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中的古老记忆
2024-06-24斯琴
斯琴
分发出嫁,母亲祝福
和大多数民族一样,蒙古族非常重视婚礼,同时由于地域辽阔、部落众多,不同地区、不同部族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婚礼习俗。总的来说,蒙古族婚礼可分为鄂尔多斯婚礼、察哈尔婚礼、卫拉特婚礼和科尔沁婚礼。其中鄂尔多斯婚礼最具特色,它较完整地保留了12世纪蒙古族婚礼的程序,以幽默诙谐的韵文、祝颂词、歌舞相伴,欢乐喜庆又庄重大气。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有很多宫帐的地方”,这宫帐指的便是成吉思汗陵内的八座存放黄金家族遗物的白色宫帐,俗称八白室。鄂尔多斯婚礼习俗流传至今已经700多年了,它凝聚了蒙古民族礼仪风俗的精华,成为当代保留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蒙古民族风情画卷,并在2006年5月20日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
献羊祝酒
鄂尔多斯婚礼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整个婚礼主要分为9个仪式流程:哈达定亲、佩弓娶亲、闭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分发出嫁、送亲路上、圣火洗礼、跪拜公婆。
哈达定亲,相当于古代的问名。男方请一位媒人向女方提亲,试探对方的态度。女方若有意,男方媒人便领着未来的新郎再次去女方家,送礼献哈达;女方接过了哈达,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
佩弓娶亲
拦门迎婿
新娘娘家人给娶亲团敬酒
新郎系上腰带
佩弓娶亲,是古代婚俗的遗存,古时游牧部落多有抢亲习俗,娶亲过程中新娘容易被抢走,因而娶亲时需佩带弓箭,以备武力防御之用。披弓挂箭的新郎如同一位即将出征的勇士翻身上马,策马向新娘家奔驰而去。
闭门迎婿,就是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后,当新郎走向房门时,大嫂和伴娘堵在门口,向娶亲队伍“发难”。祝颂人即刻上阵迎“战”。这场舌战一问一答,妙趣横生。如果男方取胜,女方则收下牛犊红筒,爽快放行。否则,不仅遭受奚落,还要被驳回。
献羊祝酒,是新郎向女方父母献上羊背子,也就是全羊宴。这是蒙古族的最高礼节,也是最重的礼品。新郎官要跪拜着从女方主婚人开始敬酒,依次敬献九盅酒,男方祝颂人唱三遍祝酒词。
新娘父母邀请亲朋加入送亲队伍
求名问庚,是鄂尔多斯婚礼中耗时最长,内容最多的部分。鄂尔多斯少女,出嫁时都要另取一个名字,不能与婆家长者的名字相同,不能与新郎的属相相克。男方祝颂人与女方伴娘或祝颂人之间以对诗的形式弄清姑娘的芳名和生肖,以备改名或更龄,饶有趣味。
分发出嫁,这是婚礼第二天的仪式,现在新娘由少女变为少妇,需要更改装扮。原来是一根辫子,现在要分发成两根,每一根编成12股细辫子,再戴上雍容华贵的头饰和绣龙圆顶帽子,盖上蓝色或红色的盖头。在临走时,额吉(母亲)要给予祝福。
准备娶亲出发
新娘的父母与新人合影
婚礼上的乐手们
求名问庚
送亲路上,送亲方会抢走新郎的帽子,这既是送亲方与娶亲方进行赛马的时刻,也以此考察新郎的脾气和反应能力。
圣火洗礼,是指新娘到达新郎家前,要先跨过火盆或火堆祛邪,然后跪拜象征灶神的火炉。
跪拜公婆,是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向公婆行“三拜九叩”礼。然后,新郎为新娘掀开神秘的面纱,并由婆婆将象征家庭权力的银制茶勺交给儿媳。
然后,男方家举办的新婚庆典也就开始了,新人以全羊宴招待宾客,并向宾客们敬酒,开始热闹非凡的婚礼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