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本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实施方法

2024-06-24陶瑞宇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6期
关键词:实施方法企业管理竞争力

摘 要:成本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成本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深入探讨了成本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实施方法。期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对提升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成本预算管理;企业管理;实施方法;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成本控制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成本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合理规划成本有非常大的帮助,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所以,针对成本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实施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成本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成本预算管理可以通过特定预算期内,对各项产生的成本开展预测,并能够将其与详细计划、实施控制以及事后评价进行衔接。在此过程中,涵盖了从成本产生源头到最终实际支出,从而有效确保每一笔成本能够切实地在掌控中,能满足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需求。

在企业管理中,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主要通过精确成本预测和计划,对发展过程成本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盲目投资和浪费资源,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在开展实际控制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有效且及时地发现成本超支问题。结合分析结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其控制方式不仅能够确保成本稳定性,还能够防止因成本失控而导致的经营风险。此外,充分利用成本预算管理中的评价功能,能够持续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根据反馈出的评价结果,能够协助企业对自身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解并及时改进,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成本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实施建议

(一)构建成本预算管理体系

通过构建完善且适用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实现成本控制及优化资源配置。其体系可以确保预算编制更具精准性与科学性,并能够为预算严格执行、全面监控以及客观评价提供指导。第一,充分考虑市场环境、业务需求以及内部资源等因素。预算编制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必须通过对市场以及业务需求开展深入分析,才能够对其进行精确预测。因此,此项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并拥有敏锐洞察市场的能力,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才能够最终制定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成本预算。第二,在开展预算执行过程时,可以将其理解为从纸面预算转化成实际行动的过程。在此转化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预算要求,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成本控制。一旦在工作中发现存在超出预算的成本支出问题,就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依照实际情况对预算适时调整,以确保预算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第三,预算监控。在此环节中,需要构建一套完善适用的预算监控机制,针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实时跟踪和监控。在整个监控过程中,并非简单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记录,而是需要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通过预算监控,能够有效且及时地发现成本超支、资源浪费等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措施进行纠正,确保成本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第四,预算评价。在此环节中,需要针对整个预算管理体系进行总结与反思,定期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情况开展评价,能够有效了解预算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效果。通过评价,能够对以往工作进行回顾,并为后续工作规划与改进提供参考。与此同时,还能够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预算体系的改进提供建议,从而不断优化和完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2]。

(二)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目标

在制定成本预算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品定价、生产成本等多重因素。其目标的设定,不仅要关注到企业发展的短期成本控制,更需要与长期发展战略相关联。

第一,市场需求。在此环节中,应该组织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市场调研,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程度、偏好变化以及市场容量等信息。再结合此类信息预测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要在保证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投入成本。所以,制定成本预算目标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实际状况,确保预算目标与市场实际更为贴近。第二,产品定价。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定价策略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企业的收入水平和利润空间。为此,在制定成本预算目标时,应该加强对产品定价与成本之间的平衡。结合产品市场定位、竞争状况以及消费者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产品定价,以此为基础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成本预算目标。第三,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可以将其理解成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人工费用、设备折旧等方面的成本 。制定成本预算目标过程中,必须针对此类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和预测,确保预算目标能够覆盖所有必要的成本支出。在此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节约潜力,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加强成本预算编制

成本预算编制工作是确保企业运营顺畅、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所在,为此需要在开展实际编制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科学性。在编制预算时,需要借助现代管理手段,针对以往数据开展深入分析,有效挖掘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当前实际运营情况以及未来市场环境变化趋势,开展合理且科学的预测,确保所制定的预算能够与市场环境相符合。第二,合理性。预算编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能力情况,并结合市场需求、竞争态势等外部因素,才能够确保其编制的合理性。整个编制过程,必须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避免盲目乐观或过于保守的预算设定。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成本结构,确保预算能够满足企业运营需要,并为后续发展提供条件。第三,可行性。在完成预算目标设定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以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在此环节中,包括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考核机制、加强过程监控等。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确保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一旦市场环境或内部条件发生变化,可以及时调整预算来适应新的形势。

