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句容市乡贤助力乡村治理

2024-06-24张茜

村委主任 2024年9期
关键词:乡贤村民

张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乡村能否实现有效治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本,其中乡贤也是助力乡村治理的一股核心力量。本文在分析了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句容市乡贤人才工作的实践探索,找出了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对乡贤更好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要求,要实现高效的乡村治理,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中,人才必然也将成为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力量。乡贤是农村中德才兼备、被民众所推崇的人,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助力乡村治理的一股核心力量。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就曾指出,要积极发挥乡贤作用。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又一次指出,要吸引城市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参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要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激活内生动力

一方面,乡贤作为经历过市场经济洗礼的一批“财富精英”,能够给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理念、新路径、新活力。乡贤中的知识分子和专技人才,能够解决乡村在产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村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生产率,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乡贤中社会资源丰富的企业家们,不仅有经济实力,还有人脉资源,可以依靠自身优势,利用社会关系,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发挥资源优势,帮助解决乡村就业,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乡贤还可以充当联系乡村资源与城市资源的信息媒介,为乡村经济发展开路拓径。在这个过程中,调动村民生产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积极奋进的村庄氛围,从而为乡村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塑造良好治理格局,提高治理效能

乡贤有着更高的政治觉悟,且往往受到村民认可和信赖,能够作为中间人,成为联结政府与村民的纽带。一方面,乡贤可以担负起政策宣传者的角色,为村民深入解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加深群众的理解,使乡村的生产工作能够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开展,提高乡村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乡贤本身出生农村,善于运用适应村民习惯的方式方法沟通交流,能够依托村民理事会等平台,进行民情调查,将村民的意见、建议等情况有效地反馈给当地政府,使村民的真实诉求得到回应和满足,从而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的民主化水平。再加上乡贤中有一部分人群是党员,他们积极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也能够增加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接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化解乡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乡贤通过参与乡村治理,在化解乡村矛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乡贤们不是政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身在村民中的威望及优势,与村民积极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处理双方之间的纠纷。一是一些具有律师身份或法律知识的人,可以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宣传讲解,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提升基层群众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以专业法律知识参与到调解各类矛盾纠结中。二是当遇到无法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的时候,乡贤中一些有威望的老党员、老教师们也可以利用自己在村民中的信任和威望,依靠自己对当地风土人情、人际关系的了解,通过多方交谈和思考,快速找出问题的症结,矛盾纠纷的根源,从而有效控场、对症下药。

助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文明乡风

乡贤是从乡村中走出去的,与乡村有着天然联系的人,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水平,而且了解乡村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能够将现代文化理念和乡村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并且能够通过身体力行,润物无声地改变村民的一些固定思想及成规陋习,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树立文明乡风。一方面,乡贤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乡贤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可以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对村民进行教育和引导,助力乡风文明的落地。另一方面,乡贤能够自觉维护社会规范,规避不良言论,践行良好风尚,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对村民有示范和震慑力量,从而形成约束力。

句容市推动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

完善组织建设,明确工作职责

句容市一方面健全完善市镇两级乡贤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和发展促进会双运行的领导机制,分区域每年召开一次乡贤通报会,通报家乡建设情况,听取乡贤意见;另一方面将全市各相关部门纳入乡贤工作中,明确各部门在乡贤人才工作中的职责;明确各类别乡贤人才的牵头组织部门,确保乡贤信息收集和联络服务全覆盖。

健全工作机制,凝聚乡贤力量

健全联络联谊机制。句容市在各镇(街道、园区)和各村(社区)设立乡贤联络员,建立乡贤联系网上平台,定期发送家乡信息,征询意见建议,常态化开展乡贤人才走访慰问活动。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制定了招商引资乡贤服务制度,建立乡贤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健全乡贤培育机制。加强政治引领和教育培训,探索实施“特聘乡贤政协委员”等政治安排模式,开展“最美乡贤”评选活动。健全乡贤礼遇机制。围绕重点乡贤探索设立“乡贤服务一卡通”礼遇机制,在本地旅游、文化服务等方面开辟绿色保障通道。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将乡贤人才工作经费纳入项目预算,提供经费保障。

搭建活动平台,加强宣传力度

首先,搭建服务发展平台。句容市积极引导乡贤做好牵线搭桥、联系联络的工作,当好项目招引的联络员。聘请重点乡贤担任全市发展顾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其次搭建乡情感召平台。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系列活动,举办句容乡贤发展大会、在外乡贤家乡行、乡情恳谈会等主题活动。其次,搭建议政参事平台。探索“村(社区)两委+发展促进会+乡贤”基层治理模式,发挥乡贤在调解矛盾纠纷方面的特殊作用。最后搭建同心活动平台。以“同心红”品牌为抓手,引导乡贤积极开展公共事业建设及敬老孝亲等公益慈善活动。同时句容市重视对乡贤文化的保护和弘扬,通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突出对新乡贤人才的宣传报道。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

乡贤资源未充分开发,尚贤观念有待加强

目前,对新乡贤资源的开发多停留在从党政军、企业家、专家学者等领域挖掘,重视对国家、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乡贤群体,较为忽视农村中一些德高望重但并不知名的退休老人以及今贤的价值,这类人群的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如今乡土意识逐渐淡薄,再加上利己观念的加深,要形成这种尚贤重才的氛围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权势的乡贤难以被重视,无所作为从而就更难得到村民的认可;另一方面,也不乏一些村民对乡贤处理乡村事务期待值过高的情况,他们往往希望通过乡贤得到更多实际的利益,一旦诉求达不到或利益未满足,就会对乡贤的能力产生质疑,进而削弱了尚贤观念的形成。

