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不见了!
2024-06-22索那瑜
索那瑜
我的一个大厨朋友今年三月受邀到上海交流,她的任务是应用当地食材做一桌印度料理。菜上桌后,人们吓了一跳,问:“怎么没看到咖喱?”
我会这样形容桌上的菜:炸厚片茄子、炸鱼块、过猫虾米、酸菇炖猪肉、姜黄炒花椰菜、南瓜苦瓜炖。人们直呼“好吃”并多加一句“吃起来不像印度菜”。我莞尔,心想:这些可都是真正的印度家常菜啊。特别是那道苦瓜与南瓜一起烹煮的菜肴,是我很爱的一道孟加拉家常菜,甜甜苦苦的,在湿热的雨季吃起来特别顺口。
我常在不同的场合与文章中反复强调:咖喱是英国人殖民印度时发明出来的,不能代表印度食物。英国人把所有掺有香料、富有卤汁的菜肴称为“咖喱”,并区分成羊肉咖喱、牛肉咖喱、鸡肉咖喱、蔬菜咖喱。这就像把放有酱油的中国菜都分成一类、念作同一个名字一样,毫无道理。
事实上,很多印度料理与咖喱毫无关联。
数月前,朋友请我到家里吃一顿旁遮普冬季佳肴。到了她家,餐桌上除了最常见的香料炖豆(亦有人译作“扁豆汤”)、白饭之外,还有一盘冬季限定的上乘菜肴——称作“莎格”的墨绿色菜泥,将其包在烤得热乎乎的、沾有奶油的玉米饼里头,吃起来暖胃又暖身。
朋友的盛情全在这盘菜泥里。她一早去市场买了最新鲜的芥菜、菠菜以及其他三种当地绿色蔬菜,切细后放入压力锅炖煮,然后另起油锅,将蒜泥、姜泥、葱泥、番茄与数种香料一起拌炒,最后,加入菜泥,持续小火拌炒数小时,淋上上等印度酥油(最精华的牛油)。上桌时,菜的纤维已经完全软化,是一道入口绵密且富有香气的黏稠菜泥。
该如何称呼这样一道用心良苦又香气十足的菜肴呢?称之为“菜泥”或“蔬菜咖喱”也实在是委屈。饮食,下肚的其实不仅是口中之物,还是一连串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联。
其实“咖喱”的概念意义也蛮好的,人们期待层次丰富的香料与糊状的口感,只是,所有菜肴都被同一个概念涵括的话,我们就无法知晓它们自己的独特名字、出处以及因应着的不同节气和场合。
回到这道菜,其实经过长时间与油和香料的一同拌炒,它已经从“蔬菜”这个类别中升华出来了,更接近于口感极为绵密的蔬菜油酥膏。
总之,停止在印度菜中找咖喱,透过自由联想来翻译眼前的菜肴,或许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化交流。
我和朋友常玩这个游戏:用心品尝一道印度菜后,闭上眼睛去感受,这道菜与我们家乡的哪一道菜相像?然后看谁说出的连结最妙。在联想的过程中,还真是越吃越好吃呢。
(摘自2024年第8期《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