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2024-06-24徐雁张宁逸范莉

新世纪图书馆 2024年4期

徐雁 张宁逸 范莉

摘  要文章依据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最新编集问世的《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通过概述其“方略与发展”“理论与探讨”“路径与方法”及“儿童与家庭阅读”四编的具体内容,阐发了其中所包含的有关全民阅读认识论及方法论的价值,探析了该书对于全民阅读推广的现实意义,及其对于阅读文化学的学科建设内涵。

关键词书香中国  《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 图书馆阅读推广  阅读文化学

Promote reading and build a bookish China :The achievements of reading culturology in the Selection of National Reading Research Results

Xu Yan Zhang Ningyi Fan Li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test collection of National Reading Research Results published by Jiangsu National Reading Promotion Associ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value of national reading understanding and methodology contained in the four parts of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Theory and discussion", "Path and method" and "Children and Family Reading" by summarizing the specific content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book for the national reading promo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reading culturology.

Keywords:  Elegant China; "National Reading Research Results Selected”;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Reading culturology;

0 引言

在中外阅读史上,2012年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在40年前,也就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们,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其观点内涵是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书籍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2年11月8日,我党在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号召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于是,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成为各地党政机关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而“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由上述海内外背景催生问世的《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11月版),凡35万余字,依次分为“方略与发展”“理论与探讨”“路径与方法”“儿童与家庭阅读”四编,由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韩松林先生领衔主编,得到“南京大学从事全民阅读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徐雁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倾力支持,是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江苏省书香全民阅读基金会在2023年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书编者从2012年至2022年全国专业期刊所发表的数百篇研究性文章中,精选出论题明确,内容翔实,见解独到,具有一定理念内涵和方式方法的29篇启迪性佳作,汇编成为专集,填补了全民阅读理论构建及阅读文化学学科建设的一部分内容空白。本文借此阐发其中所包含的有关全民阅读认识论及方法论的价值,探析该书对于全民阅读推广的现实意义,及其对于阅读文化学的学科建设内涵。

1《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的认识论价值

在《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中,编者选收朱永新《阅读的力量: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等6篇论文,组成本书的“方略与发展”编;选收易图强《国内全民阅读研究的量化分析与研究建设言》等7篇论文,组成“理论与探讨”编;选收范并思《从阅读到全民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逻辑》等11篇论文,组成“路径与方法”编;选收王英华《公共图书馆引导儿童家庭环境创建策略研究》等5篇论文,组成“儿童与家庭阅读”编。通过收录上述对全民阅读的研究文章,编者梳理并总结2012至2022十年间全民阅读工作的理论成果,对于与时俱进地深耕、拓展和创新全民阅读工作,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推广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

1.1深度认知“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文教国策

阅读,尤其是读中外名著和古今好书,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生必修课。因此,《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的开篇之作,特选的是知名教育家、“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及全民阅读国家形象代言人朱永新先生的代表作《阅读的力量——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此篇文章从个体、民族、学校教育、城市、阅读方式五个方面阐述阅读所内含的力量。

朱先生是江苏大丰人,在全民阅读领域,有《书香,也醉人》《我的阅读观》《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等著述问世。朱先生的文章,论述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以及“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和共同愿景”的精彩观点,依据现代理念,系统阐述了“读书是天底下最好的事”的传统道理,以及“阅读的力量”——“我们精神的充盈,是从阅读这条路开始的”。 他深刻指出,阅读不仅能充盈个体的精神,更是体现民族精神与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阅读方式,也是我们拥有共同理想与共同价值的重要路径[1]

