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河南,中!
2024-06-24吴永亮
吴永亮
王屋山,青山苍翠,宛若仙境
4月26日兰考—洛阳偃师
关键词:焦裕禄、后羿、嫦娥、玄奘
中午12点,我们从高速下来,直奔兰考县。
兰考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包括兰阳、仪封、考城等多个县域。清朝,兰阳和仪封两县合并称为兰仪县,后来为了避皇帝溥仪的“仪”字,改为兰封县。1954年,兰封县与考城县合并,形成了现在的兰考县。兰考县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闻名华夏。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并配发社论《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一时间,焦裕禄的事迹传遍全国,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电影《焦裕禄》是由峨眉电影制片厂出品,于1990年1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焦裕禄》再次把焦裕禄同志推向全国人民面前。在第十一届金鸡奖颁奖典礼上,焦裕禄的扮演者李雪健发表了这样一段话:“苦和累都由伟大的好人焦裕禄承受,而名和利都落在我这个傻小子身上。”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我岳母出生在淄博博山荫柳,与焦裕禄老家博山北崮山村相距不到二十公里。所以,我爱人也算是焦裕禄的老乡,自然博山女儿要拜祭一下焦裕禄。
我俩一起深深向静卧在汉白玉石棺椁内的老乡焦裕禄鞠了三个躬,表达我们的爱戴之情。心里默念:焦书记,老家来人看您了。
随后,我们来看焦桐(树名),那是焦书记亲手栽下的,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我1993年曾来过此地,当时焦桐四周为麦田,如今公园相伴,棵棵焦桐相随。关键之关键,在于焦桐一侧是焦裕禄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于2013年8月14日正式挂牌成立。
有焦裕禄干部学院陪伴,有全县人民精心呵护,遍植兰考大地上焦桐还愁什么狂风肆虐、暴雨侵扰,还怕什么旱魃噬咬、冰雪祸害……
下午两点,我们赶到洛阳市偃师区。
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境内有二里头夏都斟遗址。偃师还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
匽,本义为掩藏。由于匽作了偏旁,本义只好另造偃来代替。汉字中带匽的有:偃、堰、揠。偃,读yǎn,本义指人仰面倒下,引申指放倒、停止,常见成语有偃旗息鼓、偃武修文。偃师,是息偃戎师缩略,大家一目了然。
焦桐
与偃师隔黄河相望的是焦作市修武县。据了解,周武王兴兵伐纣,大军途经此地遇暴雨三日而不能前行,于是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原地名宁邑为修武。修武从那时得名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
偃师、修武,一南一北,真应了战争与和平同行那句话。
二里头夏朝都城遗址博物馆位于斟大道。查《辞海》第七版可知:斟,夏诸侯。在今山东潍坊西南,一说河南巩义西南。姒姓。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则对“斟”注释为:斟(Zhēnxún),古国名,在今山东潍坊西南。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后羿,夏代东夷族首领,善射。曾夺得夏代太康的君位。因喜狩猎,不理民事,后被家众杀死。由于后羿对射箭有高超技法,所以古人就杜撰出后羿射日(原称“羿射九日”)神话传说。
寒浞(浞,读zhuó。本义为淋湿,引申指富足),传说中夏代东夷族首领。原居于寒(今山东潍坊东北),因受排斥投奔后羿,成为后羿的义子,自然得到重用。沉迷游猎的后羿,让义子寒浞统领朝纲。三年后,寒浞发动政变,杀死后羿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寒浞继而又攻杀仲康之子相。相之子少康(又名杜康)联合同姓部落将寒攻灭,恢复夏代统治。夏代君王仲康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把他的儿子派去建立了北方国。由于他是从斟过来的,世人称在潍坊附近建立的国家为斟国。
今潍坊市寒亭区,古称寒国,相传是寒浞所建。今有寒浞冢等遗迹。汉代王莽始称寒亭。亭,起源于周代。从周代起,开始在边防要塞建亭,用做防卫和瞭望之用,并配备亭吏管理。秦代开始把亭作为一级行政建制。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后,多以“亭”“乡”“聚”名之,从此寒亭得名。
玄奘故里
寒国的宫殿统称寒宫,寒浞为了取悦姮娥(又名恒娥,后羿之妻。由于避讳汉文帝刘恒的“恒”字,西汉时姮娥被改名为嫦娥。亘与常音义相近),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供其居住。宏大即“广”,这就是“广寒宫”的由来。寒氏部落以月亮为图腾。“奔月”的神话传说,其实反映了“寒浞杀掉后羿、姮娥改嫁寒浞”这一史实。
