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医生”:为千家万户修复“金玉良缘”
2024-06-24安红
安红
1月30日,90后冯杨超获淘宝2023“年度十大掌柜”称号。她经营的淘宝店“首饰医生”已有10年。这10年中,她为传统的“金缮”工艺注入了新活力,并用“妙手回春”的手艺修复了上万件玉镯。冯杨超做的不仅是“金玉良缘”的生意,更是一个守护和传承人们美好记忆的重要载体。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1990年出生的冯杨超是山东人。在她的童年记忆里,放学回家的路上偶然捡到的小物件带给她无尽的欢乐。比如,一个玲珑的小玻璃瓶、一片金黄的银杏树叶、几颗梧桐树上掉落的果实,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在她的巧手中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她以自己的方式,将它们重新组合,塑造出心仪的模样。
这是她的一种爱好,一直延续到她长大成人。
2013年,上大四的冯杨超在网上开了售卖小首饰的网店。2014年,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系毕业后,她在学校附近租赁了一个小店。她不仅销售自己设计的“源于大自然”的小型饰品,也会收购一些半成品或损坏的首饰,运用自学的“金缮”工艺进行修复。
“金缮”是一种修复残缺器物的手艺,传统方式是以天然大漆黏合器物碎片或填充缺口,通过多次打磨、上漆,能够做到与器物原形契合得严丝合缝。修补成型后,还要置入固定温度、湿度的空间进行阴干,再将漆的表面敷以金粉或者贴上金箔,经过修补的破损器物也由此形成了特殊美感。
起初,她仅是将此视为一种趣事。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顾客向她咨询是否能修复家中破损的玉镯,甚至一些经营玉器的商家也会请她修复因操作失误而“受伤”的玉石。她深知,这些破损的玉镯、玉石的修复实则是基于残缺的二次创作,不仅要使线的轻重缓急与器物完美融合,同时还不能掩盖器物本身的气质。这对于她而言,无疑是一项挑战。
为了提升自身的金缮技艺,冯杨超网购了一批破损的玉器,其中多为断裂成两半的手镯。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她运用金缮技术进行创新设计,使这些手镯的身价翻了十几倍。
对于中国人来说,玉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有些人不仅将玉送到冯杨超的店里,甚至通过冯杨超的淘宝店铺,将价值高达几十万元的玉镯交到她的手中。这种深度的信任让冯杨超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互信是无价的。
冯杨超的修缮没有草稿,每次读着顾客的手写信,静静地注视着手里破损的玉镯,她的思绪就会在时空里穿梭。因此,每一件玉器的裂痕都让冯杨超产生不同的艺术灵感。她很享受这种感觉,也很喜欢修缮打磨的过程。每一只玉镯穿山越海来到她的面前,是为了缔造一段美妙的“金玉良缘”,她要用心去做。
随着修复工作的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她的店铺。修复逐渐成为店铺一项稳定的业务,她成为从事首饰修复的“首饰医生”。修缮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一种“治疗”,就是将破损的玉器恢复到完美的状态,就像医生治愈病患一样。
修复珍贵的情感记忆
自2016年以来,随着以《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代表的纪录片的广泛传播,手工匠人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冯杨超的小店铺亦获得了显著的流量增长。她店铺的订单数量逐渐攀升,有时甚至在一个月内可达两三百单。
鉴于工艺的复杂性,修复周期往往长达一个月,加上订单处理和邮寄往返的时间,客户往往需要等待两个月才能收到修复完成的产品。尽管如此,冯杨超的订单依然源源不断。在那个阶段,冯杨超一直埋头苦干,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进行修复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冯杨超的丈夫厉猛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在设计院工作。当看到妻子忙碌劳累的身影时,他选择了辞职,和妻子一同经营这家店。