诚然,阅读构建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从个体到集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分子,又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的内涵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人类阅读行为及其重要意义的继承和弘扬,是期待通过推广全民阅读来提高国民的文化、科学和思想素质。因此,在本书第一编“方略与发展”中,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2017年在福建三明学院承办的“华夏阅读论坛”上所作的主旨报告《全民阅读:缘起、进展及着力点》从政策、立法、活动、建设、教育等多方面,梳理了全民阅读的缘起和进展,探讨了全民阅读持续发展所需吸收的中外古今的经验,并放眼世界,叙述了“全民阅读”成为基本文教国策的由来及其具体发展过程,指出首要明白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而读书的理念重要性,认为要深入研析具体读书方法,要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要重视数字阅读[2]。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文彦与徐升国合写的《从全民阅读活动到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全民阅读十年回顾》一文[3],从全民阅读政策、实践、调查研究三个角度,总结了2006—2016十年间全民阅读的发展,通过全民阅读法规政策、工程项目、活动与推广组织、宣传报道、产业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论证了全民阅读正成为“国家战略”。而当代著名出版家、全民阅读倡导者与践行者聂震宁所作的《全民阅读:奠定基础并将深入推进——我国“十三五”时期全民阅读的回顾与展望》一文,在回顾了全民阅读这一重点文化工程在国家“十三五”规划期间的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五年间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收获,并提出“十四五”规划中全民阅读发展计划的建议和意见[4]。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教授李新祥梳理了全民阅读理论研究的学术史及研究动态,探析了全民阅读理论研究的学术价值、思想观点、研究方法等问题[5]

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法制保障和专业化发展必不可少。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2014年11月27日通过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并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有关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为此,本书也收录了徐同亮所作的《江苏全民阅读立法经验与启示》,从筹备、宣传、实施三个阶段回顾了江苏省人大为全民阅读立法的全过程,综述了推进“书香江苏”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从立法、普法、用法、执法四个方面,归纳了江苏立法经验,以期为加快推进“书香中国””法治化建设提供参考[6]。张文彦作为具体参与制订《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全国全民阅读“十三五”规划》的学者,针对全民阅读推广理论研究的现状,梳理了阅读推广到阅读推广专业化的进程,撰写了《融合视域下全民阅读推广专业化研究》一文,阐释阅读推广专业化与政策推进的关系、与资本推动的关系,展望了融合视域下全民阅读推广如何更加专业化的问题[7]。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本书编者对于如何提高全民高质量阅读活动也充分地进行了思考,在章节中收录了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徐升国、汤雪梅合写的《全民阅读走向体系化新时代——“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发展思考》一文,在对全民阅读工作做了必要的回顾后,通过深度总结和思考提出了诸如打造精品阅读空间,定制个性化阅读服务,多元孵化阅读供给,使全民阅读推广体系化、常态化、精品化,向高质量目标发展的思考和对策[8]

共收录7篇文章的第二编,以“理论与探讨”为主题。在本编中,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兼该校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易图强的《国内全民阅读研究的量化分析与研究建言》一文,在分析了全民阅读研究的论文数量等数据的基础上,对论文中含有“全民阅读”(或“全民读书”)的期刊文章进行了多维度的统计分析,旨在阐释全民阅读研究的状况,剖析全民阅读研究的特点,并为全民阅读的进一步发展与研究提供建议[9]。谢梅等四人以“全民阅读”为主题,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所涉及的文献进行编码分类,从研究者基本信息、关键词、聚类及中心性等角度,对2006-2020年间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知识图谱,解读了国内全民阅读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全民阅读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10]。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副馆长祝帅,通过梳理“新闻”“编辑”“出版”“阅读”等相关学科的历史与现实关联,分析了“全民阅读学”作为一个学科与周边相邻学科的关系,对全民阅读研究的学术历程、学科定位进行了反思,构建了“全民阅读学”[11]。郎玉林以价值哲学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由自发到自觉的价值选择,研讨了“全民阅读价值哲学”,在其所作的《对全民阅读价值哲学的理性思考》中由认知到认同的核心价值取向,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文化发展体系,从人生态度、社会责任、国家文化战略的层面来思考全民阅读,认为阅读与主体的价值选择、价值取向和价值理性具有“天然耦合性”,对全民阅读研究具有实质性的启迪[12]

