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档案工作模式及特征评析
2024-06-25黄静
黄静
随着社会发展和“参与式文化”理念的提出,档案部门开始在工作中践行这一理念,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参与式档案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量档案信息资源亟待整理开发和档案工作者人数有限之间的矛盾。现总结当前参与式档案工作中的初级参与模式、中级参与模式和高级参与模式的特征,并进行评价分析。
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于1992年提出“参与式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社会公众应利用网络平台,多途径参与到文化传播过程中,从而形成一种自由、平等、共享、包容的社会文化。“参与式文化”理论逐步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由于参与式工作实践的大量出现,档案学界也开始关注并研究“参与式文化”与档案工作相结合这一课题。
参与式档案工作是将“参与式文化”理念与档案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即社会公众可以主动选用不同的平台,多方式、多途径、全方位参与档案工作。例如,参与档案资源的积累,档案信息的加工、开发与利用等。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档案工作者和参与档案工作的社会公众的身份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档案工作者对档案资源的控制能力有所降低,社会公众被赋予了一定的档案工作权利,其既是档案利用者,又是档案工作者。这种全新的档案工作模式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极大地提升了档案工作的活力,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传播档案信息资源的新局面。
参与式档案工作的具体模式
根据社会公众参与档案工作的深度不同,可以将参与式档案工作的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即初级参与模式、中级参与模式和高级参与模式。
初级参与模式
初级参与模式,即社会公众以较为简单的形式积极参与档案工作。例如,向档案机构捐赠、上传档案资料,与档案机构进行简单互动,通过网络平台向档案部门反馈意见等。这种模式下,公众一般不需要对档案资料进行加工,或只需要对档案资料进行简单加工即可。初级参与模式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参与模式,包括存档式参与和互动式参与。
1.存档式参与
存档式参与,指档案部门提出档案征集需求,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线下捐赠、线上上传档案资料等形式,参与档案信息资源的积累与收集工作。存档式参与档案工作模式一般由档案部门以主题或专题形式发起档案征集活动,社会公众积极响应,捐赠或上传相应的档案资料,一般来说不需要对档案本身进行加工或处理,或仅需要进行简单的解释说明等。
以“澳门记忆”网站的存档式参与档案工作为例,该网站会定期开展主题档案征集活动,邀请市民分享与主题相关的档案图片,目前已成功开展了“细看百业今昔——澳门老字号图片征集”“穿梭畅达、沿途有你——澳门公共交通”图片征集及投票活动等。以“细看百业今昔——澳门老字号图片征集”为例,网站上有关于档案征集的详细要求,如明确征集对象为:有关澳门各行业老字号的图片,同时说明了澳门老字号的范围,需要征集的图片范围;并对提交的档案数量、规格、文字说明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征集活动结束后,会在网站上展陈通过审核的档案资料。
近年来,存档式参与档案工作模式在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实践案例,社会公众积极响应档案部门的档案征集号召,主动与档案部门共享档案资源,不仅加强了档案部门与社会公众的联系,而且优化了档案馆藏结构,有利于唤醒集体记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互动式参与
互动式参与,指社会公众通过线下互动或线上互动的形式,参与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在参与式档案工作背景下,当前的互动式参与比传统的互动模式更加新颖,更具有创意,技术手段更高,互动交流更频繁和深入。
以档案智慧网站“爱尔兰虚拟珍藏文件库”为例,该项目通过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全球协作,旨在虚拟重建爱尔兰公共文件办公室,并以数字形式重构其所保管的历史档案珍品。公众可以进入该网站的3D虚拟档案馆,通过操作鼠标查看历史档案馆的全景图、俯视图,获得沉浸式互动体验。圣三一学院希默斯·劳勒斯博士评价道:“该项目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突破令人兴奋,此类沉浸式的档案馆让我们把物理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将对人们在虚拟现实体验中的搜索、互动和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中级参与模式
中级参与模式,即社会公众在参与档案工作时,需要对档案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这对公众的文化素养、专业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种工作模式的难度中等,具有较强的普适性,目前各国的参与类项目大多采用这种工作模式。中级参与模式包括众包式参与和社群式参与。
1.众包式参与
以档案众包的形式参与档案工作,是国外档案界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海量档案信息资源亟待整理开发和档案工作者人数有限的矛盾。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各国纷纷展开档案众包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档案众包以档案部门为主导,以档案部门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社会公众根据个人兴趣和专长,自愿参与到档案的描述、转录、翻译、编研等加工工作中,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档案部门需要处理海量信息资源的压力,又满足了特定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是一种双向双赢工作模式。
具体来说,档案众包的具体工作内容大致包括档案描述、档案转录、档案翻译等。档案描述或档案著录、档案标签,即社会公众对档案部门指定的档案资源,进行文字描述、背景信息著录、贴标签等工作。档案转录或档案抄写,即社会公众对档案资源进行文字化转录。例如,将难以辨认的手写体转录为现代文字,将音频类档案转录为文字形式等。档案翻译,即社会公众按照要求将不同语言的档案翻译成档案部门指定的语言形式。
2.社群式参与
社群是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目标理想、血缘种族、经历遭遇、情感取向、兴趣爱好等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所形成的档案即为社群档案。在鼓励多元主体协同档案治理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强调要关注弱势群体、特殊群体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补充并完善档案资源体系。根据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档案部门可以主动发起社群档案建设工作,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针和标准规范。相关的社群成员可以向档案部门提供相关档案,并参与到档案的注释、著录、鉴定、检索编研、开发利用等一系列工作中。例如,国外某些档案部门建设了大量的社群档案类项目,群体可以参与制定社群档案工作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讨论并确定社群档案工作主题,宏观协调各社群组织和机构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求并拓宽资金支持渠道等。某些社群档案项目建有自己的档案馆,这些档案馆可提供线下或线上利用服务途径,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到鉴定开发,每个环节的档案工作都有社群成员的积极参与。大多数社群档案项目都建有档案网站,网站上的社群档案资源丰富,其来源既可以是官方档案机构的馆藏,也可以是社会群体的自愿捐赠。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站平台,积极主动上传相关的社群档案,这种多社群、多主体共建社群档案资源的形式,成为国内外参与式档案工作的重要模式。