传说,嫦娥因偷吃了后羿的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从此无法与家人相见。后来人们便在八月十五将圆月般的点心置于庭院,以寄托家人对嫦娥的思念,形成了中秋节。
中国探月工程又名嫦娥工程,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以嫦娥命名。自2004年1月立项并正式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实施嫦娥一号等多次任务。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由于属于《通用规范汉字表》内,故不要写作“鄩”,但一般电脑字库中没有“”,所以偃师映入眼帘都是“鄩”,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始建于2017年6月11日,建成于2019年10月19日,位于洛阳市偃师区斟大道1号,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与展示基地。
仰韶文化博物馆
据考察,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皆以斟为都城。斟当是由夏族斟氏而得名。斟,本义为用勺子舀取,引申出反复考虑思量。从寻从阝右(邑字演变,代表地域),这里“寻”也有寻寻觅觅的意思。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斟”饱含夏人们四处寻找,最后选定最适宜生存的地方之意。潍坊市寿光古称斟灌,与“斟”脱不了联系。
由于当天参观人数众多,我们想请导游解说计划落空,只好租赁电子解说器。由于第一次经手,声音时断时续,或高或低,就在这断断续续中,我们在声音甄别里对夏都遗址有了大致了解。
离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我们急匆匆赶往位于偃师缑氏镇陈河村的玄奘故里。
函谷关
地坑院民居
玄奘本姓陈,名袆,13岁出家,后遍访名师,精通经论。
玄,本义漂染的黑丝,引申指细、小,再引申指远(如玄孙),后来又引申指奥深;奘,读zàng,指壮大。壯简化为壮,裝类推简化为装,但奘并没有简化,是不是因玄奘知名度高而保留,也许吧。将玄、奘这两个反差极大的字组合到一起,不得不说师傅给陈袆起名时费了一番心思。
玄奘故里,建筑群面积不大,但这里因孕育玄奘让世人刮目相看。
玄奘从故乡出发,翻山越岭,西天取经,后面故事大家都很知晓,这里就不再赘述。
4月27日渑池—灵宝—陕州
关键词:仰韶文化、刘少奇旧居、函谷关、地坑院
渑池位于河南省西部,是闻名遐迩的人类远祖起源地和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
渑池,古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水虫,即耿黾,或谓蛙类的一种)而得名。黾池之名,首见于史马迁《史记》,为雒都(今河南洛阳市)属邑。西汉时县名彭池,新莽时一度更县名为陕亭,三国魏时,始将县名更为渑池,沿用至今。在明清两代,县名又称沔池。
渑,读miǎn,还读shéng(古水名,在今山东)。渑池不管咋读,万万不可读作绳池哟。
奔渑池,主要是为了赴一场文化盛会——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由于遗址中还发现了非常精美的彩陶,因此,过去有人称之为“彩陶文化”。据碳14法测定年代,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
仰韶村遗址位于韶山南麓,因抬头可见韶山而得名。民国十年(1921),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渑池县仰韶村首次发现仰韶村遗址,并命名为仰韶文化。渑池韶山,因舜帝曾于此演奏韶乐而得名。《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翻译过来就是: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于是乎,尧就赐予舜布衣和琴,为他修筑了仓房,还赐给他牛羊。历山通常指济南千佛山,雷泽大概在菏泽一带。据明代贡生贺逢吉考证,济宁泗水的泗河之滨有上涧柘沟,称为名陶,是(舜)制陶处也。
韶从音从召,本义为传说中虞舜时代的乐曲名。《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在临淄区齐都镇有一个韶院村,相传就是孔子闻韶处,今有立碑纪念。
韶字被全国人民熟知,大概源于毛主席家乡——韶山。全国还有一个地级市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如果你对照地图一看,河南仰韶、湖南韶山、广东韶关基本处于一条经线之上,冥冥之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仰韶文化博物馆设计独特新颖,布局科学合理,文化特色厚重,建筑外围整体颜色以陶土本色为主,从感官上仿佛是一座“从黄土地里长出来的博物馆”,把人带回到远古时期。如窑般的主体建筑,布满裂纹似的孔穴,又好像制造陶器的筒柱,螺旋式上升攀援,仿佛告诉我们先人艰辛探索、追求美好生活之努力。由于我们到时,恰逢仰韶文化博物馆改造提升及信息化工程实施,只能远远凝望,但似乎已经听到舜从历山、雷泽、泗水之滨千里迢迢来此演奏的韶乐回响……