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图书馆作为中坚力量,社会价值也必不可少。为此,书中也收录了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范并思所作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学科化小议》,回顾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与阅读推广知识体系的研究,分析了图书馆阅读推广“学科化”的核心问题与困境,认为将阅读推广理论与方法分层级、分类型地融入图书馆学知识体系是可行的路径和方法[13]

总之,选入《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方略与发展”及“理论与探讨”两编的13篇文章,从古到今,并由中及外地为读者呈现了阅读,尤其是全民阅读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有助于人们深度理解“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文教国策。

1.2深化认知“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社会教育及公共文化服务价值

全民阅读就图书馆界的观点而言,王余光教授在其《中国图书馆界阅读推广的举措与趋势》文章中指出,十余年来,“各类图书馆逐渐把全民阅读推广作为自身一项重要社会职责,并为推动书香社会建设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与此同时,“图书馆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保障能力,完成图书馆社会职责和继续教育的使命,” “不少图书馆设立了阅读推广部门,”“在新馆建设或老馆改造时……方便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在“让青少年亲近图书馆,喜爱阅读”方面作为尤其显著。如此,在《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的29篇入选论文中,有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图书馆阅读推广——打造“三位一体”全民阅读推广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14],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范并思《从阅读到全民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逻辑》[15],以及李杨与安徽大学教授陆和建合写的《我国全民阅读推广长效机制建设研究》等学界人士的多篇论文,还有长春市图书馆王英华《公共图书馆引导儿童家庭阅读环境创建策略研究》,苏州图书馆陈力勤《从“阅读起跑线”(Bookstart)到“悦读宝贝计划”——苏州图书馆特色婴幼儿阅读服务实证研究》,嘉兴图书馆许大文等《公共图书馆乡村学龄前儿童阅读推广实证研究——以“阅动全家 书香嘉兴”为例》等业界人士的多篇文章。其篇目占比,约在全书三分之一左右,充分说明了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公益性阵地作用,凸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价值。

徐雁教授在其文章中通过解读“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的人文内涵,指出,“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和图书馆阅读推广“三位一体”,共同发力,是全民阅读推广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机制,公益性的图书馆和经营性的出版社,应各自担当起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责任。其中“学习型图书馆”的构建和“学习型馆员”的养成,则意义非凡[14]

范并思教授则在《从阅读到全民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逻辑》[15]一文中通过回顾阅读的历史,探析早期的“阅读”定义,提出信息时代面向行为的“阅读”一词需做新的定义,进而探讨了培育阅读文化。文章旨在厘清阅读行为、阅读文化、阅读推广以及全民阅读的逻辑关系。他阐释道,全民阅读是国家干预的阅读行为,阅读推广是全民阅读时代的阅读服务。图书馆阅读推广“是面向特殊人群的阅读服务”,是“活动化的阅读服务”,是“具备教育性、干预性的阅读服务”。

针对我国国民阅读现状,及建设全民阅读推广长效机制所面临的困境,李杨与安徽大学教授陆和建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及《中国统计年鉴》在2010-2017年间的有关数据,撰写了《我国全民阅读推广长效机制建设研究》,认为要推动全民阅读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发挥出社会教育及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就需进行全民阅读立法、健全阅读推广监督与评估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升数字化阅读推广服务能力等策略[16]。浙江万里学院隗静秋、王云峰合写的《基于全民阅读的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一文,在回顾和综述“学习型社会”研究、指标体系等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逻辑基础和设计原则,提出“保障-投入-过程-目标”模式下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并对保障要素、投入要素、过程要素、目标要素等指标做了详细解释和权重说明[17]。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菁分析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及设立“江苏全民阅读日”对“书香江苏”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撰写《创设“江苏全民阅读日”促进全省民众阅读活动——全民阅读立法促进视野里的“书香江苏”建设(2015-2022)》一文,阐述了江苏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促进全省民众阅读、建设“书香江苏”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影响[18]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对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社会教育及公共文化服务价值颇为重视,但对以学校图书馆为代表的教育文化服务价值的有所疏忽,入选本书的仅有南京大学图书馆朱伟伟所作《高校阅读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研究——以南京大学图书馆读书节活动为例》一文。朱伟伟在文章中分析了高校阅读文化与读书节活动现状,探讨高校阅读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内涵与价值,并结合南京大学图书馆的读书节活动,探析了品牌定位、品牌标志设计、品牌活动内容、品牌推广传播、品牌建设策略等问题[19]

