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艺术特色与演奏研究

2024-06-24孙嘉璐

乐器 2024年6期
关键词:演奏艺术特色肖邦

摘要: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中期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多样化体裁的经典音乐作品,在这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尤以叙事曲备受人们的青睐。《第三叙事曲》作为肖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曲家通过将多种不同曲式结构的混合应用,创作出富于变化的音乐语言,进而不仅让听众得到了美妙的感官体验,还传达了其丰富饱满的情感。本文从肖邦《第三叙事曲》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了肖邦《第三叙事曲》的艺术特色,探讨了肖邦《第三叙事曲》的演奏,以供参考。

关键词:肖邦 《第三叙事曲》 艺术特色  演奏

引言

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中期伟大的音乐家,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世纪中期,肖邦以首创者的姿态,将钢琴叙事曲这一新型形式展现于公众面前,与叙事歌曲相一致,钢琴叙事曲具有叙事性,凭借其颇具语言表现力的曲调,可如同讲故事一般让人津津乐道。这一音乐史诗体裁让音乐结构趋于完整,实现了对精湛技术的充分呈现,曲式结构精致,主题设计令人沉醉。肖邦的钢琴音乐叙事曲尤为注重对不同曲式结构的混合应用,以此展现出独特的个人创作风格。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其中特别以降A大调叙事曲,也就是《第三叙事曲》最受人们青睐,该部作品创作于1840~1841年间,出版于1841年,其高贵典雅、绚丽多姿的和声织体及音效令人心驰神往,并且其在音乐上的创造性也让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肖邦《第三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弗里德里克·肖邦,波兰音乐史上乃至欧洲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音乐家,同时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肖邦一生创作的作品主要为钢琴作品,他的音乐创作尤为关照祖国的命运,由此让其音乐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并被世人冠以“音乐诗人”的称呼。肖邦同时还是钢琴音乐史上三位最具研究价值的伟大历史人物,他不仅拥有过人的音乐才能,还怀揣着强烈的爱国情怀[1]。

肖邦和谐动人的叙事曲大多与其经历有着紧密联系。在1837年~1842年之间,肖邦一共创作了四部叙事曲。1831年~1842年,在波兰爱国诗人的影响下,肖邦对一系列音乐体裁进行整合,并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继而创作出这首光辉的叙事曲作品《第三叙事曲》。《第三叙事曲》无疑是肖邦四部叙事曲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作品将奏鸣曲、变奏曲、回旋曲等曲式结构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别样的旋律和绚烂的和声织体及音效,并且其还凭借自身在现代音乐上的独创性,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以及表现出高度的艺术价值、时代价值和丰厚的人文艺术内涵,对当今时代人们理论思考的过程及实践研究也具备十分突出的研究意义。

二、肖邦《第三叙事曲》的艺术特色

(一)曲式结构

肖邦《第三叙事曲》主要为奏鸣曲式、回旋曲式的混合,进而表现出混合曲式的曲式特征,属于小快板,拍子为6/8 拍。鉴于其曲式结构的变化特性,可将其界定成一种带有奏鸣曲风格的构架,所以也可分成呈示部、展开部以及再现部等组成部分。在这一曲式中,第二主题在展开后,以一种回旋曲式的方式呈现,和声的转变让其结构也发生了转变,进而让其与变奏曲的构成更为贴近[2]。在该部乐曲中,作曲家凭借其对逻辑、概念的巧妙运用,使乐曲实现了完美的对称与集中。乐曲开头为歌唱性旋律,充分彰显了叙事曲的特征,结尾部分则采用宏大的音响和声收尾。作曲家依托主题在中段的变奏丰富和声织体、增强音响色彩,以将旋律推向高潮,这一创作手法在整部乐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主题可将其视作一个插部,与第一主题相独立,并表现出欢快活泼的舞曲特征,也正是凭借这两个主题的异同性,让整部作品表现出突出的戏剧性。第三主题则是对第二主题的转调,在节奏、和声等方面均继承了第一主题的特征。结尾部分以第一主题、第三主题为基调,气势如虹地结束了整部乐曲。肖邦《第三叙事曲》曲式结构,见表1。

(二)歌唱性旋律

肖邦在其音乐作品创作中,尤为追求音乐的歌唱性,且主要表现于音乐旋律中的柔和性及其他相关部分,另外,还表现出一定的动力性。在肖邦《第三叙事曲》中,即充分展现出了这一艺术特色。在乐曲第135小节,整个乐段均承袭了第二主题中的忧伤回忆,在演奏过程中,左右手之间会出现宽大的音区,与此期间声音跨度将大幅增大,展现出乐曲的歌唱性特色。

