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2024-06-21文珂
文珂
摘 要:在信息化社会和教育理念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及对其品格的塑造。文章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对策:线上教学方面,通过立体化整合网络资源、智能化实时互动及实践翻转课堂等策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下教学方面,则倡导情境化的案例教学、趣味化的合作学习以及常态化的德育融入,以期实现对学生深度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深耕。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学生核心素养;对策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日益凸显。其不仅在于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进步中的发展需求,更在于通过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深度挖掘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打破知识灌输的教学桎梏,转向能力导向与素质养成的教育新范式,从而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和良好公民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而在推进这一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当审慎对待如何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线上线下资源,以及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德育内化于课程之中,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综合化,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政治知识基础,更需要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无法满足这些需求,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情境模拟、案例研讨、项目学习等方式,将抽象的政治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响应教育理念变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应顺应这一趋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注重培养学生理实结合的能力
政治学科不仅包含理论知识,更强调对社会现象、国际关系等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学改革应通过案例教学、热点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政治理论去解读现实问题,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智慧,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民素质。
(二)强化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
教育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问题,培养其辩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1]。
(三)注重价值引领与品格塑造
高中政治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承担起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与人格塑造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政治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良好的法治观念、公平正义意识以及爱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一)线上教学篇——云端赋能,能力提升
1.线上资源立体化
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我们能有效整合并立体化政治教育资源,比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课程相关素材进行深度开发与拓展,形成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这不仅能拓宽学生对政治学科的认知视野,更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储备[2]。
例如:具体到《法治中国建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政策法规原文、专家解读视频、案例分析资料等,并设计线上课程,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相关知识点,如通过观看政策法规制定的纪录片或专家访谈等,让他们直观地理解法治精神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让线下实体课堂转变为深化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场所。教师可以根据线上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疑惑点和兴趣热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也可以在这种形式的学习中提高法治精神。
总之,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政治教育新模式,能够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强调能力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有力推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2.实时互动智能化
在线课堂工具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时交流的通道,教师则可以借助此类工具与学生进行有主题、有目的的互动,从而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其对知识的认识程度。而这个过程可有效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表达能力。
比如:针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这一课,在课前阶段,教师可线上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通过在线讨论区或问答平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初步形成对“文化交流与交融”的理解框架。线上课堂实施阶段,教师可利用实时互动智能化工具开展主题明确、目的性强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在线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尊重并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等问题发表观点、展开辩论,教师则实时参与讨论,适时提问、引导,以此检验和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此外,还可以利用投票、问卷等形式收集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即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深度。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还需要学会清晰、逻辑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积极回应他人的质疑,这无疑是对他们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表达沟通技能的高效锻炼。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在学习中了解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从而在这一层面产生政治认同。
总结来说,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教学实践中,借助在线课堂工具,教师能有效地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他们在复杂信息环境中独立分析问题、辩证思考以及有效表达的能力,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3.翻转课堂实践化
为让线上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可以推行“课前预习+课堂研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
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课为例,教师可在教学开始前,将相关的教学视频、阅读材料等发布到线上平台,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比如:提供关于实践与真理关系的理论文章,让他们在课前深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初步形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在课堂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围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主题进行课堂辩论活动。比如:设置议题如“科学发现是否总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进”或“社会实践在个体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实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尝试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以提升他们面对复杂问题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的能力。在辩论后,教师应进行总结性点评,强调真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引导学生树立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切实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和未来社会发展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的自觉性和能力,从而有效落实科学精神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线下教学篇——实体课堂,素质深耕
1.案例教学情境化
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应设计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感知、理解政治理论,从而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
比如: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课题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和生活性的案例,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成功实践,或者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解决地区实际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等。这些案例既能生动展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内涵,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而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研讨或模拟决策活动。例如:设定一个民族地区面临的具体问题情境(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要求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政府官员、社区领导、普通民众等),基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和规定,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和模拟实践,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提升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者,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各小组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辩论,强调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让他们在理性思考中明白公共参与不仅是权利,更是责任,从而提升他们的公共参与素养。在活动总结时,教师要强调每个公民都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与义务,尤其是对于生活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学生,更要理解并积极参与到当地的公共事务中去,真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目标。
2.合作学习趣味化
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为增强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教师可以以趣味化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并让学生之间互动起来,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组员之间共解难题等[5]。这样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另一方面,能让他们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中讲述自然界中的生物链关系、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商业现象,甚至是班级内部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推动班级进步等,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直观感知到矛盾无处不在,以及矛盾如何驱动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样的导入方式既富有吸引力,又能使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紧密联系。在理论讲解环节,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围绕“矛盾”的概念、类型、矛盾双方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组员之间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查阅资料、分析案例等方式解构和理解知识点,形成初步的认识成果。然后,设置小组间的分享环节。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则可以通过提问、补充、质疑等形式参与互动,进一步深化对“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这一原理的理解。最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强调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等辩证法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敏锐地发现并运用矛盾规律,做到学以致用,增强政治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通过这种趣味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相对抽象理论的难度,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促进其对政治学科的热爱和对矛盾理论的深刻理解。
3.德育融入常态化
政治教学离不开价值观教育,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政治教学则不必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践行出来,以塑造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后策划一场“校园文化消费观研讨会”,让每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消费者、文化产品提供者或政策制定者等,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文化选择情境,探讨如何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消费决策。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强化了他们面对文化生活中的多元选择时保持正确价值导向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可安排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或者参加社区文化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参与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自身作为文化传承者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化选择的重要性,并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进一步塑造并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仅能提升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为他们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论文通过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探讨,提出了一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线上教学方面,借助云端技术实现资源立体化供给、实时互动智能化运作及翻转课堂实践化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情境化设计、合作学习趣味化组织以及德育内容常态化的融入,能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和道德品质等核心素养的深耕培养。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改革背景下,以上对策能有效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对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史文婧.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J].读写算,2023(31):143-145.
[2]张东敏.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分析[J].吉林教育,2023(31):6-8.
[3]刘美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法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23(11):37-39.
[4]李来印.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转向[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35):62-63.
[5]苏醒.构建学科核心素养下深度学习课堂教学:以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23(37):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