2《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的方法论意义

《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度认知“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文教国策,而且有助于深化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价值。此外,笔者还认为因其文章中对全民阅读推广范例多有涉及,因此还具有特定的方法论意义。

2.1 对儿童早期阅读及家庭导读方法的思想启迪

众所周知,“阅读要从娃娃抓起”,“家庭是儿童早期阅读的第一站点”……一个孩子的读书情意和良好阅读习惯,需要从婴幼儿时期开蒙培养和引导启悟。朱永新先生在《阅读的力量——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的第一部分,阐论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重要观点。其中分享的“新教育实验”经验道:“我们不提倡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屏幕。因为光、色彩的变化,孩子很难真正地宁静下来,注意力很难集中,但是集中的注意力、宁静的心态,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学前和小学阶段,我们更主张父母陪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实现人生的梦想,但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我们的人生梦想。”

仅以《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之“儿童及家庭导读”编而言,共选入5篇文章,研究视点分别聚焦在婴幼儿启蒙阅读、绘本阅读、家庭导读,以及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活动方面,显示出编者对未成年人阅读群体的重视。如长春市图书馆王英华所作的《公共图书馆引导儿童家庭阅读环境创建策略研究》,在调查并分析了我国儿童家庭阅读环境的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构成儿童家庭阅读环境的主要因素,进而从精准宣传、书目推荐、亲子指导、多方合作等方面,提出公共图书馆引导家庭进行儿童阅读环境创建的策略[20]。苏州图书馆陈力勤所作的《从“阅读起跑线”(Bookstart)到“悦读宝贝计划”——苏州图书馆特色婴幼儿阅读服务实证研究》一文,从启动背景、孕育条件、实施过程、活动内容及社会影响等方面介绍了苏州图书馆在2011年开始启动的“悦读宝贝计划”,结合了国外先进理念和本地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为我国婴幼儿阅读服务提供新思路[21]

这本书中所选用的文章同时也提示着广大家长、教师和图书馆员等,要充分认识阅读与成人、成长、成才之间的关系,掌握儿童早期阅读及家庭导读的具体方法,并从战略高度,重视与未成年人阅读有关的一切问题,为“书香中国”的愿景目标打好坚实的“读书人口”基础。如由许大文、胡萍、陆艳芳、郑昀四人合写的《公共图书馆乡村学龄前儿童阅读推广实证研究——以“阅动全家 书香嘉兴”为例》,以嘉兴市图书馆针对乡村学龄前儿童进行的“阅动全家 书香嘉兴”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学龄前儿童阅读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面向乡村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推广服务路径,阐述开展相关阅读推广中的创新举措[22]。由上海浦东图书馆馆员卢娅与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馆员张丽合写的《浦东“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在探究公共图书馆的低幼儿童服务模式由“关注儿童”到“聚焦家庭”的转变过程以及这一模式的特点与实质的基础上,以浦东图书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为例,详述诠释了该项目在服务对象、阵地、核心、内容、策略与手段上“聚焦家庭”的服务模式[23]。陈菁与深圳大学图书馆馆员陈哲彦通过梳理吴翠红及其团队十余年来的绘本阅读推广实践历程,从行动准则、服务理念、工作方法、战略规划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对儿童读者服务及绘本阅读推广方面的有益经验[24]

