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动中国”穆言灵:跨越三代的中国情缘

2024-06-26张东亮

伴侣 2024年6期
关键词:感动中国爱华彼得

张东亮?

2024年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公布,穆言灵是唯一当选的外国人。二战时期,她的公公曾作为美国“飞虎队”中尉支援中国抗战。老人去世后,穆言灵夫妇将他的骨灰带回“第二故乡”福州,撒入滔滔闽江水中……

她和丈夫扎根中国三十余年,并为两个女儿取名“爱中”和“爱华”,一家人还拿到了中国“绿卡”。穆言灵发起的“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更是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

穆言灵的女儿精通中文,擅长相声和戏曲,是我国第一批双语主持人。基于渊源和热爱,这个美国家庭把难舍的中国情延续百年。

      爱的绵延,

      一家三代人结缘中国

在福建福州市东郊,鼓山之北,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便来到了草木葱茏、清凉宜人的避暑胜地——鼓岭。19世纪中期,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开始吸引大批外国人来此从事贸易、医疗、教育等工作。

每逢夏季,不少外国人都会到鼓岭避暑,并在此修建别墅、医院、网球场、游泳池、邮局等设施,他们与当地居民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穆言灵的公公唐麦克就曾在鼓岭生活多年。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唐麦克便来到福州英华学校教书。二战时期,他又作为美国空军“飞虎队”中尉支援了中国抗战。在“飞虎队”,唐麦克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穆蔼仁。战火纷飞的年代,“飞虎队”的队员执行任务时会随身携带“援华助战”的条幅,遇到驾机被日军击落、不得不跳伞时,他们会得到中国群众的热心救助。穆蔼仁也因此认识了许多当地百姓,并和他们成为朋友。

抗战胜利后,穆蔼仁回国完成学业并结婚生子。1947年,当听说福建协和大学需要外教时,他毫不犹豫地带着妻儿重新回到了福州。穆言灵的丈夫穆彼得也出生于福州,并在鼓岭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妈妈负责管穆彼得调皮捣蛋的哥哥,他则由福州保姆“三嫂”带大。三嫂会领着穆彼得去买菜,和朋友们聊天,穆彼得能听懂闽南语和英语,他亲昵地喊三嫂“小妈妈”。

穆言灵一家四口的合影

1949年,因为工作调动,穆蔼仁举家迁回美国。当时的穆彼得虽然年纪很小,但他对长年悉心照顾自己的三嫂恋恋不舍。穆彼得难过地抱着鼓岭上的一棵树久久不愿离开。

当穆彼得考上哈佛大学后,他就成为了校园里一个特别的存在:金发碧眼,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对中国的礼仪、典故也了如指掌,被同学们称为“中国通”。他渴望能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体会中国更多的风土人情,但这样的机会需要等待。幸运的是,穆彼得在哈佛大学结识了同样热爱中国文化的穆言灵,那时的穆言灵名叫艾伦。

因为两人都选修了汉语专业,也都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艾伦与穆彼得因此结缘,两人相识相恋并步入了婚姻。1988年,穆彼得一直期待的机会终于出现了,有公司邀请他到中国南京工作。

尽管去中国要比他在美国的薪水低很多,但穆彼得夫妇还是商定,全家迁居南京。他们都十分喜欢中国,并且希望两个女儿也能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一家四口来到南京后,两个女儿上了当地的小学。为了帮助孩子尽快融入南京的生活,穆言灵就留在家中负责照顾女儿们的饮食起居,并教她们讲中文、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母女三人还经常一起练习毛笔字。穆言灵的两个女儿参加了南京的小红花艺术团,学习中国音乐和戏曲。

      女儿叫“爱中”“爱华”,

     公公的骨灰撒入闽江

十几岁的时候,穆言灵的两个女儿又跟着江苏省歌舞团的老师学说相声,老师还给姐妹俩取了中文名字——“爱江”和“爱苏”。

1995年,穆言灵全家搬到了北京居住,中央电视台邀请“爱江”和“爱苏”姐妹俩参加春晚颁奖典礼,并登台献唱了一首《咱老百姓今儿真高兴》,引来了阵阵掌声。

搬到北京后,有人向穆言灵提议说,她的两个女儿应该叫“爱北”和“爱京”。穆言灵和丈夫一商量,认为只爱北京格局太小,必须让她们爱中华!于是,他们给大女儿取名“爱中”,给小女儿取名“爱华”。之后,姐妹俩因金发碧眼的外表和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走上荧屏,在中国成为了广受欢迎的童星。

尤其是小女儿爱华,不仅精通中文,还擅长中国相声和戏曲,京剧、黄梅戏等都能信手拈来。

2002年,爱华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中国,成为了第一批双语主持人,与大山(加拿大籍相声演员)、柯蓝等人一起主持了多档电视节目。

