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步》在舆论监督中的实践创新
2024-06-24李丽
李丽
舆论监督经常表现为大众媒体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推动相关部门把握社会舆情解决社会问题,进一步实现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媒体实践,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中,有三个舆论监督作品获得了一等奖的荣誉。其中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创的《向前一步》通过电视问政的形式了解民情,为群众提供咨询和建议,切实解决了很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政府决策也因深入群众更加科学、民主。在《向前一步》这一获奖作品中,呈现出“连接—调查—突破”的新思维框架,推动了舆论监督报道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一、连接:舆论监督是连接多方面的桥梁
舆论监督类新闻报道是媒体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媒体机构连接时代要求、关联多元主体、把握群众需求的载体。
1.舆论监督连接时代要求。舆论监督关注着社会发展的社会舆情,连接当下群众关心之事,因而舆论监督连接着时代要求。《向前一步》的代表性节目《中轴旁的安居梦》,与时代紧密融合,向中轴线周边居民宣传中轴线本身及中轴线申遗的意义。一方面,连接了当前时代文化需要,中轴线申遗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见证,是感悟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轴线的安居梦》向居民展示了中轴线申遗对保护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起到了文化宣传作用。另一方面,舆论监督对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起到了积极影响,该报道以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中轴线申遗的决策,采取舆论报道的形式让中轴线居民对政府决策内容更加清晰,利用媒体宣传解答群众困惑。通过栏目组的努力,中轴线居民同意乔迁新居,中轴线申遗工作得以不断推进。这一案例说明舆论监督在推动落实国家决策上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舆论监督连接多元主体。舆论监督是政府、媒体、企业和群众有效连接的纽带。为政府搜集民情、民意以及政府向群众表达建议和决策提供了双向互动渠道;为企业打破与群众沟通的壁垒提供了对话交流平台。《中轴旁的安居梦》有效连接了东、西两城区政府工作人员、律师、相关公司、群众和媒体工作人员等多个主体,以政府宣传政策、律师讲解法律规定的房屋权益、群众提出自己内心的疑惑并由公司和政府为其解惑构成节目的主体流程框架。栏目组作为多主体之间的桥梁,通过该节目为包括中轴线周边居民在内的社会大众构建了新闻媒介深入群众、助力政府积极宣传政策的正向舆论场。与此同时,多主体在有效连接与沟通时,也互相监督着媒体、政府、企业的行为,形成了实时舆论监督。
3.舆论监督连接群众需求。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媒体要通过舆论监督的途径,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促使群众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以解决基层问题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向前一步》的新媒体账号上注有“欢迎爆料,提供新闻线索!聊您身边最关心的事儿”的栏目宣传语,这短小而简练的两句话,将舆论监督连接群众需求表现得精准且真诚。在2021年11月一期名为《“旧习惯”与“新秩序”》的节目中,媒体机构在接收群众关于“社区养老”难题的反映后,及时与社区和物业进行联系,以协调会的方式解决了困扰群众三年多的难题。创办以来,《向前一步》深入基层,以舆论监督报道反映群众的困难,在帮群众解决物业费、小区“圈地”、斑马线上的礼与理等问题中,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二、调查:舆论监督寻求突破的过程
舆论监督类新闻报道需要建立在深度调查的基础上,其精神支撑是舆论监督的信念,其过程是把握人民群众的诉求,其结果是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商,解决群众问题。
1.以调查捍卫舆论监督的使命信念。舆论监督报道的开展通常是复杂且曲折的。一方面,舆论监督面对多个利益冲突主体,在利益矛盾的冲突下舆论信息的真实性需要辩证分析,调查中需要坚守调查与监督的信念保证调查的信度。另一方面,舆论监督的实地调查往往是艰难的。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会遇到被调查方不配合、时间冲突等问题,为舆论监督的实施过程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全心为人民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初衷下,媒体人不畏困难、不辞辛苦进行调查,使一期期舆论监督报道跃入受众的视野,也使群众看到媒体人真正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坚守。例如,在《“旧习惯”与“新秩序”》中,为了解决社区养老问题,记者历时两个月在社区扎根、深入调查,在寒冷冬夜与街道、物业、居民进行多次沟通,用汗水和理想信念为群众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而支撑记者前进的则是媒体舆论监督的信念。
2.以调查把握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当前,一些媒体为寻求高流量恶意剪辑、胡乱评价事件,造成事件失真的问题,严重影响媒体行业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社会氛围和群众认知。相反,绝大多数媒体会守住传媒本心,通过实地调查,实事求是地报道具体事件,为社会和群众展现最真实的调查情况。以《中轴旁的安居梦》报道为例,在推进节目录制的过程中,记者与制片人尝试与十余个部门反复沟通,用脚步丈量钟鼓楼周边各个胡同,风雨无阻去居民家中深入调研,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才克服重重阻力完成录制。记者和制片人了解群众在公租房里生活的现状以及群众的诉求后,将调查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使政府工作人员、公司负责人更明确群众诉求。调查是舆论监督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可以使媒体人在推进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更贴近群众。