离开仰韶文化博物馆,我们从道路指示牌上得知县城还有一座刘少奇旧居,自然不得落下。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为适应新阶段的要求,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化名胡服)任书记。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由延安出发,带领秘书栗在山等17人,于11月28日到达渑池。刘少奇到渑池后,住在县城东关路南一所坐南向北的瓦房小院内。刘少奇白天开会,晚上写作,起草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提纲,并在第一期党训班上首次宣讲。
下午,我们来到灵宝。
灵宝市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是河南省的西大门,南依秦岭,北濒黄河。灵宝上古时期为桃林,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唐玄宗在函谷关掘得“灵符”,易年号为“天宝”,赐桃林县为灵宝县,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意,素有黄金之城、苹果之乡、道家之源的美誉。
灵宝黄金产量连续38年位居全国县级第二位(第一位非山东招远莫属),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金城”称号。
到灵宝,首选函谷关。
函的本义即箭袋,泛指包物的东西,又特指包信等物的封套,于是就有了信函一说。
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关隘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它地理位置独特,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襟黄河,因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曾发生过秦扫六合、楚汉相争、桃林大战等影响中国历史轨迹的著名战争。
春秋末期,圣贤老子出洛阳西行,途经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在此著写了彪炳后世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独有并影响世界的道家文化。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演绎的诸如紫气东来、公孙白马、鸡鸣狗盗、玄宗改元等历史典故,都让函谷关以文韵武采独步九州,享誉中华。
笔者自函谷关口向西走了一百多米,土路之上积满历史尘埃,两侧黄土绝壁陡起,地势险恶,地貌森然,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函关古道直到1926年,洛潼公路修通之后,才从车水马龙渐息为寂寂古迹。
其实,历史上函谷关有三座:除现在我们看到的秦时函谷关(简称秦关)外,还有两座。
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
据灵宝市志记载,自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帝都,函谷关以东则称关外。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西汉杨仆将军,原籍新安县,作为关外之人,他深感不快,于是就尽捐家资,于汉元鼎三年(前114)在新安县城东修起了一座雄伟的城池,人们称它为汉函谷关。有了这座新关,杨仆也就成了关中人了。汉关早已废弃,今存有关门遗址。
魏关,遗址距秦关北5公里处。相传三国时候,曹操西征,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人在那里开凿隧道,筑起关楼,故称新关。三门峡拦洪大坝筑起时魏关被淹,沉没在滔滔黄河之中,但那段历史并未淹没。
离开函谷关,转战陕州地坑院。
陕州地坑院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作为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人类穴居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其余三个是吊脚楼、土楼、蒙古包)。“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便是它的真实写照。
地坑院满眼都是欣喜,但印象最深的是导游口中所说:地坑院内一般家庭都会栽上一棵树,或梨树,或枣树。这棵树不能选择高大茂盛的树种,否则会遮住太多的阳光,那样院内人们就会缺钙。(大家会心地笑了)因为院内光秃秃的,一个大大的口字,加上生活在这里的人就是“囚”,不吉利,因而需要树的栽培(陪)。
对文字颇感兴趣的我主动上去求教道:栽上树,口与木不就是困难的困了吗?