乡贤群体流失严重,缺少参与氛围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资源要素在农村缺乏流动性,使得乡村对乡贤的吸引力不足。一方面,激励和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单纯凭借乡情、乡愁等因素比较难留住人,特别是优秀的青年人才。乡村人才的流失使得乡村内较难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制约了乡贤对乡村治理的有效开展,乡贤的自身价值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另一方面,乡贤文化氛围仍需进一步营造。留在乡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他们往往观念陈旧,文化程度低,如果对于乡贤的宣传深入不到农村,这些人对乡贤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就无法认识深刻,弘扬乡贤文化的氛围就显得较为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乡贤回归乡村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

监督机制仍不健全,带来“人治”替代“法治”风险

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一种依靠自身的权威,依靠“能人效应”实现治理目标的方式,这种治理模式与现如今治理体系所要求的民主、法治存在着一定的内部冲突。一方面,乡村中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仅存在着一些非利益性的矛盾,也存在着各种利益纠纷,还有利益性问题和非利益性问题相互交融的情况,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单纯地依靠乡贤的权威,依靠熟人的关系已不能完全解决,还需要通过法律的途径加以处理。另一方面,乡贤拥有着较普通农民甚至村“两委”更多的经济、人脉等各方面资源,而拥有这些资源且具有威望的乡贤群体的影响力很可能就会超过村“两委”,甚至有的村“两委”还会主动倚重于乡贤群体,这就会导致治理模式向“人治”倾斜。一旦乡贤拥有了这样的机会,个人权威及其延伸出的村规民约占领高地,而相关的监督机制在不健全的情况下,则会使乡贤的治理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风险防控,“人治”进而取代“法治”。乡贤过大的个人权力不符合现代乡村治理中所倡导的民主与法治原则,如果再缺少相应的监督约束,则容易滋长以权谋私等贪腐的行为。

乡贤专业技能不足,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乡村矛盾的复杂化及多样化对乡贤群体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今的现状却是,留得住的乡贤大多为当地退休的或回乡安享晚年的闲居人士,他们虽然也具备一定的先进知识、经验和技术,但受到年龄和精力的影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不足,他们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大多还是以道德及情感沟通为主,不善于运用法律等先进手段,自身治理能力的欠缺使得在遇到纷繁复杂的问题时较难做出科学的决策,从而处理乡村矛盾容易主观性、片面化,最终影响了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公信力。同时部分乡贤缺少公益思想及社会责任,因而出现服务意识不足,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贤助力乡村治理的路径研究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完善乡贤发展的制度支撑

一是完善乡贤工作领导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的乡贤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发展促进分会,明确职责分工,完善运行机制,定期会商会办乡贤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完善乡贤智库制度。加强摸排走访力度,充分挖掘乡贤资源,对每位乡贤建立“一人一档”。综合研判每位乡贤的年龄、行业等特点,采取相应引导方式,动员其参与乡村治理。三是建立线上线下联络交流机制。定期召开乡贤座谈会、茶话会、议事会,增强乡贤主人翁意识,引导其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以“乡土乡情乡谊”凝聚人心,定期邀请乡贤二代、三代回乡参加寻根之旅、夏令营等活动,使乡情得以延续。

做好引贤回归工作,激活乡贤发展的动力机制

首先,加快城乡协同,创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人才培育、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为乡贤返乡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其次,实施政策引贤,开展礼遇服务行动。通过研究制定返乡投资乡贤帮扶政策和关爱措施,对回归乡贤在创业土地、就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再次,注重情感引贤,从精神和身份上给予肯定和认可。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让乡愁成为连接乡贤与故乡的纽带,例如策划当地的高质量发展论坛,定期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乡贤褒奖;编印当地《乡贤录》,汇总乡贤事迹材料并加以宣传;拍摄乡贤纪录片,将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瞬间留以影像保存,激励更多的乡贤参与家乡发展。最后,不断深耕乡贤文化,营造浓厚氛围,增强乡贤的自豪感及对家乡的归属感。

完善监督体制机制,保证参与乡村治理的纯洁性

乡贤由于自身的权威以及在经济、人脉等资源上占有优势地位,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可能会与村“两委”、村民形成权力的不对等,产生腐败、特权等不正之风,因此必须完善对乡贤的监督机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和防范。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监督体系,党政机关建构一套乡贤参与治理的较为完善、透明的制度,在坚持基层民主的基础上,鼓励村民协同参与治理,形成党政机关、村两委、乡贤、村民之间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定期对乡贤进行思想教育,培育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与“村两委”、村民之间的团结互动,不断强化乡贤为村民谋幸福的责任和担当。

以自身建设为抓手,释放乡贤资源的助力能量

首先,明确角色定位。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应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做到既不越界也不越轨。作为非体制内身份参与乡村事务,乡贤是村“两委”的辅助,而非主导,应该提供的是参谋而非决策功能。其次,提高自身治理能力,使既有意愿又有能力参与乡村治理的乡贤们不断提升道德素质、法律意识、民主观念。一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发挥自身在弘扬乡风文明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培养法治思维,拓展法律知识储备,强化法治意识与法治能力,坚持依法治村;三是不断增强民主意识,避免出现独断专行的行为。最后,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挖掘能够凭借一技之长且在当地具有一定威望,能够为乡村治理做出贡献的村民,激励其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通过技能培训、经验交流、成果推广,扩充乡贤人才队伍。

乡贤助乡兴,乡贤文化凝聚了中国传统乡村基层治理的智慧和经验,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汲取乡贤文化资源加以转化应用,这不但有助于破解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困局,也将为振兴乡村、福泽乡里激发出更强的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句容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乡贤村民
打好“四张牌” 奏响乡贤“同心曲”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