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如何选择?

2024-06-24林晓静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蚂蚁经验科学

林晓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生成性科学教育活动正在成为现代科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在生成性科学教育中,内容选择是开展科学活动的重要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参照已有的活动方案设计教学活动,因而当下科学活动的内容大多为模仿或照抄,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况和现有认知水平脱节,这导致幼儿难以将科学活动内容内化为相关的知识经验,且难以在活动中获得探究的乐趣。不仅如此,教师的科学教育能力不足也影响着科学教育的有效性,当幼儿有了新的发现、疑问时,很多教师很难判断其内容是否适宜生成科学教育课程活动。那么,生成性科学教育的内容该如何选择呢?

科学教育生成性对幼儿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教师引导和支持幼儿,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多种手段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能从中获得生活经验和科学道理,它使幼儿获得乐意学习、享受学习等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学习品质。与传统预设性课程不同的是,生成性的课程既不是教师提前为幼儿设计好、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容易改变和调节的计划,也不是漫无目的地跟踪和追随幼儿无意的、自主性的活动,而是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由教师观察幼儿,了解其产生的需要和学习兴趣,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从而生成课程活动。这种生成活动和计划可以持续不断地调整,是由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

内容选择需遵循幼儿的兴趣

3至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心。植物角不知名的小花、户外活动中发现的掉落的叶子、游戏时飞行的纸飞机等都能够引起幼儿的关注。当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和同伴展开讨论,这就代表幼儿产生了兴趣与需求,教师应及时捕捉合适的教育内容与契机,适时介入,维持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索。

例如,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正在爬行的蚂蚁,他们驻足观察,提出了不少关于蚂蚁的问题。教师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后,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蚂蚁的科学探究活动。如教师设计了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等相关的活动内容,但幼儿却对“蚂蚁如何搬运食物”更感兴趣,因此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调整,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求,还使幼儿学到了相关的知识经验。通过对蚂蚁的深入探究,幼儿产生了更多关于蚂蚁的问题,如“蚂蚁的天敌是什么”,之后幼儿开始了对其他昆虫的探究,从而引发昆虫的生成性课程活动。

比如,“有趣的管道”这一主题活动就是这样生成的:在教室里的时候,小朋友们总是喜欢躲在厕所、天花板或者饮水机旁,他们对各种各样的水管十分好奇,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管道以及管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呢?为了解答幼儿的这一疑问,教师就设计了“有趣的管道”这一主题活动,希望能够帮助幼儿了解管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身边的管道进行探究学习。

内容选择需考虑幼儿的关键经验

教师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搭建适合的“支架”,选择适宜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科学知识与概念。而科学关键经验能够较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发展。关键经验具有明显的目标性和生成性特征,它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指标”。当教师选择生成性课程内容的时候,需要考虑幼儿的关键经验。当下,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体系一般来说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年龄段所需具备的关键经验。如光和颜色的关键经验包括“光被遮挡后形成影子”“光的折射和反射”。教师在选择生成性课程内容的时候,要考虑该年龄段幼儿需要掌握的科学关键经验是什么,明确活动设计的方向,将科学关键经验融入活动之中。

内容选择需回归生活

教育源于生活。一般来说,熟悉的生活情境、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等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累具体的科学经验,理解隐含的科学概念。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强调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幼儿亲身感知、实际操作,并将科学教育生活化,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生活化的内容更易促使幼儿主动提取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不断拓展知识范围。比如,空气是一种无形的、缺乏具体形象的物质,因此幼儿较难认识和理解空气的存在。但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气球、风等,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空气的存在,感受到空气就在自己周围。

内容选择可巧用幼儿的错误认知

幼儿还没有完全了解世界,所以不会全面思考问题,只知道“眼见为实”。他们认识事物时往往只能通过眼前所看到的表象,因此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很多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对于幼儿的错误认知常常不能理解。其实,幼儿有错误的认知并不可怕,毕竟这种错误是可以纠正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幼儿错误的点,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新的活动,正确引导幼儿。“巧用幼儿的错”这一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通过利用幼儿的错误认知,顺势与幼儿一起进行正误知识辨析活动,将幼儿的错误转化为一个正确的知识点来输出,从而使幼儿从中获益。

幼儿与成人在认识事物时停留的层面不同。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眼前的现象上,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因此,尽管幼儿天性好奇,喜欢提问,敢于探究,却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幼儿根据已获得的生活经验和“眼前”的事实,对科学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也许是错误的,但这就是幼儿的科学,就是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需求和探究的目的。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探究科学,并选取合适的内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科学认知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蚂蚁经验科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科学拔牙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