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彦淖尔市农民种粮和基层抓粮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2024-06-24李东伟赵娜刘欣张宏玲丁宇

粮食问题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

李东伟 赵娜 刘欣 张宏玲 丁宇

摘要:农业生产以粮食安全为重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其中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巴彦淖尔市在保障种粮农民种粮抓粮积极性、提升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过程中面临的粮食作物种植效益低、自然因素牵制、种粮补贴资金有限等问题,并从保障机制、战略定位、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全面保障粮食生产,筑牢“塞北粮仓”根基做出贡献。

关键词:巴彦淖尔市 粮食安全 种粮积极性

一、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现状

巴彦淖尔市耕地保有量为1360万亩,地处北纬40度黄金种植带,拥有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溉系统,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3100—3300小时,昼夜温差14—18℃,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2023年全市粮食作物面积565.3万亩,7个旗县区中“产粮大县”共6个(临河区、杭锦后旗、磴口县、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是世界三大优质小麦产地之一、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有机原奶、葵花籽、脱水菜生产基地。

巴彦淖尔市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保障粮食安全[1]。但是,随着近年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种粮者收益减少等因素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农牧业工作中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2-3]。本文从社会保障机制、地区战略定位、政府政策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巴彦淖尔市提高农民种粮和基层抓粮积极性面临的挑战和相关对策建议,对改革完善当地粮食生产政策、转型升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筑牢“塞北粮仓”根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影响巴彦淖尔市农民种粮积极性因素

(一)种粮效益低,实际种粮者收益减少

1. 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粮收益下滑。2023年上半年,国产二胺、大颗粒尿素(国产)、低价复合肥和地膜的平均零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7.24%、24.5%、36.6%和4.2%;小麦和玉米种子分别上涨20%和30%;农用柴油每升上涨 1.5元左右。农资价格上涨造成农民生产投入增加,每亩增加物质成本60元左右,农业生产投入增加直接影响农民种粮收入。①

2. 种植结构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农民不断扩大玉米种植面积,2022年,玉米、葵花占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超过80%,小麦占比不足5%,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种植结构优化调整难度较大。与此同时,小麦种植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以临河区为例,目前种植的小麦99%以上是中筋麦,优质强筋小麦和专用小麦品种很少,难以满足食品加工企业对小麦品种多样化的需求。

3. 土地流转成本高,种粮效益难保障。巴彦淖尔市耕地流转普遍存在自发化、口头化、短期化、随意化问题,村民自发性耕地流转,土地承包金在350元-500元,农业公司、合作社介入集中流转,耕地承包费用达到800元-1400元,影响集中流转的规模和效益。

(二)自然因素牵制,粮食种植保障力度不足

1. 耕地质量影响粮食生产。以五原县为例,五原县耕地面积230.4万亩,受盐碱危害的中低产田123.1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3.4%,包括轻度盐碱化耕地40.3万亩、中度盐碱化耕地43.6万亩、重度盐碱化耕地39.2万亩,总体耕地质量较差,粮食生产要求土壤条件较高,发展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受限。

2. 灌溉条件影响粮食种植。受黄河来水量减少因素影响,全市2023年秋浇引水指标为10.051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6亿立方米,各旗县区农业直口引黄水量为6.9068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4亿立方米,计划秋浇灌溉面积446万亩,亩均秋浇量148立方米,较往年减少100立方米以上,来年春播粮食土壤墒情难以保障。

3. 旱区种植小麦存在自然风险。以乌拉特中旗为例,石哈河地区种植旱地小麦,可种出营养丰富的红皮小麦,若遇上干旱少雨的年份,会存在减产和绝收的风险。2023年因整体气温偏高,大风、沙尘天气频发,降水分布不均且降水量偏少,石哈河地区小麦亩均产量仅有40斤。

4. 粮食种植保障力度不足。虽缴纳种植保险,但保障力度不高,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赔偿较少,绝收每亩也仅赔偿500元左右,农民抵御风险能力较差。2023年巴彦淖尔市几次较大降雨,影响小麦长势与收获,如杭锦后旗红建村小麦收获期遭受连续暴雨,部分地块小麦受潮,出售价格仅3元/公斤。

5. 外地低价小麦冲击,影响本地小麦市场。河套地区小麦销售价格高于外地小麦,市场上未形成对河套小麦品牌的价格保护,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外地小麦以低价挤入本地市场,客观上造成本地小麦种植面积减少。

(三)种粮农民老龄化严重,产业链经营受困

1. 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产业化发展滞后。受传统种植业、养殖业效益低的影响,“留守在家”种地的多为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人员,且农户仍属于以户为单位的散户种植,对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和新品种接受能力不强,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4]。

2. 农业全产业链不足,农业集中化程度低。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弱,没有完全形成产销衔接关系,农企利益关联度不高,特别是在收购环节上大部分不能体现优质优价[5]。民间资本参与粮食种植较多,企业参与到农业集中运作较少,缺乏农业技术公司参与前期播种、中期耕作养护、后期机械化收割的全流程产业链,尤其是籽种、化肥、农药等农资方面的本地区农业生产公司较少。