从穆言灵的公公穆蔼仁开始,家族三代人不间断地维持着和中国的缘分。当时,已经年逾八旬的穆蔼仁,还在福建武夷学院当志愿者,带了四门课,共计180名学生。2005年,穆蔼仁返回美国,一年后逝世。

按照公公的遗嘱,2015年,穆言灵和丈夫来到公公的“第二故乡”福州,将其一半骨灰撒进了滔滔闽江水中,实现了穆蔼仁“魂归故里”的遗愿。

这也是穆言灵第一次登上鼓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丈夫看到一幅鼓岭别墅区的旧地图,上面所有的别墅都只标有数字序号。工作人员说,地图来自一位外国友人,至于每座别墅属于谁,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已经无从得知了。穆言灵夫妇因此有了一个想法,就是把数字序号背后的人从历史中找出来。

从2016年起,穆言灵夫妇自费在美国东西海岸间奔走。通过不断地寻找和探访,他们与越来越多的美国鼓岭后人建立起联系,一段段尘封在家族档案里的历史,也变成了一个个中美友谊的鲜活故事。

比如,他们联系上了美国医生蒲天寿家族。解放前,蒲天寿曾是协和医院的最后一位外籍院长,他热爱中国,培养中国医生做各类外科手术。

在寻访过程中,穆言灵也听到很多感人的鼓岭故事。美国医生福益华的后人告诉她,福益华的临终遗言是“我热爱中国人民。”穆言灵将这个故事认真地记录下来,并把这份深沉厚重的爱带回了鼓岭。

为了征集线索,穆言灵还搭建了网站,“鼓岭之友”社团也顺势成立,它由曾在福州鼓岭生活过的美国家族后代组成,这些家族多与中国有着绵延百年的缘分。鼓岭故事的主人公从最开始的加德纳家族,逐渐扩展至穆蔼仁、柯志仁、福益华、蒲天寿、柏龄威等十多个家族。

几经努力,穆言灵夫妇把鼓岭上每一栋别墅的原主人后代都找了出来,并拿出别墅区的地图指给他们看,他们的先辈曾在哪栋房子里生活过,告诉他们,他们的先辈们在中国鼓岭发生的一些故事。

      传承百年鼓岭情,

      “民间使者”感动中国

“我们回过头去想,先辈们在中国的战争时期、艰难岁月里,都曾在鼓岭互帮互助地生活,为他们热爱的中国做着各种各样的贡献。而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人与人之间反而疏离了。我们应该了解美国人在福州鼓岭的感人故事,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友谊传承,并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把中美民间友谊的火光照亮下去……”穆言灵在“鼓岭之友”社团联谊会上动情地说。

2019年,鼓岭管委会将穆家别墅交予穆言灵,并将其活化为“鼓岭山居生活博物馆”。

这时的穆言灵夫妇,已经带着两个女儿扎根中国三十余年,并拿到了中国“绿卡”。当他们走在街上被人问及“你们是欧美人吗”,穆言灵会骄傲地亮出身份证说:“我们曾经是美国人,现在和您一样,也是咱中国人!”

从36岁到67岁,穆言灵和丈夫、两个女儿一直在中国生活。直到2017年,因为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全家才搬回了美国。

近年来,穆言灵的女儿爱华将事业重心从荧屏上转移到了教育界。2017年,她选择加入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在国际学院担任中国及亚洲项目部主任。

2023年夏天,“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在福州举行。其间,在开满绣球的鼓岭别院中,爱华用中文致词:“我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来鼓岭了,但每次来都感到轻松、愉悦和平静。我和家人一样爱中国文化、爱福州鼓岭。来这里对我们而言不是做客,而是回家。”

已经是72岁老人的穆言灵,则在现场为大家宣读了习近平主席致论坛的贺信,“希望大家把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中美人民的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这是穆言灵在离别3年之后,终于再次回到她时时想念的中国。此时她已经是鼓岭文化研究专家、福州荣誉市民。论坛结束后,一家人又到福州、南京、北京故地重游,拜访了他们在中国的朋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平、友谊与爱”的鼓岭精神呢?在穆言灵看来,就是通过民间进行交流。两国人民需要进行更多的交往、联系和互动。而她和家人,一直都在做促进中美人民友好往来的“民间使者”。

2024年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公布,穆言灵是唯一当选的外国人。评委会写给她的颁奖词是:柳杉根深,鼓岭绵绵。跨越三代的情缘,岁月化不开,大洋隔不断。同行一条路,共饮一口井,蕴含友谊的土地,割舍不下的乡情。超越制度、文化和语言,承载友爱、情谊、和平。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

猜你喜欢

感动中国爱华彼得
彼得与狼
彼得潘
彼得潘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长不大的彼得·潘
“感动中国”,“感动”语文课堂
“感动中国”候选老兵究竟是“口误”还是“造假”
“感动中国”候选人陷“造假门”伤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