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化学真实情境教学思路探讨
2024-06-21潘丽萍
潘丽萍
摘 要:随着新高考的改革实施,对高中化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需求,真实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从新高考出发,分析当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法;策略
一、新高考对高中化学的要求
高中化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
新高考制度构建了具有“三层次”结构的课程体系。针对必修、选修和实验三个部分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改善,以配合新高考制度的实施,同时建立了教、学、评价与教学服务的一体化框架。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中心,更加明确地定义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中心,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渗透于课堂各个环节之中;针对必修、选修与必做实验三层次结构提出对应的目标设计,以此确定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围绕“教、学、评”一体化体系,建立三维教学目标,针对性培育学生的知识水平、方法技能以及情感态度[2]。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应试观念浓厚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过于关注认知目标层面的知识传递与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主要以教材知识为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观念使得教学内容过于机械化、僵化,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实验教学不足
由于教学时间紧张和任务繁重,一些教师选择性地讲解重点实验知识,或者当堂进行实验演示而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这导致学生的实验机会受限,难以从实验中真正获益[3]。同时,一些教师依赖多媒体实验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只能停留在“看实验、听实验、验证实验”的模式中,无法深入探究实验的本质,缺乏实践和探究的能力。
(三)评价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过于倚赖传统的考试方式和笔试成绩,评价方法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业状况,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得学生只追求分数的取得,而忽略了学习的乐趣和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忽视价值导向
部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成长需求。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学生对化学失去了学习兴趣,对该学科的情感参与逐渐减弱,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
三、真实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优势
(一)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情境教学法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或者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解释化学原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二)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真实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实验操作,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记录实验数据等实际操作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实验技巧,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在真实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比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化学
问题。
(四)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真实情境教学法,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例如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或者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牢记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在真实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比如进行实验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设计和操作。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化学真实情境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深入内涵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这些概念和理论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把握的,然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这些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转化成动画、模拟实验和图表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动画的方式展示原子之间如何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相互结合,形成分子和晶体结构。比如: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氢原子和氧原子是如何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水分子的,以及钠离子和氯离子是如何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氯化钠晶体的。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分子的结构和空间构型。比如: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展示甲烷、乙烷等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的构造和空间排布。此外,还可以利用图表的方式展示分子的极性、键角和键长等参数,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子结构的特点和规律。最后,利用动画的方式展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过程。比如:可以通过动画演示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反应中原子、离子和分子的转化过程。
(二)问题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问题教学情境的设计,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首先,教师应该设计有难度和启发性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喜好和探索的愿望,激发他们的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然后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惑,设计相应的问题教学情境,并及时提供实验数据、文献资料等辅助资源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问题解决能力[4]。
例如:在教学《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时,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例如:围绕回收废旧金属资源,可以提出问题“如何在减少垃圾量的同时来规避其他问题,如何缓解矛盾?”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鼓励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废旧金属资源的相关资料,引发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时捕捉时机来追问,帮助他们进一步归纳比较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追问学生“金属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金属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以及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
(三)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指的是将化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紧密联系,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以饮食为例,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酸碱性食物和食物添加剂的化学成分,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如柠檬、苹果、苏打水等。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用pH试纸测试不同食物的酸碱性。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酸碱性食物的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酸碱性的概念,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选择合适的食物来搭配饮食,保持身体健康。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食物添加剂的问题。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物添加剂,例如防腐剂、增味剂、色素等,并解释它们在食物中的作用和影响。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食物包装上的标签,了解到食物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从而培养他们对食物安全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四)实验教学情境
高中化学课程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中,并能够熟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例如:84消毒液的使用指南中,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84消毒液是真实情境下的真实问题。通过自行设定场景设计消毒方案、设计实验验证84消毒液的氧化性、漂白原理以及使用注意事项背后原因这四个任务,串联起课堂脉络,最后实现完善84消毒液使用说明的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模型和价类二维图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启发学生运用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思路和控制变量、绿色安全等实验思想来设计实验并分组活动让学生来体验,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和高阶思维的培养。例如:让学生探究不同金属在酸中的反应规律。学生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金属样品,如铁钉、铜片、铝箔等,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进行反应。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不同金属在酸中的反应速度和产生的气体量是不同的,从而引发他们对金属活性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五)“教、学、评”一体化
在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背景下,以学生为根本,对评价考核进行分析,聚焦评价考核,才能真正着眼于学生的根本需求,推动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一体化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本质是将教学和评价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结果为依托,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并建立环节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5]。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先行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实地操作、课后任务、测验练习等环节中的能力表现进行评价,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能力。同时,“教、学、评”一体化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评”一体化中,预习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起点,也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起点。通过预习环节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评估,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课堂学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提问回答等方式进行实时评价,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有效跟进和调整。实验活动是学生动手实践的环节,通过实验活动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后作业和考试训练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体评估,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教、学、评”一体化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评”一体化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展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业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和高考改革的推动下,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情境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使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经验和技能。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激发,学习动力也会增强,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平.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3,25(14):227-229.
[2]李云燕.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J].华夏教师,2022(9):15-17.
[3]许磊.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转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12):6-7.
[4]牛秀华.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J].学周刊,2022(23):21-23.
[5]苏佩娟.刍议情境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深度学习中的应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