导游笑着对我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地坑院里的树大都栽在院内一角,这样就与“闲庭信步”的“闲”搭上边了。当然,这棵树不能太靠院边,原因一是怕不淑之人顺树而下,二是怕树被风吹得摇摆不停擦坏院壁。有了一棵树,人与自然就和谐相处了。
此时,我联想到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某高级军官在处于节节败退之际,无奈之下命名士兵砍掉指挥所院内的那棵无辜之树,想摆脱“困”之源。结局不说,你也懂的。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而且趣味无穷。
三门峡水电站
4月28日三门峡
关键词:甘棠苑、分陕石、三门峡大坝
甘棠苑也称召(shào)公祠,是在原召公祠的遗址上修建的。西周初期,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成王的两个叔叔周公、召公分陕而治,辅佐朝政。召公姓姬名奭(shì,义指盛大的样子,还用作姓),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由于召公体恤民情,广施惠政,深得百姓爱戴。后来,陕州百姓自动捐资修建召公祠,院内栽种甘棠树,以示对召公的纪念。故陕县也称甘棠县旧治。
提起甘棠苑重生,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他就是吴启民先生。
吴启民先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欣逢盛世,抓住金矿开采权放宽的大好时机,凭着自己干劲和智慧,掘得人生第一桶金。许多企业家,有了金,要么开大奔,要么置房产,要么移民,要么……
吴启民不被世事所扰,心中早就布下的吴氏文化种子萌动、发芽生根开花,把挣来钱都投入甘棠苑修缮工作中,终于成就甘棠苑新生。甘棠苑于1999年动工,到2001年4月竣工对外开放,占地18亩,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是一处在原遗址上修建的集人文景观与园林艺术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吴启民先生,潜心研究吴氏文化,尤其是对召公精神追寻达到了极点,于是立召公塑像、创办泰伯书苑,今天又为泰伯雕像。
上午十点,吉时,泰伯书苑泰伯像揭幕仪式开始。来自全国各地吴氏宗亲,齐聚甘棠苑,静候泰伯公揭开神秘面纱。吴天玺会长致辞,吴启民先生恭读祭文,参加仪式代表依次上前敬香、礼拜。
甘棠苑美如其名,可谓处处是情,步步有景。我对入门处镌刻在石柱上的一副对联感触尤深。“四面云山三面水,一城烟树半城田。”对联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陕州古城优美的地理风貌(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把古城搂在怀中)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笔者立马想到济南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三门峡相距700公里,但“四面”“三面”“一城”“半城”把这个距离缩短到近在咫尺。两副对联作者谁学得谁呢?还是各自独立创作不谋而合。
分陕石
下午,在黄明伟先生陪同下,先是拜谒我思兹念兹的“分陕石”。
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去世后,其子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辅政。当时天下很不稳定,周、召二人决定分陕而治,看看谁治理效果好。陕即陕塬,也就是陕州地坑院景区所在的张汴塬。周公治理陕之东,召公治理陕之西(陕西之名,即源于此)。周公和召公在各自的辖区勤政爱民,为周王朝走向安定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
分陕石几经搬迁,现存于三门峡市文物陈列馆。进大门后右手,就是闻名天下分陕石。分陕石柱高3.5米,有底座相托,外加玻璃密罩。石柱分化严重,布满历史沧桑,身后有钢管相撑,并有两处铁皮箍住。据历史学、考古学、地质学专家考证,分陕石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块界石。如今,让分陕石柱挤在一个角落,身后布满残破自行车、垃圾桶、扫帚等,让人心酸不已。
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孔子追求的“克己复礼”,复的就是周公所作之礼。周公虽被分封于鲁,但因周公留在都城辅佐成王,故其长子伯禽前往筹建鲁国。因周公佐周有功,允许伯禽于鲁国设立太庙,以祀远祖。周公死后,一并祀之。如今,曲阜周公庙成为全国三大周公庙之一。
王屋山风景区
