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理论下的工业遗存“第三空间”利用

2024-06-25韩斐然刘理想

文化产业 2024年14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首钢遗存

韩斐然?刘理想

随着产业升级速度的加快,各地由于工业区搬迁等原因出现了大量工业遗存。对此,各级政府出台各类政策与规定,提出“在保护中再利用”的策略。“场景理论”下的文化价值取向通过打造“场景”吸引人们进行文化消费实践,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非居住、非工作的“第三空间”能够为公众提供舒适、轻松的空间环境,并提升区域内的文化吸引力。工业遗存包含丰富的工业元素,在打造具有“工业感”的“第三空间”上具有独特优势。北京首钢园作为未来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已入驻超300家企业,其中科技类企业占比超70%。现基于对首钢园的实地调研,结合“场景理论”对其工业遗存“第三空间”的利用展开探讨,以期更好地利用废旧工业遗存,服务于社会。

随着城市形态的转变,传统社会理论在解释城市更新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场景理论应运而生。“‘场景理论以消费为基础,以城市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为前提,把空间看作是汇集各种消费符号的文化价值混合体。”

奥地利学者克里斯蒂安·米昆达在《体验和创意营销:打造第三空间》中对“第三空间”做出了论述,他认为第一空间是居住场所,第二空间是工作场所,第三空间是充满情感,并可以被人们所收获的“家外之家”。近年来,学界对“第三空间”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

工业遗存是指工业厂房由于搬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型等原因留存下来的建筑,随着产业升级速度的加快,各地工业遗存的数量越来越多。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各类纲领性文件都对废旧工业建筑的使用提出指导性意见,即“在保护中再利用”。工业建筑结构坚固、空间庞大,常被改造为博物馆、商业综合体等。首钢园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是首都钢铁集团的工业遗存,园区内有大量废弃工业建筑,已有部分被开发再利用,如瞭仓艺术馆、全民畅读书店、下沉演出广场、六工汇商场等。

工业遗存“第三空间”利用的机理

场景是由各种消费实践形成的具有符号意义的空间,针对场景内的情感体验可以从戏剧性、真实性、合法性三个维度进行探讨。工业遗存“第三空间”的情感体验依托工业文化、建筑特性、在地文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文化氛围,主要特点为工业建筑打造独特的审美体验。

戏剧性:文化活动实现精神表达

戏剧性指的是场景通过活动互动实现文化精神的表达,强调能否吸引人,其实质是创意、趣味与艺术化的表达。场景营造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并创造沉浸式体验。工业遗存“第三空间”会举办艺术展览、音乐演出等文化活动,其中既有工业主题的活动,也有大众性的文娱活动,均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审美体验。工业遗存作为曾经的工业产区,周边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较少,区域内公共文化供给存在一定的空缺,区域内“第三空间”的文化活动在供需关系上更能起到全民美育的作用。对于工业遗存的“第三空间”来说,戏剧性就是使其产生文化意义,“第三空间”为工业文化提供静态依托,活动成为“第三空间”的动态符号,帮助空间实现精神表达,从而让消费者在活动交互中更好地感知场景内的文化符号,增强消费意愿。

真实性:工业元素增强认同感

真实性指的是人们对场景产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强调是否符合地区价值。真实是一切活力赖以持续的根基。不论是对历史的回顾,还是创新的表达,都要做到“真实”。工业遗存的“第三空间”中包含大量的工业元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承载整个室内空间的废旧工业厂房,以及各种工业机器;同时,还有改造设计者有意保留或添加的生产标语、生产图像等。这些工业元素承载着真实的工业记忆,不论是曾经的工作者还是初到此地的游客,都能在“第三空间”中感受到独一无二的工业文化。工业元素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文化符号,以建筑、设施为实体依托,形成地区工业文化的象征与标识,不仅可以引发空间消费者的共鸣,还能增强其对场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合法性:工业场景塑造符合价值判断

合法性指的是人们对场景的认可度,强调是否符合人们的价值判断。保证合法性的重点在于处理好过去与现在的关系,将历史底蕴与当下环境恰到好处地接续起来。因此,工业遗存的“第三空间”应区别于一般的“第三空间”,具备工业的特殊性。“工业遗存代表一个时代的技术价值和文化烙印,记录着一座城市乃至某个地区的创业史和工业化进程。”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开展工业科普教育”“鼓励大国工匠、工程师进讲堂”“培育工业设计、工业美术等新业态、新模式”。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及其对工业场景的认可度。

首钢园“第三空间”利用模式

“除了物理上的空间含义外,‘第三空间还是人心灵与精神的栖息地。”自2005年改造工作全面启动以来,首钢园从“重工业基地”转变为“高端综合产业服务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吸引了大量的“空间主体”入驻,成为“世界级网红打卡地”。首钢园基于钢铁产业工业遗存,打造多种模式的“第三空间”,吸引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工作者与周边游客来此放松、打卡。

社交茶饮空间

星巴克因其“非家、非办公”的企业文化形态常被作为“第三空间”的代名词。霍华德·舒尔茨曾表示:“星巴克的经营不是咖啡本身,而是在世界的各个地方创造一种环境和场所。”这意味着消费者并不是完全为了喝咖啡来到这里,而是为了获取对这种生活氛围的一种情绪体验。首钢园现有两家星巴克,分别位于冬奥会组委会旁和商业综合体内,其中最具特色、热度最高的当数前者,其被誉为“最硬核的星巴克”,设计者保留了原有地梁和炼铁水渣置石,上方八个干法除尘罐体和七层平台具有很强的工业美学特征。

