被告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与原告达成了离婚调解协议。
杭州公交车司机于军对陈辽敏充满感激之情。于军的父亲早年因为有外遇而抛妻弃子,现在半身瘫痪失去生活依靠,于是到法院要求儿子承担赡养义务。第一次调解时,于军母子非常气愤,不停地指责陈辽敏。陈辽敏理解于军的痛苦,每次开调解会都耐心地倾听于军发泄心中的怒气,从不生气。调解期间,她特意请来于军的同事一起参与,安抚他的情绪。后来调解成功了,陈辽敏还经常打电话询问于军的工作和他母亲的情况。事后,于军感动地说:“您能理解我,愿意倾听我说心里话,陪我们度过那段难熬的时光,真的和我们家里人一样。”
在西湖区法院立案庭调解组工作的六年多时间里,陈辽敏共办结民商事案件近五千件,结案率95.36%,调解撤诉率86.39%,案件平均审理时间21天,所办之案无一超审限、无一当事人缠诉上访,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统一。
回望四千多个调解故事,陈辽敏惊喜地发现,当自己真正坚持将调解工作做下去,她竟然“调出一片新天地”。
推动建立多元化调解纠纷机制
走进陈辽敏的办公室,看到她的书架上,既有法律专业的参考书,也有介绍中外调解经验以及心理学的书,甚至还有介绍穿衣搭配的杂志以及小说。“调解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非常考验法官的综合智慧,很多时候比判决更耗时费力。”陈辽敏说,她希望自己除了具备专业法律知识外,还能将工作融入社会生活中。
在一个调解案件中,原告李先生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被车辆撞伤,智商变得只有五岁儿童的水平。可是,在庭前调解时,驾驶员、车主和租车方都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为此,陈辽敏连续组织了4次调解,终于让他们都认同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但在具体赔偿金额上各方仍然争论不休。陈辽敏一度想放弃调解,但是转念一想,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一定要想方设法激起大家的同理心。于是,她又组织了第5次调解。这一次,陈辽敏特意通知原告代理人,一定要将李先生带到法庭。那天,当李先生在年仅8岁的儿子的搀扶下,蹒跚走进法庭时,3名被告终于被感化了,同意支付六十多万元的赔偿款。看到这样的结果,原告代理人对陈辽敏说:“只有像您这样充满善心、带有柔性的法官,才会想到这种调解方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