2.2对成人读书方法的思想启迪

《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一书的编选,并不以具体的书目指导和读书方法为旨归,因为类似主题的图书问世已多。前者从《书目答问》《经典常谈》,到《中国读者理想藏书》《推荐书目与图书馆阅读推广》等,后者如汉译本《如何阅读一本书》、民国旧编重印本《古今名人读书方法》,以及新编本《读书的方法与艺术》《读书方法与图书馆阅读推广》等,可谓琳琅满目。但入选本集的 《全民阅读视域下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论》一文,还是值得人们一读。

该文由南京大喜徐雁教授与其指导学业的博士研究生张思瑶合作,根据国内外有关读书的案例,归纳总结出“结网-悬疑式”“观其大略-每有会意”“提要钩玄-采矿炼铜”“检视式-SQ3R”读书方法,以及数字化时代“启屏索知”等阅读理念,以期提升读者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25]。须知中外古今名人各说各道的读书方法,大概在数十百种之多,而本文作者仅撰文推荐如此数种,必有其道理。原来,本文的立意落实在应用上,旨在“会通读书法,提升阅读力”,因此在文章末尾指出,不同的读者,须“在实际的阅读求知行动中,才能体会到有关中外古今读书法之妙处和真谛,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改善阅读品质,提高阅读效率。”

2.3 对南、北方“书香城市”建设方法的思想启迪

《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之“路径与方法”编,选入了一些书香城市建设的典范案例,具体展现了如何以都市为中心地域,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推广的方式和方法,其汲取时代机遇,重视方案策划和组织实施,不断追求创意和拓新的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和地区学习和借鉴。

在本书中,深圳文化人、“深圳读书月”具体运作者尹昌龙所作的《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以深圳市建设“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为例》一文,从“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这一提法的由来谈起,最终让其成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揭示了深圳被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的原因。文章从政策、设施、活动等多方面分析了深圳在建设“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战略,着重分析了新华书店、深圳书城等在推动城市全民阅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6]。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司新丽所作的《以品牌化运作创新城市阅读推广模式——以“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为例》,依据“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的品牌设计、品牌管理、品牌传播三个步骤的运作流程,总结分析了其品牌化运作的特点,为我国全民阅读推广品牌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27]。温州图书馆馆长胡海荣在其所作的《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叙述了温州“城市书房”建设模式的实施背景及多种模式探索过程,而后介绍了建设内容、主要特点以及建设原则等,可为当前城市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具有温州特色的发展模板[28]。金陵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李海燕对“书香社会”建设进行了策略思考,在总结分析了南京“书香社会”建设中的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从“书香社会”建设的背景与价值上在规范机制、合力机制、评价机制三个层面探讨了“书香社会”的深化发展策略[29]。陈菁在《创设“江苏全民阅读日”  促进全省民众阅读活动——全民阅读立法促进视野里的“书香江苏”建设(2015—2022)》[18]一文中, 依次介绍了“深圳读书月”“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温州“城市书房”“书香南京”和“书香江苏”。

3结语

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是当今时代在文教领域的现实任务。《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通过选编2012-2022年之间全国专业期刊刊登的论文佳作,填补了全民阅读理论构建及阅读文化学学科建设的部分内容空白,已如上述。相对于本书偏重全民阅读理论理念和全民阅读推广方式方法的佳作选取,笔者建议,《全民阅读研究成果精选》第二集的选编,可考虑向全民阅读推广中的各种经典案例倾斜,为人们汇集一批可供复制、借鉴和继承创新的实践样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全民阅读的人文内涵而言,应该是一项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基础性长效工程,既“急功”不得,更不能“近利”,并无任何“捷径”可达。因此,为全民阅读提供法制性保障,规范各级政府对全民阅读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和行政服务,倾各地财力、物力和人力,创造支持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外好书、名著润泽人心的文化滋养力,久久为功,方克其成。

参考文献

[1]朱永新.阅读的力量:“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J].图书馆杂志,2014,33(4):9-17.