讲到分陕石,不得不说这个“陕”字。“陕”的繁体字,十有八九都写作“陜”,其实应该写作“陝”。
汉字系统中有夾和?。
夾,甲骨文,两个人从左右夹持中间一个人。本义指左右相持。夾今简化为夹。
?,shǎn。篆文从亦(两腋),夹两物。本义指快速将物品藏入腋下。整字突现一个快字,现在这个义项用“闪”。
为了分化“夾”字义负担,古人另加义符阜(阝左)写作“陜”。后来发现“陜”与“陝(陝,地名)”容易混,于是又将“陜”改为“峽”(今简化为峡,读音也随即发生变化)。峡后来专用以表示两山间狭长的地方,狭隘之义便又借本是“狎”的异体“狭”来表示。
郭亮洞 摄影/ 刘颐虎
说到这明白了吧,陕西的陕繁体字写作陝。但是许多地方都把陕的繁体字写错了,包括陕西师范大学原校徽、聊城山陕会馆。
接着,我们又来到三门峡大坝。
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三门峡市因三门峡水利工程而起。三门峡水利工程不得不提三门峡大坝。大坝距市区二十多公里,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岳飞庙大门
羑里城
大坝斜坡面书写着“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大字,既是对大禹治水的祭典,也是对当下真实场景的写照,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大坝靠近河南一侧水中,在一座砥柱山。我在过去撰写的文章以及多次讲课中都提到“砥柱山”,如今来到大坝,那有不拍照留念的理由。
“砥柱”令炎黄子孙爱戴,“中流砥柱”更是受到华夏儿女崇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中就有“以入砥柱之中流”句。这就是“中流砥柱”
出处。每每讲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重要作用时,往往会出现“中流砥柱”这则成语。
为了看到“砥柱”二字,我们开车专门绕到黄河南岸,结果很是失望,原来“砥柱”二字抵挡不住黄河水的冲刷和岁月的洗礼,悄然褪去。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期望相关部门乘现在枯水季,将原来“砥柱”二字描红补正……
4月29日济源
关键词:王屋山、愚公
上午十点,我们开车从三门峡来到济源市。
济源市,是副地级市,直属河南省。
济源,济水之源。
济水为古四渎之一。渎,读dú,古时指能独立流入大海的河流。四渎,指黄河、长江、淮河、济水。
济水源于济源,与黄河交叉相伴而行,后来下游被黄河吞并,如今山东境内的济水只能从古籍中感知。好在,山东济宁(济水两岸安宁)、济南(济水之南)、济阳(济水之北)给人们留下一些念想。
作为在济南生活几十年的居民,怎么不借此机会拜一拜济水之源呢,这也算作是饮水思源吧。
济渎庙,位于济源城内,不是我想象中高山之麓、群林之畔。
怀着一颗虔诚、感恩之心,我们来到庙的最北侧,这里就是济水之源。
只见一处东西七八十米南北宽二十余米的方形池子,这就是平地出泉的济水源头。池子表面平平静静,也许下面清泉细细流动……
济源,作为被您泽被的后人,该用怎样方式感恩于您呢?唯一默默注视,细细咀嚼,轻轻呼唤……
下午,来到了传说中的王屋山。
从小,笔者就背过毛主席的《愚公移山》,从那就知道愚公不愚,要带领子子孙孙搬走门前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太行山绵延千余里,山峰无数,愚公移的是哪座,不好说。王屋山,仅此一架,自然非去不可。
王屋山,属太行山脉西南段,位于济源市西北部,西连中条山,东接太行山,东西长约35千米,南北宽约17千米,平均海拔1000米,主峰天坛山海拔1711米。“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而得名。
天坛传为轩辕黄帝设坛祈天之所,故名。王屋山,自古以来,被道家尊为神圣之地,今为“天下第一洞天”,与“天下第一福地”(位于陕西省终南山北麓,道教文化的发祥之地)遥相呼应。
进得风景区,先坐摆渡车,再换大巴,最后乘坐索道,终于登上王屋山之巅。
环视四周,满眼被蒙蒙雾气遮蔽。王屋山,我来了,愚公您在哪里?
4月30日辉县—淇县—汤阴县
关键词:郭亮村、卫国故城遗址、岳飞、羑里城、周文王
昨晚,从王屋山下来,直奔辉县郭亮村,入住谢晋居。谢晋居,是谢晋导演拍摄《清凉寺钟声》时居住的地方。如今成为一家民宿,小院幽静,设施与四星宾馆没有差别。
郭亮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现已成为国家AAAA级万仙山景区。
东汉末年,太行山区之子郭亮,率饥民揭竿而起,后因寡不敌众,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绝壁。人们为纪念郭亮,在后来建村时将村名取为“郭亮村”。
郭亮村人多姓申。申氏家族元朝末期在南京做官,明初朱元璋清洗京都,将申氏家族发配青海做苦役,途中申氏一支躲进郭亮村。