3.以调查监督多元主体协同解决问题。只有真实的调查结果才能决定采取何种最优的解决策略。舆论监督的调查结果也是相同的。一方面,调查结果体现了谁是解决问题的主体,为问题最优解决策略指明了方向。媒体会参考将相关主体作为事件解决的重要关键点,与其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例如,在《向前一步》2021年10月一期报道中记者通过对老旧小区的调查发现,造成老龄小区没有老年活动室的问题症结,主要是新物业与老旧小区产权单位沟通以及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存在不畅。因此,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根据调查结果,节目组将解决问题的主体聚焦在新物业、原产权单位、社区以及居民四个部分,并邀请其来参与协商;同时节目组为能提供更加科学解决问题的策略,邀请了专家共同讨论最优解决办法。由此,由专家和四个参与主体构成协调会,共同商议平衡居民需求与物业管理的矛盾。另一方面,舆论监督主体不仅仅有事件主体,同时还有观众主体,调查结果的呈现也是媒体人做舆论监督报道对观众的一个反馈结果。
三、突破:舆论监督的创新发展
舆论监督报道需要在形式、内容以及定位方面加以创新突破,将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发挥到最大,用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1.突破形式,创新舆论监督的报道。通过创新节目形态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尝试,因而电视问政节目大受欢迎。电视问政突破了原有节目形式,也突破了原有舆论监督的形式。《向前一步》通过“问题不解决、录制不结束”的理念,不断推进现场的解决进度。在主体上实现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商解决,强化了媒体与群众的联系。这种舆论监督报道的形式在同类媒体的报道中极具创新性。另外,《向前一步》还增加了事件沟通解决后的舆论监督,在老旧小区老年活动室改造中,节目组在帮助老年群体解决问题后,通过后续报道的形式,聚焦社区与居民签署公约协议,使舆论监督的过程更加完整。这种创新既使得舆论监督报道更加新颖,同时也保障了群众的利益,使舆论事件有始有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2.突破内容限定,丰富舆论监督的广度。舆论监督的内容不单单存在于邻里社区的监督,也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舆论监督在内容上的突破,为报道增添了多样的色彩。例如,在2021年11月《斑马线上的“礼”与“理”》节目中,节目组邀请了各行各业的群体来表达自己的相关看法,这对舆论监督的内容是一个很大的扩容,其不是关注某一部分群体的事件,而是社会全体均关注的公共议题,是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的公共交通问题。嘉宾们的畅所欲言也让这期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使群众了解到不同主体对斑马线通行的思考与决策。这些有益的探索使节目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舆论监督宽广的外延。
3.突破定位,把握舆论监督的初心。舆论监督,归根结底是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因此舆论监督要做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这就需要主流媒体要突破自身的束缚,把握舆论监督的初心,切实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一是为部分群体解决事情进行的报道,切实解决部分群体面临的问题;二是为了服务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主流媒体要时刻关注和监督当前引起群众普遍争议和讨论的现象,并及时进行舆论监督。无论是对部分群体的舆论报道还是对整个社会群体的舆论监督报道,在调查过程、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节目或者短视频的呈现上,应避免为了流量和热点效益而损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守住初心,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使群众感受到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力度。例如,节目组在解决公租房问题的过程中,就使群众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熟练掌握政策、秉持公正的初心,得到居民的一致认可。主流媒体只有在舆论监督中保持初心,努力解决涉及百姓利益的关切点,才能正确反映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心声。
四、结语
舆论监督与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时,需要将舆论监督与时代要求连接,与多元主体连接,与群众需求连接。在舆论监督中,主流媒体要坚守本心,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做到实事求是作调查,尽心尽力地分析与调解矛盾,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十四五时期河北加快构建主流舆论格局和全媒体传播体系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B21XW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杨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