(四)严格执行成本预算

企业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能够稳定发展,就必须严格执行成本预算。整个执行过程直接关系到当期盈亏状况,并对企业长远竞争力和市场地位造成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成本支出的监督和控制,以防止成本超支现象的发生。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该及时构建一套适用的成本控制体系。其体系应涉及成本预算的审批、执行、监控和反馈等多个环节,从而能够让每一笔成本支出都在预算范围内,且符合企业的成本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明确成本控制责任部门和人员的方式,不断完善成本控制责任制度,最终在内部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成本控制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成本支出监督和控制工作,需要及时定期开展成本分析。针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开展深入对比分析,找出产生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改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成本控制中的问题,还能够有效制定优化措施,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此外,需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的成本项目监控。简单而言,对于占比较大、影响较大的成本项目,应该给予重点跟踪与关注,确保其成本项目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并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针对成本数据开展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进一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3]。

在防止成本超支方面,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第一,构建完善的预算调整机制。当市场环境、业务需求等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对成本预算进行调整,以确保预算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评估调整的合理性,避免盲目调整导致成本控制失控。第二,加强对成本超支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若实际成本接近或超过预算时,应该及时启动预警机制,通过干预和控制措施对已经发生成本超支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五)定期进行成本预算分析

定期开展成本预算分析,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运营,并提升经济效益。为此,必须在此环节中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面细致原则。在开展各项成本实际支出与预算对比过程中,能够有效计算出成本差异。其差异会表现出正面节约或负面超支两种结果。无论出现何种结果,都应该对差异成因开展深入剖析,分析出是否因市场环境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生产效率变动,或者是内部管理疏漏等问题所造成。通过全面细致地找准问题根源,最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和优化。第二,成本结构合理性原则。成本结构从本质上体现出各项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盈利能力以及竞争力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成本结构,能够及时了解不同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从而来判断是否存在成本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当发现某项成本占比过高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等方式降低成本;反之,当某项成本占比过低时,则反映出在此方面投入不足,可以适当增加投入以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第三,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原则。从本质上来分析,准确数据是进行分析的根本,而时效性则要求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并分析最新的成本数据。想要实现其目标就必须构建一套健全的成本数据收集和处理体系,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成本分析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4]。

在成本预算分析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纠正。其措施应涉及调整成本预算、优化成本控制流程、加强内部管理、改进生产工艺等。不管采取何种措施,都需要针对纠正措施实施效果开展持续跟踪和评估,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六)构建成本预算激励机制

构建成本预算激励机制,是推动成本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提升整体经济效益的有效举措。通过合理奖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并能够进一步鼓励其积极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实现企业成本有效控制及资源优化配置。

第一,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在构建成本预算激励机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特点、管理模式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才能够制定出适用的激励政策。其政策不仅要体现出企业对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可以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奖励措施[5]。例如,对于在成本控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如奖金、晋升机会等,还需要给予一定精神奖励,如荣誉称号、表彰大会等。在奖励措施与员工个人绩效挂钩的同时,应该同部门整体成本控制效果相结合,从而才能够确保奖励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第二,注重激励的及时性和持续性。所谓及时性是指奖励要及时兑现,确保员工感受到自身付出获得了应有回报;持续性则是指激励政策要长期坚持,不断激发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文化。第三,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此评价体系必须能够对成本控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从而才能够为奖励发放提供科学依据;监督机制的构建,其主要目的是对激励政策执行情况开展跟踪和监督,确保奖励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第四,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引导。在此环节中,需要通过培训来进一步提高员工对成本控制工作的认识及技能水平。不断地引导,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观念,将成本控制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成本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成本预算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目标、加强成本预算编制等实施方法,并给出了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成本预算管理的组织领导等建议。相信本次研究对于优化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峰.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大误区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2(01):20-22.

[2]宋娜.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3):94-95.

[3]李旭辉.中小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探索[J].商业文化,2021(17):62-63.

[4]马素霞.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困境及提升策略探析[J].商讯,2021(26):127-129.

[5]陈喜燕,应剑.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实施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讨论[J].纳税,2021(19):185-186.

作者简介:陶瑞宇(1979.03-),女,汉族,河北承德人,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成本管理、预算管理。

猜你喜欢

实施方法企业管理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日本竞争力
英语创新教育之微探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