高级参与模式
高级参与模式,一般指档案部门邀请具有一定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等,参与到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标准规范的制定,档案工作的编辑研究、开发利用等工作中。这类档案工作的难度、复杂度、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对参与者的知识结构、学术能力、文化背景、思辨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同时也意味着档案成果的精细化程度、历史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都比较高。例如,我国档案部门与电视电影及新闻部门,合作录制了大量的档案类电视节目,如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档案》节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宫密档》节目、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节目等,都是档案部门基于自身馆藏的大量特色档案珍品,邀请机构内外的历史学家、档案学家,以及电视新闻部门的专家,共同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选题、选材等,在合作中不断交流、研讨,深度开发特色档案、珍品档案,最终以电视节目、电影、短视频等全新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参与式档案工作模式的特征分析与评价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突出群体智慧
传统档案工作的主体一般为单一的政府机构、档案部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各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档案工作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主要指档案部门与社会各界的跨领域、跨专业、跨文化合作。我国档案部门早期主要与图书馆、文博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展开跨界合作,近年来合作的对象和形式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各类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公益性或非公益性机构、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等都展开了合作。从“参与式文化”的角度出发,这些主体都能参与到档案工作中来,在对档案信息的采集、著录、注释、转录、翻译、编研等工作中,贡献各主体的集体智慧。特别是在中级和高级参与模式下,档案部门能够突破传统的单一视角,以社会各界的眼光重新审视档案和档案工作本身,以更加多维立体的形式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档案工作往往能够迸发出全新的活力。
网站平台式参与为主渠道,广泛运用社交媒体
在参与式档案工作中,存档式参与、互动式参与、众包式参与、社群式参与和高级参与模式,都是以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为主要工作形式。社会公众按照要求,在档案网站或数字化平台上传数字化档案资料,并在平台上直接对档案进行描述、标签、转录、翻译等处理,档案工作人员则对社会公众提交的整理结果进行检查和审核,最终将通过审核的档案公布在网站或平台上。参与式档案工作的开展以网站和数字平台为主渠道,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会公众可以自由浏览网站平台上待处理的档案专题,自由选择相应专题、自行加工档案信息,工作方式简单。这种工作形式体现了参与式档案工作的公开度、自由度、透明度,能够迅速扩大受众范围,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在参与式档案工作中,也广泛运用了社交媒体。在全世界范围内,社交媒体平台多样,使用群体广泛,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速度快,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都依赖于社交媒体的互动交流,社交媒体已成为国内外公众参与档案工作的重要平台。我国的社交媒体主要为微信、微博、QQ、抖音、知乎等,国外的社交媒体主要有Facebook、Twitter、YouTube、WhatsApp、Instagram等。目前,国内外的大多数档案机构都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了账号,并公布档案参与类项目,社会公众可以直接在社交媒体上进入相关专题,查看并进行操作,使得社会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参与档案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参与式项目类型多样,主题丰富
目前,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档案参与类项目。中国、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均开展了形式各异、主题丰富的档案参与类项目。这些项目中,有对照片类、唱片类档案的著录、描述、注释;对难以辨认的手写体文稿的抄录、转录;对录音档案、口述历史档案的听写、转录;对多种语言档案的转译、翻译等。因此,各国档案参与类项目的类型丰富多样,基本涵盖了所有类别的档案工作。此外,各国参与类档案项目的主题范围广泛,各专题的档案内容极其丰富,项目的主题还会根据社会公众需求、社会热点以及研究思潮不断更新,从而持续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兴趣。档案参与项目类型的多样性和主题的丰富性极大地增加了社会公众找到契合自己兴趣和专长的项目的概率,从而促进了档案参与类项目的广泛开展和全社会层面的普及。
参与形式广泛应用新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参与式档案工作提供了工具,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新媒体已逐渐运用于档案工作领域,并逐渐在参与式档案工作中得到应用。参与式档案工作的兴起以新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等技术的应用让参与式档案工作的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工作效果都有了大幅提升。此外,在参与式档案工作中,档案部门和社会公众借助新媒体、社交媒体等开展及时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拓宽了档案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沟通渠道,社会公众能实时跟进档案工作动态,档案部门也能及时接收社会公众的反馈。总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参与式档案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安徽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跨界合作视角下档案服务方式转变研究”(项目编号:2021T019)。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