休闲阅读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休闲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首钢园全民畅读艺术书店是首批入驻的文化消费类品牌,门店位于首钢园明星建筑三高炉内。三高炉是一座对北京市乃至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功勋高炉,全民畅读总经理助理崔健曾说,“书店空间改造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三高炉的历史遗迹,采用150余吨分割成各种形状的钢板拼插焊接组合,以双曲面钢结构书架打造‘时空彩带环绕钢铁炉芯,形状酷似炼钢时钢水崩落瞬间溅起的钢花,以此向新中国工业文明致敬”。书店除了卖书之外,还专注于自身IP的开发,设计了首钢园特色文创产品,同时提高餐饮服务,其已不仅是单纯提供阅读服务的图书馆,更是一个供人休息娱乐,感受艺术氛围、工业历史的“第三空间”。

艺术展演空间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第三空间在空间环境设计上更加注重艺术和人文的有机结合,营造舒适、愉悦的文化氛围。休闲的氛围能提高空间的舒适度和亲和力,拉近消费者与空间之间的距离,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艺术设计对场景打造至关重要。首钢园现有瞭仓艺术馆与“抱抱音乐会”两大主题展演空间,瞭仓艺术馆由拥有30年历史的“储料仓”改造而成,瞭仓通过“文化+科技”的形式积极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央文史馆、中国美术馆等学术机构合作,长期举办光影艺术展并向公众开放。

“抱抱音乐会”由首钢园工业遗存改造核心项目“六工汇”举办,从四月到十月,每周五、六、日向市民免费提供音乐演出。举办场所由昔日的冷却塔沉淀池改造而成,其被誉为“工业遗存最丰富,最具标志性的地块”。遗存高差明显,设计团队进行了多层次的功能拆解与重构,结合生态理念,核心定位为聚集人气、举办大型活动的具有记忆感和体验感的空间。沉淀池改造为可供活动和休憩的下沉开放广场,彩色铺装与绿植相结合的台阶可成为露天观众席或供游客休息;两端沉淀池略作改造成为收纳雨水径流的下凹绿地,保留刮泥器工业遗存符号,形成“定格的时钟”意向。

工业遗存“第三空间”利用的具体路径

作为新空间、新业态载体的工业遗存厂房,在全国范围内有许多待改造升级的案例,因此探讨其“第三空间”利用的具体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氛围营造

“气氛”这一概念在今天常被指代房间或空间的情感氛围。实体空间内的环境布局、风格设计、主题选择都会影响整体空间的氛围,当人们进入特定空间中,先会感知到空间的温度、颜色、灯光等要素,进而对具象的空间形成理性认知,而后在空间中进行体验实践。人们的审美体验与情绪因素易受到物质环境以及文化符号的影响。工业元素作为工业遗存“第三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导整体空间的客观存在。“消费者进入空间后,不论是在空间中逗留还是穿行,都是对文化符号的具身体验,时刻处于以工业元素为中心的符号现象,从而感受到不同的情感状态,在具身体验中呈现其意义价值。”基于工业遗存,通过物质环境建构与文化氛围呈现,可以完成“第三空间”的氛围营造。

美育介入

“艺术导向的城市设计”理念是指以“艺术塑造城市”为导向,构建怡人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空间体系,彰显城市品格,营造城市人文氛围,激发创新活力。美育是培根铸魂的重要途径,“艺术导向的城市设计”有助于推动全民美育、美育全民。在工业遗存“第三空间”利用过程中,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旧厂房内设置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音乐厅等公共文化空间显得尤为合适。

体验拓展

人们在“第三空间”内可以获得“体验式消费”。2022年,星巴克中国宣布与美团在数字空间方面达成创新合作,其将“第三空间”拓展至数字世界,推出“1971客厅”,项目前期提供“咖啡有个局”“客厅开个会”两种全新服务,分别定位三五好友休闲小聚的场景和商务会议、社群聚会场景,未来将会上线宠物派对、手语课堂等主题活动。星巴克打造了一个与咖啡师即时互动的“数字咖啡空间”。这一案例虽不能完全复制到工业遗存“第三空间”的利用上,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即跳脱出原有空间,丰富自身消费体验。除此之外,开展工业生产体验活动、工程师小课堂等创意体验活动也是丰富“第三空间”利用方式的有效措施。

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遗存的更新与再利用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工业遗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北京首钢园的创新性改造表明工业遗存的“第三空间”利用不仅是一种物理空间的转型,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塑。其中,戏剧性、真实性和合法性是推动工业遗存“第三空间”利用的关键因素,分别表现为文化活动的精神表达、工业元素增强认同感以及工业场景塑造符合价值判断。这为我们理解和实践工业遗存的“第三空间”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北京首钢园的实地考察和分析,可以看到多种“第三空间”利用模式,包括社交茶饮空间、休闲阅读空间和艺术展演空间,这些模式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然而,工业遗存“第三空间”利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投入不足、改造技术水平有限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要想进一步提升工业遗存“第三空间”的利用效果,就必须关注氛围营造、美育介入和体验拓展三方面。例如,通过不同形式公共艺术的参与,不仅可以彰显工业遗存的文化价值,而且能够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不仅可以使工业遗存更具吸引力,丰富其文化内涵,还能有效提高用户的参与感。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工业遗存“第三空间”的利用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实践。通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性利用,可以将废弃的工业空间转变为充满活力和文化魅力的“第三空间”,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场景体验。

(作者单位: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与艺术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首钢遗存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在文化改写中建构第三空间
探求文学创作的“第三空间”
隐性知识、知识情境与图书馆空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