近年来,伴随着业务的开展,众多手写信件纷至沓来。这些信件中,不仅承载着情感、故事,还体现了顾客的审美品位。有的顾客寄来儿时不慎损坏的、奶奶留下的镯子,期望冯杨超能以巧手技艺,弥补顾客的遗憾。有的镯子虽经初步修补,但因胶水黏合导致位置错位,需先恢复原状,再进行设计。金缮修复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单调的体力劳动,冯杨超初入此行时也曾心生疑虑、自我否定。她曾认为重复劳动会扼杀艺术创造力,但在接触了许多情感故事后,她从中窥见了这份工作的深远意义。
一名来自江苏无锡的女士驾车前往杭州,请冯杨超帮助修复一件损坏的翡翠手镯。这名女士回忆说,改革开放初期,她的父亲用经商所得的第一桶金购买了这只手镯,作为礼物赠予她的母亲。十几年前,她家人不慎将手镯摔碎,由于未能找到合适的工匠修复,一直未能妥善处理。直至她的父亲因病离世,家人才再次找出这只手镯,希望将其修复,以此作为对父亲的怀念。
冯杨超修复手镯后,那名女士第一时间将其展示给她母亲看。当时,女士的母亲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已认不出家人,但在看到手镯的瞬间回忆起了年轻往事,并叫出了女儿的小名。对于这名女士而言,手镯的修复意义重大。
女士登门道谢,紧紧握着冯杨超的手,泪流满面。此次经历使冯杨超意识到,修复工作不仅仅是技艺的呈现,更是对人们情感的治愈。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工作能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前,她一直认为修复仅仅是一项普通的工作,但经历了这些事之后,她方才明白,修复不仅是对器物的重塑,更是对人心灵的疗愈。
一名女士的镯子被修好后,在感谢信中写道:“这个镯子是我母亲留给我的遗物,虽然不昂贵,但意义非凡。它意外断裂后,我急于寻找修复方法。后来在小红书上,我发现了你们的店,你们的修复工艺很独特。原本客服说修复需要两个月,但我的订婚日期提前了,我很焦虑。幸运的是,你们理解我,并加快了修复进度。最终,在订婚当天,我如愿戴上了修复好的镯子。它见证了我人生的重要时刻,就同母亲陪在我身边一样。我非常感谢你们的专业技术和悉心服务。希望你们能继续传承这门技艺,为更多人修复珍贵的情感记忆。”
一个女孩在信中告诉冯杨超:“这只手镯是奶奶留给我的,也是我最爱的饰品,时间和亲情赋予了它更深的含义,早已不能用饰品来形容它了……”
还有一名母亲寄来了儿子工作后买给自己的第一份礼物:一只玉镯。后来,儿子病了,母亲想着“修缮也是修心”,希望儿子的身体随着玉镯的修复赶紧好起来。
打磨时光收获“财富”
在过去的十年里,冯杨超修复了上万只镯子。但是,她不满足于传统金缮工艺的凸起修复方式。为了提升佩戴的舒适度,她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研发改良工艺,巧妙融合工笔画技艺与传统的玉雕阴刻工艺,让修复效果更符合珠宝玉器的美感。一名韩国客人因为喜欢她的这种工艺设计感,特意寄来一个完好无损的戒指让她重新设计。
在修缮过程中,部分客户会在原有镯子的基础上提出个人需求。如,融入祖母钟爱的兰花与茉莉元素,或嵌入母亲名字的符号,或姥爷特别欣赏的唐诗宋词……他们期望通过修缮,使镯子焕发新生,成为佩戴者温暖的陪伴。每件器物皆具有独特气场,冯杨超在满足客人需求的同时,也会依据物品特质提出专业建议。
大部分找到冯杨超的人,最后基本都成了她的粉丝,他们在网上看到她晒的修复对比照,虽然暂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但等到某个时机,就会想到她。
冯杨超每次收到顾客寄来的快递,会开箱拍照跟他们确认裂痕位置和大小,然后根据裂痕指向设计图样,协商一致后贴上编号排期。修复好之后,冯杨超再拍照确认,寄回顾客。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名客人都耐心等待着……
今年年初,冯杨超获得了淘宝2023“年度十大掌柜”称号。这门源自兴趣的手艺,不仅给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让她在日复一日的修复工作里完成了自我探索。
如今,冯杨超已是两名孩子的母亲。由于工作室培养了新人,她稍微减轻了工作负担。她又开始钻研起了珐琅、国画、金工等传统工艺,进行新的设计和研发。这些年的经历让她深刻理解到,艺术不仅是画作或博物馆中的藏品,能够将生活感悟表达出来的人也是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