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工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2024-06-23陈坤
陈坤
摘要:民办本科院校有其独特的历史使命,也有高校现代化改革普遍特征。本文主要对民办院校内部治理所产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学校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内部治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治理;内部治理;法治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30
1民办本科院校治理产生的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只是“有学上”,更有对“上好学”的期待,这是包括民办高校在内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必须做好的首要事情。当前,民办高校发展较快,其规模逐渐扩大,数量稳步增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下,民办高校竞争激烈,国际国内环境“内卷”,行业环境的复杂性和经营管理要求的提高使得民办高校出现系列治理问题。因此,提升办学质量和治理能力成为民办高校后续发展乃至生存必须思考的问题。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变化,民办高校是否能够立足培养方案,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格局,成为当前民办本科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重要体现。
2民办本科院校治理研究的现状
目前专门研究民办本科高校治理文章较少,处于探索阶段。总体上高校治理有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以治安稳定为主,高校扩招实施后,部分高校在制度实施、资源配置、高教人员素质、经济水平等方面发展不均衡,以致高校管理不规范、教育不公平等现象,完善高校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成为治安综合治理研究主要方向。第二阶段以财务管理主导问题解决为主,改革开放力度持续加大,各类大学调整、合并、重组,以至市场经济为导向利益团体逐渐引发财务问题。如招生就业、文凭发放、学术科研、承包工程、校办产业、物资采购、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等高校工作中出现财务腐败。这一阶段以学术、结构、体制、权力等方面高校治理研究较多,但财务问题是源头。第三阶段以策略探究为主,经过近30年的高校办学及改革,高校办学环境及培养质量趋于稳定,各方面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既复杂又多元,还有特殊性。如权力设置、财务安全、教学改革等方面共性,同时也具有如普通高校与专科学校,地方与部属院校,民办与公办本科院校等差异性。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提出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通过法律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逐步形成教育部门依法行政,高校依法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型格局。高校要在新形势下,实现由高等教育管理向高等教育治理转变,推动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民办高校相对公办高校而言具有更大的自主权,能管好用好这一“自主权”将有效地推动民办高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然而民办本科院的财政经费欠缺、社会认可度不高,其治理面临许多困难,一方面,改革需要大力气,政府“简政扩权”与高校“自主用权”未形成有效对接,“招生质量”“教学质量”“毕业质量”处处有政策;另一方面,民办本科院校内部治理出现了“积重难返”的现象,思维固化,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水平民办本科院校发展时代步伐。
3现阶段民办本科高校治理面临的问题
3.1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与失衡
从本质上看,高校治理即是基于依法治校的集体共治。更加重视组织内部成员的互通互动,成员的平等性和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共同坚守。民办本科董(理)事会、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三位一体”的治理阶段在高校机制运行中,这对推动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在办学过程中,民办高校仍然存在以家族、亲属等裙带关系建立了董事会、校委会及各主要管理部门,将从社会影响、政府认可、规范运作等方面成为制约因素,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校科学健康发展。一方面行政权力过大,广而不专,对教学了解不深,致使学科建设薄弱。一方面学术权力过大,容易产生“小团体”利益交换,阻碍了学校全面发展。失衡的结果将直接产生学校内部治理的结构性问题,进而引发学术、财务、教改等问题。
3.2学校与学院主体责任不明确,两级管理难推进
我国高校两级管理的改革基本处于“事权下移,财权、人权和重大事权仍然集中在校级”的状态,虽然表现出管理中的“职能分权”特征,但其实仍是一种集权状态。学院作为高校的基层办学单位,处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沿,直接影响了学科建设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民办本科院校改革较晚,管理阶层固化,部分管理人员协同工作能力较差,站位不够高,行为不规范,不能从学校全局出发行使职责,直接影响两级管理工作推进。“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整体的工作质量、效率和形象,很大程度阻碍了民办本科高校现代化教学改革步伐。
3.3党建工作存在薄弱点,缺乏责任担当意识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薄弱,学校党委书记的任命不同于公办院校,党委的领导与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同时,民办高校的党内管理模式比较滞后,党组织生活传统陈旧,重“量”轻“质”,考核机制不合理,思路局限,党的先进引领作用发挥欠缺。造成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基础业务没有有效的结合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开展。以上党的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对民办高校规范内部治理体系过程中产生消极作用。
3.4事务流程未厘清,学校管理工作成效低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有战斗力的班子必定有一套明晰、规范的办法或思路,即事务流程。“政令不一”“一政多令”“随意施政”“越级越权”“规章废改立不及时”等,在领导班子中层出不穷,忽视了办公室职能的重要职能。即工作协调和人际关系协调两方面,为决策者提供建议,为基层工作者提供准确的事务对接端口,任何一方越过办公室处理事务都将不可取。“事必躬亲”直接弱化基层工作对本职工作的思考,直接导致了工作决策程序混乱,不利于培养新进人员,进一步影响学校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以及满意度水平。
3.5基础工作不规范,创新工作难以继承和发展