(四)政策延伸有限,影响地方抓粮积极性

1. 种粮补贴资金有限,难以与种植经济作物收益相比。目前整合涉农项目兑现补贴仅限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生产者补贴等,各类项目补贴资金使用局限性大,加上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补贴资金难以全部兑现,部分补贴资金无来源。小麦种植亩均投入650元-800元,玉米种植亩均投入750元-900元,二者亩均毛收入分别是1600元、2200元左右,每亩补贴100元-200元。同期选择种植经济作物,以葵花为例,亩均投入600元-800元,亩均毛收入2500元左右,在种植成本固定的前提下,粮食作物对耕地质量的要求远高于经济作物。加之近年粮食补贴较低,以小麦种植为例,亩均净利润与补贴相加仅能保证1000元,难以抗衡经济作物亩均1500元以上的净利润。

2. 转移支付不足,利益补偿机制有待完善。为保障国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产粮大县”将大量的劳动力、水土资源投入农业生产,使得二三产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产粮大县”难以兼顾粮食安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国家对于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实施奖补政策资金总量、规模有限,例如,2022年,自治区下达巴彦淖尔市市产粮(油)大县及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29140万元(其中,产粮大县14866万元,产油大县8760万元,商品粮大省5514万元),这些资金尚不足以弥补粮食种植地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付出的机会成本。

三、完善并提升巴彦淖尔市粮食生产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多举措提高种粮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1. 合理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及时监控种子、化肥、农药、种植机械等农资产品的价格波动,完善农资器具购买补贴,并加强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农户运输成本,通过农业生产总成本的控制提高农业利润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6]。

2. 优化示范园区建设。调整种植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鼓励土地向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种植能手集中,积极开展集中连片种植,不断扩大优势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小麦单产,加大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3. 推动土地集中种植。择优组建一支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辅导员队伍,定期对广大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农户使用新技术、新产品,密切农企利益联结机制[7]。发放创业贷款,鼓励有实力的种植大户连片承包、整村承包,打破当下个人承包地数量局限在200亩以内的局面。

4. 加强服务保障。让供销系统全面参与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以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托管形式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种粮农民增收。鼓励学校、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合作共建,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对农业教授、高级教师引进力度。

(二)增强抗风险能力,带动种粮农民增收

1.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保证粮食出售价格。持续改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避免出现小麦出售阶段部分收购商压低价格,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

2. 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提高粮食亩均收入。发挥国家农高区优势,引入农资制造企业,新建一批化肥、农药、籽种生产企业,降低本地区农资价格。同时引入滴灌、覆膜种植企业,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通过高新技术提高粮食亩均产量,压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收益,保障粮食种植规模。

(三)健全粮食生产政策体系,提高产粮大县抓粮积极性

1. 扩大财政补贴,加大转移支付规模和奖励力度。与粮食主销区探索建立“谁增粮谁收益,谁减粮谁出钱”利益补偿模式,由粮食主销区出资,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农业智能装备等项目投入,发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通过仓储物流基地及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延长粮食产业链,促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税收来源[8-10]。

2. 完善种粮补贴机制,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遵循精准补贴原则,突出补贴的针对性、精准性。创新粮食直接补贴发放形式,按实际粮食种植面积或产量确定农户补贴标准;持续增加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按照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流转土地面积,进行重点倾斜和专项补贴。

3. 完善耕地流转制度,推动耕地整体流转。加强规模化经营,解决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制定合理的耕地流转价格评估体系,实施动态耕地流转价格,保障双方权益;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对流转面积大、流转年限长的种粮农民给予一定承包补贴或价外补贴,保障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种粮效益[11-13]。

4. 补齐发展短板,转化产业优势。帮助“产粮大县”建立现代科技、装备和经营模式,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商平台,构建高效的市场监测体系、仓储物流体系和营销体系,坚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吕天杰.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在巴彦淖尔市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3.

[2]李东伟.巴彦淖尔市:抓牢单产提升核心全力保障粮食安全[N].巴彦淖尔市日报(汉),2023-11-04(002).

[3]王春艳.关于巴彦淖尔市建设现代农牧业强市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23,(06):4-7.

[4]仇童伟,彭嫦燕.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地配置与种粮决策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证据[J].中国农村观察,2023,(04):129-150.

[5]刘雪花.探索乡村“治理有效”的新模式——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为例[J].现代农业,2023,48(05):28-32.

[6]阮海波,孟新婷.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时代进路[J].农业经济,2023,(11):11-14.

[7]司伟,陈哲.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多元目标、现实困境与机制构建[J].中州学刊,2023,(10):30-38.

[8]曾智,李潇雅,何蒲明.采用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有助于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吗?[J].世界农业,2023,(10):72-85.

[9]高鸣,胡原.坚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愿景、挑战和战略构想[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6):1-13.

[10]孙梦爽,于浩.人大问“粮”: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J].中国人大,2023,(17):9-11.

[11]罗屹.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面临的难点与政策选择[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08):61-65+204.

[12]朱满德,程国强.提高种粮积极性:中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完善与转型[J].中州学刊,2023,(12):61-69.

[13]杨雨欣,张璐,李晓峰.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是否会影响粮食安全?[J/OL].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4,(01):1-11.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村科学储粮与粮食安全研究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
云南省粮食安全视角下马铃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