(三)高贵的音响

在《第三叙事曲》创作中,作曲家特别设计了典雅、轻柔的音乐,以此实现了乐曲优雅柔缓的节奏。这一创作表现在第二个叙事主题中即可明确感受到。在第一主题第8小节中,听众可透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交流感受到乐曲的高贵优雅。所以,在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演奏时,演奏者要有意识演绎本章节的优雅。进入到第二主题中,作曲家采用了叹息式手法,在对该部分进行演奏时,对于各乐句旋律的表现,均应当与八分休止符实现相得益彰的效果,进而表现出一种轻盈、优雅的音乐演奏效果。

(四)特殊音乐语言

肖邦《第三叙事曲》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整部作品展现了作曲家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不管是精致转调,还是多种不同终止式,都彰显了肖邦鲜明的个人特色。另外,在乐曲音乐组织语言方面,作曲家创作了复调音乐,并且这一复调存在于较为短暂的段落中。乐曲开头重复中出现了两个各不相同的主题,针对这一情况,演奏者需要通过左右手实现不同的肢体改变,进而形成多声部的效果。

三、肖邦《第三叙事曲》的演奏探析

(一)连音技巧

肖邦《第三叙事曲》中出现有诸多的连音线,对此,要求演奏者要掌握必要的连奏技巧,再加上作品音乐语言不断变化,所以还要求要运用到不同的演奏技巧。

首先,在第一主题中前两个小节的连音为双音连线,需要要求演奏者通过右手完成连奏,在此过程中,转指期间极易出现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受转指不便捷影响,使得一些演奏者往往会松放4指,将注意力放在弹奏13指上,显然这一处理并不可取,必须协调好4指与13指之间的关系,即为以前者为站立指,后者则通过右跨方式来完成演奏,这一演奏技巧同时适用于作品中的其他一些乐段。

然后,在第二主题部分,也就是第52~115小节,出现了诸多小连线,这些小连线对应标连的音符旨在表现一种轻盈跳跃的感觉,所以不宜采用连奏的技法进行演奏,而是可采用落提的方式,一方面演绎出乐曲轻盈的感觉,另一方面又给人以流连忘返的跳跃感[3]。

接着,进入第三主题部分,第116~143小节,乐曲转回?A大调,乐曲主题为飞扬优雅的圆舞曲,在此过程中,演奏者右手要进行大量的连奏,演奏者应当有意识演绎出一种飘逸感,不仅要保证指法的合理运用,还要确保触键的准确到位。在此过程中,左手主要用以伴奏,但应当明确其高音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品的整体表现。还有在第156~164小节,左手要进行诸多连奏,为演绎出张徨失措的感觉,要求演奏者要进行更有强弱变化、更有控制力的连奏。

(二)装饰音技巧

肖邦《第三叙事曲》中还出现有各式各样的装饰音,这些装饰音有时轻盈、有时轻柔、有时又生动活动,弹奏好这些装饰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乐曲的整体表现。以乐曲中第26小节、29小节出现的装饰音为例,这两小节均涉及装饰音的演奏技巧,也就是g音向上一个二度弹奏?g a音,对于演奏技艺精湛的演奏者而言,可完成对两组的弹奏,并转回?g音,而对于演奏技艺一般的演奏者,则可演奏完一组后,转回?g音,同时,由于26小节的颤音之前设计有一组f ?g的装饰音,所以应进行不同针对处理。另外,第46小节出现了上波音演奏技巧,要求演奏者通过半拍时间,由左至右有序完成对各个音的弹奏。

(三)多声部技巧

在弹奏和声性乐曲中包含的相关次要旋律即可无需那么拘谨,但音乐情绪要保持统一。不同声部相结合,重中之重在于音色、音量的针对性处理。在和声处理方面,肖邦进行了开创性创作,在《第三叙事曲》中,作曲家引入了诸多创新性的和弦,依托积极的转调、不和谐的变音,使乐曲得以变得更具表现力。同时,作曲家还开创性地为该部作品设计了新型的和声系统,对于演奏者而言,必须要保证弹奏的流畅度,方可切实演绎出作品和声的完整性及优雅气质,体现出作曲家所创作和声的完整性及优雅气质。除此之外,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当对多声部旋律线条发展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它们进行细分,依次进行弹奏,接着开展合奏,为检验声部独立与否还可采用弹唱并行的方法[4]。《第三叙事曲》中包含有诸多多声部旋律,以此为乐曲交响性、史诗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踏板运用