基础工作靠人,尤其是基层工作者。目前,国内高校对高校基础工作研究的对象主要财务会计,也有少量的思政工作、图书馆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问题。但各方面研究表明,基础工作的规范程度不够。在调岗、新聘、退休等人事任免期间,长期的一线专职工作使得能力和视野局限,以往基础工作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当前岗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换人就换搞法”不是创新。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继承的是以往基础工作的积淀,规范的基础工作,才能使得“积淀”有据可循,才能为后继者的继承和发展指引明灯。
4民办本科院校治理对策及建议
4.1坚持“三公”原则,引进第三方评估,完善权力约束的制度短板
权力过度集中,单纯的学术权力或行政权力都会导致失败,学术权力治学,行政权力治校各有作用,两者在碰撞中保持必要的协调。因此,进一步规范学术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将依法治校与学术治理相结合,同行同向,互相支持,共同构建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充分维护大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如学院学术委员会在引进人才过程中,行政权力应该督促第三方评估的独立性和筹建校外专家库。同时,完善合同制法律条款,制定考察体系,合理考察人才,坚持过程改造原则,责任追究,谁签字谁负责。
4.2深化院校综合改革,落实两级管理制度,促使学院充分享有人、财、物等办学方面的自主权
民办高校大多实行以董事会管理下的校长负责制,学院是学校的基层管理单位,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要协调好学校与学院的关系,明晰两者的权责边界,强化学院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整体效益。落实两级管理制度,就应该增加学院活动的空间和自由度,根据发展需求学院要掌握自主招生、理财、聘任、分配等权力。另一方面,学院应该完善自我约束机制,自主不意味着“自由”,做到权责一体、自我调节。同时,学校要跟进总协调、目标考核和整体规划等工作,督促学院完成转型和高水平的学科建设。这就需要一步明确校党委、校长、行政部门、工会、学生团体等组织在内部事务决策中各自享有的权利及承担的职责,充分保障不同治理主体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参与权,强化事务公开制度,从而推进高校依法治理、科学治理。
4.3形成“三元一体”运行模式,规范牵头部门、协助部门、协调部门职责与追责机制
工作开展首要任务是要厘清高校内部不同院系、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强化协同机制和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制度实施的执行效果和有效性。工作职责的划分应该无盲区,即使是交叉业务,也应该有逻辑轨道和权责主体和次要方面。按职能划分,牵头部门负主体权责,在协调部门的沟通下统筹各协助部门资源,最终完成任务;协调部门即综合部门,权责在于协调各方面关系、资源,提供政策指导并督促各协助部门按要求完成任务,最终归档;协助部门的权责在于按规定动作协助完成牵头部门分工,保质保量。如下图1所示:
图1高校职责“三元一体”运行模式
同时,业务也存在其他权责。如涉及到某个具体业务,本职业务部门应该主动带好头并承担责任,涉及到综合部门牵头的业务,就必须综合部门牵头,多部门协调。注重工作程序,厘清事务处理一般流程,突出办公室总协调与双向沟通的管理作用。
4.4厚植法治文化,坚守底线思维,规范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师生的法治素养
民办高校的治理需要以法律为依据,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培育,在法治工作中,要充分运用“两微一端”开展网络文化宣传教育,开展校园普法活动、文艺创作和展演,守好师生法治文化阵地。要充分完善基础工作,平时工作中要善用痕迹管理中规范工作进程,对于在事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字、图片、音频等各种纸质或电子形式信息,要记录并整理成能够有效还原已发生事务场景的资料,并做好归档工作,不断提升法治工作能力。同时,要在一定阶段制作制度汇编,不仅对高校有着规范化管理和各部门运行指导意义,更是为制度完善和拔高提供依据。学校领导层要加强对法治的重视程度,这有利于广大师生牢牢树立“遵纪守法”理念;学校相关部门要做好榜样引领作用,依法依规办事,不断提升师生的法治素养。
4.5进一步加强党建基础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校与学校良性发展相结合
民办高校更加重视党的建设工作,把党建融入学校章程中,保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围绕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落实“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要按照上级党委部门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党建工作,配齐配强党务工作人员,切实开展党建工作与活动,有效发挥党组织工作部门的实际作用。要把兼职流动教职工纳入管理范围,保证学校党组织的覆盖面,把广大师生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5结语
高校管理中最常用一个有效措施就奖励制度,然而奖励的存在是为体现个人价值,但个人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奖励的经济价值上。本文认为,追责不仅仅是一种督促,更是个人在本职工作中价值的体现。作为治理体系参与个体,需要明确自身价值,找准在民办本科院校工作中的定位,一方面,个体收获的不仅是自身作用产生的价值,更是自己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最高需求。另一方面,只有找准定位,个人才有实现价值的有效途径。高校治理并不只是学校内部的事,更是由社会、政府等多个角色作用的结果。办成什么样的学校、课程如何设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等等,受到政府、学校与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影响,学校在培养人才时更要转变观念,以“反向设计、正向实施”为理念,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新新.对高校腐败问题预防和治理的几点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05):57.
[2]刘静.新时代我国高校治理法治化建设路径探索[J].智库时代,2018,(41):67+69.
[3]王芳.陕西民办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8.
[4]刘晶月.我国高等教育场域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冲突与博弈[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1):2124.
[5]林曼峰,孙柏璋.地方本科高校治理结构的失衡与重构——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视域[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5):3941.
[6]丁晓丹.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2,(02):2425.
[7]刘静.如何做好高校办公室的协调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30.
[8]都光珍.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2):1620.
[9]曹灿,秦国民.新时代高校治理的法治化路径[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2,37(01):2326.
[10]杨雨涵,杨文迪,刘元璋,等.法治视野下高校治理现代化建设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2):7274.
[11]盛冰.高等教育的治理:重构政府、高校、社会之间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02):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