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2024-06-21马英豪
马英豪
摘 要: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高中教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积极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对此,文章主要以“酚的性质和应用”为例,具体设计并探讨了化学教学实践,以期为更多高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成效,提高化学成绩。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实践应用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实施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学。而化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高考分数中占比较多,可多数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案例,注重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和意识,鼓励并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其在化学探究学习中,增强对化学的学习意识,从而逐步改变学生对高中化学的看法,并逐步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要善于延伸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形成科学探究思维,为日后更高深的知识学习打好基础。
一、教材与设计思想
本文教学案例主要选自鲁科版选修五中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中的《醇和酚》第二课时《苯酚》部分。在本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醇的性质和应用,同时也了解到苯的结构与性质,这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掌握酚的性质,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出酚的性质,并联系苯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基团相互之间存在的影响,进而帮助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不同事物间的关联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规律,为日后化学探究提供参考依据[1]。
高中化学教学中,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内容中的要素,与新知识之间建立有效联系,才能确保学生真正学会新内容,感受并提高学习成效,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对此,本文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入学生已经掌握的原有知识结构,有效联系新知识,起到巩固学习的作用。比如:在探究苯酚性质中,除了可以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视角分析之外,还可以从羟基对苯环的活化层面入手进行探究。通过有效探究其性质,更好地对比分析酚的性质、乙醇的性质、苯的性质,借此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并非分子内各个官能团特性的直接相加,而是受到不同官能团的互相制约、影响体现的综合效应。进而引导学生在探究分析过程中了解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的研究思想及方法。
在本次化学教学案例设计中,教师主要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借助问题引导,促使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实验探究、探讨交流等过程,提高化学知识学习效果,同时也丰富了教学方法手段,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二、明确教学目标
综合来看,对于酚的性质与应用的探究内容较多,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实践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关注学生发展并提升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明确并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并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与生产、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提高对化学知识探究乐趣的体验感。第二,对于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重点进行过程设计、方法设计,教师可以立足学情,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体系下,采取实验、观察、对比、分析、探究等方式,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探究方法与手段。第三,在化学教学设计中,无论采取何种策略和手段[2],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教学目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中,通过细化分析与融合,保证教学策略可以落实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遵循新课程理念,更要积极发挥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深化、细化教学目标。第四,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可知,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模式的选择,也关乎教学策略的实际运用,这也就意味着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需要体现出目标的具体性、明确性,同时,还要保证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主要服务于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也可以针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修正、补充、完善预设,有效防止出现教学目标过于局限、教条,反而影响了教学策略的实施。
基于此,对于“酚的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1.通过有效学习,使学生记住苯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并有效运用苯酚的化学性质;2.采取有效方法和实验,引导学生利用以往所学的官能团知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在探究中懂得合作,增强合作探究意识;3.学习苯酚中羟基和苯环间存在的影响,了解到苯酚并非羟基和苯环性质的简单融合,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物质结构中不同官能团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
三、科学设计教学策略
(一)借助问题启发学生探究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是促进知识探究的重要基础,也是深入探究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情况设计相关问题,使得学生探究具有方向性。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分析,同时生活化情境也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苯酚软膏使用说明书”,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苯酚软膏主要用途是什么,其成分包含哪些,根据所学知识,探究苯酚性质。”使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探究出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学生通过解读说明书可以进一步了解到苯酚性质,并探究结构层面上的苯酚性质表现。在问题引导下,学生提高了对苯酚性质的实验验证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益[3]。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化学问题时,需要保证问题的探究性,而不是设计过多问题,因为一些问题不值得进行探究。此外,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还要保证具有一定诱惑性,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并在情境中自觉深入地进行问题探究。另外,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价值性,确保问题探究后,学生可以掌握一定
知识。
(二)注重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明确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化学知识传授。
比如: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讨论分析“如何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酸性?”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过往所学知识思考。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借助紫色石蕊试剂,将其滴加在苯酚溶液中,观察其是否变红;也可以将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加入苯酚固体中,观察红色有无出现变浅情况;将NaOH溶液直接添加在苯酚浊液内,观察溶液是否澄清[4];将Na2C03溶液滴加在苯酚浊液中,观察是否出现澄清现象,并判断出是否存在气体。在此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做好记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讨论分析:第一,哪个实验可以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第二,除上述实验之外,还有哪些实验可以说明苯酚为弱酸;第三,结合实验探究过程以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认为苯酚酸性
如何?
通过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不难发现,学生通过猜想、假设、方案设计与实施、问题讨论和分析,深入了解实验探究方法、掌握实验思想,有助于提高知识理解能力,同时也在实验探究中感受困难和问题解决带来的成就感,锻炼了学生探究思维,促使其更好地感受、体验化学知识。
(三)注重课堂教学多样性
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结合学情,注重化学教学多样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感受化学知识探究乐趣[5]。为此,结合化学课堂教学情况,本文设计了逻辑推理任务、实验性探究,具体分析如下:
1.逻辑推理任务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逻辑推理任务,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思维逻辑性,强化其化学探究能力,树立科学思维。比如:教师引导学生从醇和酚结构、名称探究得出酚的概念,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麻油、丁香花、康香草的图片信息,同时出示三种酚和芳香醇的结构,让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丁香花、康香草是酚,而麻油叫醇?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明确三种物质结构特点,并探究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尝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酚类物质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结构视角分析其对性质的影响,深入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找出其与苯和醇存在的联系。
2.实验性探究
在酚的性质和应用探究中,教师必须注重实验性探究设计与实施,借助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探究思维和能力,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充足支持。比如: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苯酚物理性质,并记录总结实验过程,明确苯酚物理性质;还有上文提到的苯酚酸性的验证实验;借助实验探究苯酚与溴水之间的反应情况,是取代还是加成反应,并进行自主设计探究。促使学生在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真正融入化学实验探究学习中,而且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学生还可以收集资料、调查数据、讨论辩论等,充分进行思维碰撞,加深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的理解,进而不断增强科学探究思维和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四)借助网络技术提高教学开放性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探究性学习课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此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手段,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思考、探究问题。为此在探究酚的性质与应用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背景,鼓励学生应用网络,获取更多资源,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挥想象力和科学思维,在合作交流活动过程中,用实验探究证明自己的猜想和预测。通过此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学习空间,同时也打破了课堂学习局限,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对化学知识学习和掌握具有重要作用。比如上文提到的针对苯酚酸性强弱的探究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好自己实验的过程、现象,做好总结,带到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学习意识和能力[6]。
(五)完善教学评价发挥价值引导性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唯成绩论”思想,在化学教学中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激励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新鲜感,并在有效评价下发现自身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完善。良好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增强教师教学有效性。比如在本节中,教师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鼓励其进行探究活动,使得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评价应当全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评价、课堂评价、随堂训练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更好地引领学生思考,真正实现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
结束语
总之,通过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遵循新课改目标与要求,已经成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为更高深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展翠娟.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差异性案例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11(5):69-71.
[2]祁宁宁,胡红杏.社会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基于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案例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3,15(6):44-53.
[3]夏梦亮.对高中微型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以“乙烯的化学性质”课堂教学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3,40(11):11-13.
[4]王越,刘佳,高建伟.数据驱动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以“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3,22(18):30-34,40.
[5]谭旭权.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3,23(35):106-109.
[6]严珍英弟.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研究[J].高考,2023,23(19):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