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其调控策略
2024-06-24陈雪莲
陈雪莲
工伤保险的特点是不论责任归属于个人还是企业,劳动者都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即根据不究过失原则进行补偿。这个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为工伤职工及其家庭提供物质帮助,尤其是在劳动者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的情况下,得到及时救治和赔付,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和稳定。
一、工伤保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一)保障劳动者权益
1.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在遭受工作伤害或患职业病后,会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劳动能力丧失。工伤保险通过提供经济补偿和医疗救治,帮助劳动者应对因工伤或职业病导致的损害。对于在工作中受伤的人来说,能够更快速地获得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有助于他们尽早康复并重新投入工作。许多职工在遭受意外事故后,可能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甚至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工伤保险这种保障制度使得劳动者在面对工作风险时更加有安全感,增强了劳动力就业的信心。
2.促进劳动者的就业稳定
在没有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劳动者在面临工作风险时可能会感到担忧和不安。这种不确定性会降低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也可能加速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加企业的成本和风险。而有了工伤保险的保障,劳动者可以更加放心地从事工作,减少了工作风险对劳动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增加了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有利的。
(二)影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因素
1.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劳动力市场中,雇主往往无法准确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然而,工伤保险对职业病防治的要求需要劳动者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评估调查,雇主可以通过工伤保险提供的信息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更加准确地评估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用工风险,从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2.劳动力成本和风险的变化
工伤保险制度的存在增加了雇主的成本,这会导致雇主在招聘和雇佣劳动力时更加谨慎,尽量避免雇佣那些可能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的劳动者,从而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工伤保险制度的存在也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风险,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可以得到经济和医疗补偿。这使得劳动者更加愿意从事风险较高的工作,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3.劳动者和雇主的行为选择
工伤保险的存在分别影响了劳动者和雇主的行为选择。劳动者可能因为工伤保险政策的保护而解除后顾之忧,在提高自身工作安全意识和保护措施下,选择那些有较高工伤风险的行业或工作岗位。雇主会更加注重改善工作环境和改进安全设施,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率。劳动者和雇主积极的行为选择方式会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流动,促成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
三、丁伤保险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控策略
(一)完善政策法规 加强机制建设
1.对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挑战,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改革来调整费率结构,确保高风险行业承担相应的责任,鼓励雇主采取更多的安全措施,以降低工伤发生率。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可以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加快对职业伤害保险及补充工伤保险的推进,这有助于确保更多的劳动者在需要时能够获得赔偿和医疗救助。此外,赔偿机制的改革可以使赔偿更加公平和合理,确保受伤的劳动者能够获得适当的赔偿。
2.完善对工伤预防投入的措施
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预防优先旨在减少工伤和职业疾病的发生率,避免工伤风险对职工的伤害。政府可以制定实施更严格的安全法规,要求雇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确保员工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减少工伤风险。行业协会应建立联合督导的工作机制,鼓励雇主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如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改进工作场所设施和流程,以减少事故伤害的发生。此外,雇主应推广职业健康和安全培训,提高劳动者对工伤风险的认识。制度的完善和保障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雇主和劳动者达成共识,既要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也要确保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
(二)雇主担当责任 营造安全环境
1.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雇主是工伤事故的主体责任人,他们的安全管理措施直接影响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工伤发生率。雇主应建立并实施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如制定和执行安全政策、规程和程序,明确员工的安全职责,并建立安全培训计划。同时,雇主应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这些安全规定。雇主应定期检查工作场所,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雇主还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的建设,促使劳动者从“要我预防”向“我要预防”,到“我会预防”甚至“我能传递预防知识”的转变,将工伤预防的观念形成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另外,雇主还应建立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处理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对职工带来的伤害,从而稳定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2.及时处置工伤事故
雇主能否及时且稳妥地处理工伤事故,影响着工伤职工的工伤待遇是否能正常享受。《工伤保险条例》对企业申报工伤的时限、条件等有明确规定。雇主的安全生产部门要建立清晰的工伤案例处理流程,流程中应规定员工如何报告工伤事件,以及公司如何对工伤案例进行调查和记录。雇主应鼓励员工主动报告工伤事故,提供保护员工的机制。此外,雇主应严格遵守法律要求,及时向工伤保险机构报告工伤案例,这有助于确保受伤员工能够及时获得赔偿和医疗救助。雇主还应积极参与工伤案例的调查和改进工作场所的安全性,通过分析发生工伤案例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工伤发生率,从而增加劳动力就业的需求。
(三)员工积极参 与增强保障意识
1.积极参加职业安全培训
员工的职业安全培训有助于提高员工对工作安全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降低工伤发生率。员工要从思想上意识到职业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树立“预防优先、培训优先”的理念。通过定期培训,员工可以学习了解如何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安全操作设备以及识别和报告潜在危险。不同行业和职业可能面临不同类型的风险,因此员工参加培训内容的要因地制宜、一企一策。此外,企业应鼓励员工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和提供反馈,以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2.了解工伤赔偿相关知识
发生工伤事故后,如何找工伤经办部门和企业获得相应的工伤赔偿,是劳动者需要主动了解的内容,以确保工伤职工对合法权益的主张。发生工伤事故后,要第一时间向用人单位汇报,并配合工伤保险部门对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取证。工伤认定后,如有伤残等级、延长停工留薪期、生活护理等级、辅助器具配置等的确认需求,要及时申请参加劳动能力鉴定。另外,遇到劳资矛盾时员工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解决的,需要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合法权益,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主张赔付。总之,员工对工伤保险制度了解得越透彻,对工伤预防参与得越积极,则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更能激发工作的热情,从而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四)多措并举减负 保驾护航市场
1.运用浮动费率减轻企业负担
调整完善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总体上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水平,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减轻用人单位负担的重要举措。政府通过合理的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对不同风险类别的行业进行调控,或者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来减轻雇主负担,企业可以将这些资金用于提高员工工资、改善工作条件或投资于培训和技能提升。这些举措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更有可能雇佣更多的员工。
2.培育专业的工伤预防队伍
受限于员工、经费、监管等方面的因素,单靠企业开展工伤预防力量太薄弱。要形成“政府主导、专业运作、企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工伤预防的能力。由专业的工伤预防队伍搭建“线上+线下”的模式,线上培训以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工伤预防基础知识等通时性内容为主,线下培训要以互动研讨和实操性内容为主,要因地、因企、因人施策,一企一调、一企一策、一企一课,推动工伤预防训练模式从“传统的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与持续改善”转变,可以利用实感体验培训设备,实现场景化、沉浸式培训,提高工伤预防培训效果。
3.鼓励参加补充工伤保险
补充工伤保险是由政府引导、用人单位投保,在职工发生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后,由承保的保险公司按约定支付保险金的商业保险,是对国家基本工伤保险制度的补充。用人单位在基本工伤保险的基础上投缴补充工伤保险的,理赔时由承保商业保险公司按规定赔付停工留薪期护理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补助金、伤养护理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偿金等待遇项目,以此可以破解企业工伤负担重的难题,为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腾飞保驾护航。
结语
工伤保险为一种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来建立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所需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并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工伤保险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为劳动者提供了保障,同时也鼓励了企业为员工创造更安全的工作环境。通过有效的调控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工伤保险的优势,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