吃罢早饭,我们走到挂壁公路。看上看下左看右看,吓得只有吐舌头的份儿。我爱人说,好在晚上开上来的,要是白天两腿发软踩不了刹车,只有望路兴叹。
挂壁公路,太行山有六七处,但郭亮村知名度最高。
昨有愚公移山不止,今有郭亮村民开山辟路;昨有神话传说诲人不倦,今有书写神话以告苍穹。
绝壁上生路,铁树也能开花。有了这种精神,再大困难也阻挡不了英雄中华儿女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之坚实步伐。
中午12点,我们来到淇县。
淇县,因有“北方漓江”之称的淇河流经于此而得名。古称沬邑,帝辛在平定东夷后,取喜迎朝阳、高奏凯歌之意,易名朝歌,曾为商末四代帝都和西周时期卫国国都。古典名著《封神演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明洪武元年(1368)改淇州为淇县至今。1954年并入汤阴县。1962年恢复淇县建制。1986年由原属安阳市辖,改属鹤壁市辖。
世人常评价“朝歌”改为“淇县”是一大败笔,笔者也有同感。事已至此,也不要再折腾了。
淇县,古为卫国。孔子学生子贡就来自卫国。遥望当年,子贡从老家带来楷树,植入孔子墓前,并结庐守护六年,不离不弃。如今,你来到孔林,“子贡手植楷”五个鲜红字碑,不得不让您顶礼膜拜。
孔子墓前楷(jiē)树与远在陕西周公墓前模树,合称楷(kǎi)模。树因人荣耀,人以树为榜样。
来到卫国故城遗址公园,一段土城墙,托起岁月沧桑、世事变迁。好在淇县的今天,大道笔直宽敞,人们生活幸福安康,名副其实“朝歌”也。
下午一点,我们驱车来到汤阴县,这里是岳飞的故乡。
我曾经到过杭州岳王庙,也去过河南淮阳太昊陵,包括此处岳飞庙,自然少不了秦桧和王氏等人跪在岳飞面前的狼狈形象。自从明正德八年(1513)起就跪在杭州西湖岳王庙前的“秦桧夫妇”,2005年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站了起来,一度引起热烈的讨论。2011年9月28日,南京市江宁博物馆新馆开馆,在《千秋江宁》的展厅中,出现了一尊坐着的秦桧像。人们发出“秦桧站了起来,谁将会跪下去”的呐喊。很快,站着的、坐着的秦桧黯然退出。
由此,笔者想到,做人做事,爱国、忠诚是第一位,否则纵使你有千般智慧万般能耐、一时得势满身光环,最终怎么样,不说大家也明白。
跟着导游步子,聆听解说,置身岳飞庙,唯有对岳母刺字“尽忠报国”敬仰不已,唯有对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和“还我河山”赞叹不绝。作为曾经拥有军旅生涯十八年的我,如果有朝一日,“若有战,我必回;回必战,不胜不归”。
下午3点半,来到羑(yǒu)里城。
羑里城,位于汤阴县文王路,在县城北约4千米处。羑里城又称文王庙,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画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均源自于此。
羑,篆文从羊从久(表声)。本义为诱导,即进善言相引导,是“诱”的本字。羑里也称作牗里。羑里,古时国家级监狱,取羑本义诱导。牗,本义指窗,也通“诱”“羑”,牗里让人接收教导,从而打开心灵之窗,走向人生正道,蛮有讲究的。
周文王在羑里被囚的七年漫长岁月里,发愤治学,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16卦、384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
相传周文王在羑里演易时,被殷纣王得知,为试其真伪,竟残忍地将其长子伯邑考杀害做成肉汤送到周文王跟前。周文王明知是亲生骨肉,却强忍悲痛将其咽下,否则纣王知晓其推演本领,那他就走不出羑里,何来周王朝建立乃至兴起。于是周文王佯装无知,吞下骨肉,后再到演易台后吐出。后人在此堆起一个土冢,取名吐儿冢。如今那土冢位于院墙一角,默默地控诉。如果说越王勾践为一国重振而含辛茹苦、受尽屈辱,与周文王相比或自叹不如。
随导游来到一处龙山文化遗址,我说,我们就是来自龙山文化发源地济南,导游顿时眼睛一亮,对我们的热情高了八度。龙山文化,不管你身处何地,又在何时,作为龙的传人都沐浴着龙山文化的博大和深邃、光芒与温暖。
离开羑里城,我们经过乡间小道,来到岳飞故里。岳飞故里位于汤阴县东16千米的程岗村。史料记载,岳飞祖上是从山东聊城迁来此地,这里是岳飞的出生地。相传岳飞遇害后,村人四散,后又遭洪患,村被淹没。明初,从山西迁来的程姓人家在此生息繁衍,便以地势突兀取名程岗。
岳飞故里,自然也少不了秦桧夫妇跪像。
步入宅院,满眼都是萧瑟、破败,顿时让慕名而来的我心头一揪。
愿当地政府重视岳飞故里的修缮工作,别让岳飞九泉之下再度悲伤、恓惶。
怀着对岳飞、对汤阴、对河南的留念,我们匆匆踏上返回济南的行程。
作为退休赋闲在家的我们,要逆行而为,不要在节假日去挤油油,一定要把五一假期让给那些上班一族和上学的孩子们。
此次河南之行,既是追寻华夏历史、学习传统文化之行,也是祭奠先贤、吸取智慧之行,更是观照现实、学习楷模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