[2]邬书林. 吸收古今中外经验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在2017年“华夏阅读论坛”上的主旨报告[J].图书馆论坛, 2017,37(11):5-8.

[3]张文彦,徐升国.从全民阅读活动到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全民阅读十年回顾[J].出版发行研究, 2016(4): 5-10.

[4]聂震宁.全民阅读:奠定基础并将深入推进:我国“十三五”时期全民阅读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出版, 2020(23): 5-12.

[5]李新祥. 论我国全民阅读理论研究的进展、价值与命题[J]. 出版广角, 2017(13): 20-23.

[6]徐同亮.江苏全民阅读立法经验与启示[J].科技与出版,2017(12):16-19.

[7]张文彦. 融合视域下全民阅读推广专业化研究[J]. 中国出版, 2018(20): 37-40.

[8]徐升国,汤雪梅.全民阅读走向体系化新时代:“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发展思考[J].科技与出版, 2021(5): 6-11.

[9]易图强.国内全民阅读研究的量化分析与研究建言[J].图书情报知识,2014(6):115-126.

[10]谢梅, 赵春岚, 凡秦林,等.全民阅读研究的知识图谱:学术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42(9): 232-240.

[11]祝帅.走向“全民阅读学”:全民阅读研究的学术历程、学科定位及其反思[J].出版广角,2022(8): 16-20.

[12]郎玉林. 对全民阅读价值哲学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 2015(12): 34-35+45.

[13]范并思.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学科化小议[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1):7-10+26.

[14]徐雁.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图书馆阅读推广:打造“三位一体”全民阅读推广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J].图书馆研究, 2019, 49(1): 9-15.

[15]范并思.从阅读到全民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逻辑[J].图书馆建设, 2022(6): 44-52.

[16]李杨,陆和建.我国全民阅读推广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6): 113-118.

[17] 隗静秋, 王云峰. 基于全民阅读的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J]. 中国出版, 2016(6): 3-11.

[18]陈菁.创设“江苏全民阅读日” 促进全省民众阅读活动:全民阅读立法促进视野里的“书香江苏”建设(2015—2022)[J].新世纪图书馆, 2022(4): 11-16.

[19]朱伟伟.高校阅读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研究:以南京大学图书馆读书节活动为例[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6, 36(1): 25-29.

[20]王英华.公共图书馆引导儿童家庭阅读环境创建策略研究[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8): 47-50.

[21]陈力勤.从“阅读起跑线”(Bookstart)到“悦读宝贝计划”:苏州图书馆特色婴幼儿阅读服务实证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5): 88-93.

[22]许大文,胡萍,陆艳芳,等.公共图书馆乡村学龄前儿童阅读推广实证研究:以“阅动全家  书香嘉兴”为例[J]. 图书馆杂志, 2020, 39(6): 67-76.

[23]卢娅,张丽.浦东“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图书馆杂志,2022,41(6): 88-95.

[24]陈菁,陈哲彦.绘本阅读与图书馆儿童读者服务:以吴翠红及其团队的儿童绘本阅读推广实践为中心[J].图书馆杂志, 2023, 42(3): 75-82.

[25]徐雁, 张思瑶. 全民阅读视域下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论[J].中国出版, 2021(3): 15-20.

[26]尹昌龙.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J]. 新阅读, 2019(11): 40-41.

[27]司新丽.以品牌化运作创新城市阅读推广模式:以“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14): 85-93.

[28]胡海荣.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图书馆杂志, 2016, 35(5): 4-8.

[29]李海燕.“书香社会”建设深化策略思考:以“书香南京”建设为例[J]. 新世纪图书馆, 2017(4): 21-24.

徐  雁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江苏南京,210023。

张宁逸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23。

范  莉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23。

(收稿日期:2024-01-20  编校: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