踏板运用旨在为音响提供装饰,进而让其变得更引人入胜。在《第三叙事曲》中,包含有诸多长乐句,且不同长乐句之间跨越性极大,演奏者手指很难将每个乐句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难以实现如同歌唱一般的表现力。同时,伴随乐曲的逐步行进,单凭演奏者左右手的力量不足以展现乐曲的艺术魅力,所以需要引入踏板,总体而言,对于踏板的运用,一方面要切实遵循曲谱要求,另一方面要遵从演奏者内心真实体验。通过切身感受各分句的转换,有意识将声乐气息融入进作品表现中,进而实现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充分融合。

在《第三叙事曲》演奏中,涉及大量连奏,以此拉近音节之间的间隔。从根本上而言,在连奏过程中,演奏者手指无需离开琴键,而是上个音符完全离开琴键前,即完成下个琴键的接触。在此情形下,两个音符相互间必然会出现相应时间的交迭,要求演奏者在运用踏板时要尽可能谨慎,这是因为在踩到最后一个音符时,即会感受到第一个音符的声音,继而会形成一种错乱之感。鉴于此,为更好地实现乐曲的连续效果,即应当运用切分音踏板。针对这一踏板的运用,即为在手指按下第二个音符时,将脚微抬,在手指尚未离开琴键时,即迅速踩下去[5]。

除此之外,在《第三叙事曲》演奏中,还可引入“浅踏板”的方法,即不将踏板踩到底,而是结合乐曲音域、音型变化,对踏板深度进行灵活控制,使其达到1/2或1/3深度。比如,在第157~164小节,乐曲左边低音区存在迅速且强烈的十六分音伴奏,为确保音质通透流畅,以及确保高音部分的音质,在此处即可运用浅踏板,实现对乐曲的更好演绎。在肖邦创作的四部叙事曲作品中,鉴于不同作品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相关时间点上,如速度、触键等,均应当基于不同的节奏进行调节。鉴于此,在运用踏板过程中,演奏者应当对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且听力在此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不管是踏板的踩、踏板深度,还是踩踏时间等,都要求演奏者要利用自身敏锐的听力进行判定。

(五)远距离大跳

一般而言,大跳主要指的是单手弹奏音区范围相对偏远,而肖邦的叙事曲即广泛应用了该种远距离的大跳。这一创作特征,除去对演奏者演奏技法提出了一定要求,在听觉层面则可让听众获得意想不到的视觉体验。对于远距离大跳,通常会涉及双手交叉跨度偏大和单手远距离大跳两种情况。具体到《第三叙事曲》演奏中,对于远距离大跳的处理,一方面,应当在落键时迅速找到琴键位置,由此要求演奏者要结合乐曲开展针对性练习,切实熟悉两音之间的距离,确保下键时可迅速找到对应位置[6]。另一方面,确保各关节之间力量的协调性,既要保持跨度交叉的准确性,也要保持肌肉放松,进而确保可弹奏出均匀有力的音色,以及保持和声织体之间的流畅性,实现音乐音色的协调统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肖邦《第三叙事曲》凭借其独特的个人创作风格,以及通过对各种曲式结构的融合得以创作完成。长期以来,钢琴叙事曲这一新型形式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创新性、综合性奠定了肖邦在欧洲音乐史上的影响力及地位。基于此,肖邦《第三叙事曲》作为在钢琴演奏中被频繁运用的一部作品,对其艺术特色、演奏技巧进行探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薇.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33(4):105-110.

[2]钟是问.论肖邦《第三叙事曲》和声进行及调性布局对音乐结构的支撑[J].歌海,2019(6):80-84.

[3]孙月.音乐作品的叙事结构与感性行态——以肖邦《第三叙事曲》为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3):46-54+4.

[4]吴建芳.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演奏版本比较分析[J].当代音乐,2021(11):107-109.

[5]杨亚洁.浅析肖邦《第三叙事曲》Op.47的演奏风格[J].黄河之声,2017(10):78.

[6]黄鑫.探析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J].黄河之声,2021(8):60-62.

作者简介:孙嘉璐,贵州大学音乐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演奏艺术特色肖邦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肖邦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
中胡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