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2024-06-24周全

村委主任 2024年9期
关键词:惠农服务体系基础设施

周全

摘要: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征途上,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构建是一项重要的政策举措,对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构建的内涵和必要性出发,深入分析、探讨了构建惠农合作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就政策扶持、市场环境建设、技术支撑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建设性的策略建议。旨在为我国惠农合作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操作指南,以期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惠农政策作为政府调控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传统的惠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受益不均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因此,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惠农合作服务体系,将政策、资源、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整合,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是指以服务农民为核心,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为手段,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的一种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文章基于惠农合作服务体系的内涵,对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为我国惠农合作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1]。

惠农合作服务体系的内涵

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多方面合作,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这一体系以农业产业链为基础,将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元主体有机结合,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值;通过技术培训和服务,提升农民科技水平,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市场信息和营销渠道的拓展,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收入。惠农合作服务体系不仅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还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在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构建惠农合作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凸显,其在多个维度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民是我国人口主体,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繁荣。然而,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民增收困难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因此,构建惠农合作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信用记录,传统金融机构很难为其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这导致农民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构建惠农合作服务体系,通过合作金融的形式为农民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村地区的市场信息不对称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民往往缺乏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导致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偏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受到影响。构建惠农合作服务体系,通过合作购销的形式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等服务,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不足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受到影响。构建惠农合作服务体系,通过合作经济的形式,为农民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构建一个全面、高效的惠农合作服务体系,不仅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这一体系将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能力,从而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实保障,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分析及具体路径

政府制定政策支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在推进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形成有效的实施机制[2]。

首先,政府需出台具体政策,确保合作服务体系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得到实质性支持。政策中应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等措施,降低农业合作组织的运营成本,激发其发展活力。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农业合作组织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缓解其融资难题。其次,政府需强化对农业合作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组织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组织运营。通过开展培训、研讨等形式,提升农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此外,需加强对农业合作组织的考核评估,对优秀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组织进行整改或淘汰,以保障合作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最后,为深化惠农合作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需着力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架构优化与功能升级,确保其在整个体系中发挥核心引擎的作用。具体而言,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选拔和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了解农民需求,为其提供精准服务;三是推动基层组织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农业发展格局。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缓解农民融资难题

在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农民融资难题一直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构建惠农合作服务体系,从而有效缓解农民融资难题。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农村地区,这包括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信贷的投放力度,降低农民融资成本。

其次,金融机构应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农民多样化的融资需求。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金融机构可以推出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的信贷产品,如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探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房屋抵押贷款等业务,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同时,金融机构应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使农民能够更快地获得所需资金。

再次,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共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农民信用意识。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准确、全面的农民信用信息;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农村信用评级工作,对信用良好的农民给予优惠贷款利率和额度,激励其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同时,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对农民的信用教育,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此外,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推动农村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金融以有效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例如,金融机构可以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村金融服务应用,使农民能够随时随地办理金融业务。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从而缓解农民融资难题。最后,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确保农村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民金融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其因盲目融资而陷入资金困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在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关键的一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方面。

首先,政府应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共同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科学规划,优化布局。例如,在道路建设方面,应优先考虑连接农村与城市、连接农村与农村的主要道路,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在供水方面,优先保障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提高农村供水覆盖率。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以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其次,为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相关部门需要创新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竞争性招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机制,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再次,为满足农民对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需要提高服务质量。例如,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热线,接受农民的咨询和投诉,及时解决其在使用基础设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满意度调查,了解农民对基础设施服务的满意度,找出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此外,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例如,在建设农村道路时应采用生态环保材料,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供电设施建设时,可以优先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建设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最后,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力。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和了解,使其明白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改善生活条件和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中来,例如,可以组织村民成立基础设施维护小组,定期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在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首先,应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库和物流中心,以确保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新鲜度和减少损耗。同时,通过提升交通网络和物流配送能力,提高流通效率[3]。其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实现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流通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同时,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消费者可以追溯到农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进而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和购买意愿。此外,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产品市场进行精准预测和分析[4],帮助农民和农产品企业做出更明智的种植和销售决策。再者,相关部门应引导和支持农产品生产者、流通企业和销售商开展合作,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鼓励发展农产品直供、订单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型流通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此外,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开拓新的销售渠道。除传统的批发市场和零售渠道,可以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和线上营销等新型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覆盖面。同时,可以与大型超市、餐饮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销售渠道,减少市场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后,通过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符合安全和质量要求。同时,加强对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环节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5]。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全面、多维度、广覆盖的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产品流通体系等各个环节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亟需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通力合作,汇聚成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总的来说,构建惠农合作服务体系需要从全局的视角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以期打造一个功能健全、运行高效、能让农民受益的惠农合作服务体系,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姜展,焦广志.淄博市构建青年人才招引服务体系探索[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3(12):44-45.

[2]王程祥,胡良,唐学颜.青岛市市南区:构建三级支持体系提升为民服务水平[J].社会与公益,2023(12):51-53.

[3]单桂娟,赵淑芳.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6(30):50-51.

[4]任翔.数字经济发展与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现实考量及关联性分析[J].商展经济,2023(20):70-73.

[5]肖雅月.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治理转型的社会学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12):56-59.

2022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基金项目“洞庭湖区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构建与政策整合研究”(项目编号为:XSP22YBC519)。

(作者单位: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惠农服务体系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科普惠农 晋农优选
惠农直播间 美好在身边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12316惠农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