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实践性研究

2024-06-21李茗

高考·上 2024年6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

李茗

摘 要: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每一单元后面都设有“综合探究”,这个栏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实践性的角度探讨了综合探究课的实施策略,分别从设计以实践性为基础教学目标、创设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生活化情境、设置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序列化议题活动以及采用“求同”与“求异”相结合的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分析“实践活动+议题活动”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课程活动时,要注意创造性地整合教材中的探究内容,同时避免将“综合探究”课变成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

关键词:实践活动;“综合探究”课;议题活动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每一单元后面都设有“综合探究”。它具有强调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与合作性,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综合探究课,提高其实践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统编版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例,对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实践性进行研究。

一、“综合探究”强调实践性

从教材的编排内容上看,统编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综合探究”内容与教材其他内容有着较大的不同。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基本上都以呈现学科内容为主,辅以“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等栏目。而“综合探究”课则设置了四个栏目,而其中“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这三个栏目都凸显了实践性这一特征。

首先,“探究活动目标”强调实践性。《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课中,提出“观察和分析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现象”“提高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都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观察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其次,“探究活动建议”强调实践性。《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一课中,以“如何理解人大代表的作用”的议题提出“走访本地人大代表”,以“协商民主有什么优势”的议题提出“走访政协委员”“参加有关方面组织的对话协商活动”,以“我们怎样当家作主”为议题提出“从对所在社区的考察中搜集人民依法直接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积极表现”,这些探究活动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索真知。

再次,“探究路径参考”强调实践性。教材中的“探究路径参考”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探究主题+材料+设问”,一种是“探究主题+活动步骤”。《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一课中,探究一“窑洞对”就属于“探究主题+材料+设问”类型,第一个问题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思维活动。探究二“我们会参与”,提出了探究活动的步骤,即“选择要研究的问题——信息资料的搜集与研究——进一步思考——活动拓展”,这些步骤更是显性地要求学生要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展开思维活动深入思考、探究,并指导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因此,“探究路径参考”中两种类型的探究设计都要求将“实践活动”与“议题活动”相结合,彰显“综合探究”的实践性。

二、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综合探究课实施路径

(一)设计以实践性为基础的教学目标

新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而“综合探究”课强调实践性。因此,“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目标需要将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要求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相结合。笔者认为,“综合探究”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综合探究”课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综合探究”课程学习,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思想政治课是活动型学科课程,可以将学科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1]。“综合探究”课强调实践性。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迈向社会大课堂,将学科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第三,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设置“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探究活动目标”等方面统一要求,还要根据地方特色、校情、生情来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此,在《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教学目标设计中,笔者根据课程标准和“探究活动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福州地区老旧小区增设电梯情况,要求学生就福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针对“福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的实地考察、调查走访,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与优势,增强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认同,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社会实践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论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通过模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体验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合理建议,提高学生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二)创设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生活化情境

“实践活动+议题活动”是进行“综合探究”课学习的模式之一。在学习“综合探究”课之前,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布置课前实践作业。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课题自行组成学习小组,推出小组组长,制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步骤。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大课堂,进行课题探究,亲历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整理汇总自己的实践探究成果。在课堂上,小组代表汇报自己实践探究成果。教师以学生社会实践的探究成果作为生活化的情境,以学科内容为基础设置议题进行学科活动。创设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生活化情境,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面对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加强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在团结协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笔者以学生对福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的社会调查为基础,以“福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本课的情境线,针对学生在实地访谈中发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设置议学活动:可以向谁提意见和建议,并说明提交对象的原因和意见提交方式。学生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个话题感兴趣,课上又以他们实践活动成果设置情境探究活动,学生更能被情境吸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挖掘探究的深度,帮助学生找到了政治理论与现实生活的链接点,避免了课堂纯理论学习的枯燥性,引导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认同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了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

(三)设置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序列化议题活动

实施“实践活动+议题活动”模式的“综合探究”课,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社会实践,再以学生的社会实践为载体,结合“综合探究”课的学科内容设置议题,采用议题式教学法,设计序列化的议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综合探究”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使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议题活动的设置就要求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根据本课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认知的盲点等设计具有思辨性、梯度性的议学活动任务,逐步推进学生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的培养。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笔者设置总议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分设三个子议题。在子议题一“参与公共生活,感悟当家作主”中,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社会实践,展示福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受阻的原因。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是否可以为自己所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发声,结合课本相关知识说明原因。在子议题二“剖析制度保障,实现当家作主”中,设置问题:面对福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受阻问题,你可以向谁提出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从提交对象的主要任务、职责、权利等方面谈原因,说明意见提交方式,回答指向的制度有哪些。在学生回答问题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发问:有人提出,政治生活中的问题都应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通过投票解决,你是否赞同?你研究的问题是否适合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解决?说明理由。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明确了协商民主的价值。教师再进一步推进:结合实践探究,说明我国的政治制度在协调人民利益、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通过层层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辨能力。在子议题三“建箴言献良策,践行当家作主”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成果,要么模拟人大代表撰写议案,要么模拟政协委员写提案,要么针对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关于公开征求《福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与《福州市既有非住宅类建筑增设电梯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撰写《增设老旧小区电梯的建议书》。在模拟活动中,学生的政治素养得以提升,社会责任感得以培养。

(四)采用“求同”与“求异”相结合的课程评价

“综合探究”课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在进行课程评价时,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在评价标准上,笔者认为“综合探究”课在评价时要更加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应采用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评价,也就是将“求同”取向与“求是”取向相结合的验证思路[2]。即以政治学科的基本观点作为统一标准,关注学生在实践和课堂中是否能自觉地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是否能运用政治学科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综合探究”课实施实践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创造性地整合“综合探究”课内容

“综合探究”课基本上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归纳、提升与拓展。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建议”和“探究路径参考”的内容较多,如果每节的“综合探究”课都严格按照教材中内容面面俱到地实施教学,那么探究活动基本无法展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笔者认为,上好“综合探究”课就必须对教材中的探究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3]。

对于如何确定“综合探究”的主题,笔者认为有两个依据。一个是课程标准,另一个依据是学生情况。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基本能对学生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定的判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薄弱点设置综合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置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4]。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建议”提出四个议题,在每个议题中又分别布置了好几项的议学任务。在“探究路径参考”又设置了两个探究的内容。“探究活动建议”和“探究路径参考”中如此多的议题活动是无法在一节课中完成探究的。为了能高效地实施教学任务,笔者设置一项议题活动:面对福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受阻问题,你可以向谁提出意见和建议?请从提交对象职责、权利等方面谈原因,同时说明意见提交方式与指向的制度。通过这个议学活动能较好地整合“探究活动建议”中的四个议题内容,不仅能从宏观上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我国的政治制度,还能让学生在学科活动中更好地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对协商民主的优势了解甚少,笔者通过“有人提出,政治生活中的问题都应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通过投票解决,你是否赞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是否适合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解决?”课堂上,学生共同探究协商民主的价值,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实践活动+议题活动”的“综合探究”课避免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

“实践活动+议题活动”的“综合探究”课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设置议题活动,用学科知识探究并完成议题任务。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是单纯地展示学生实践活动,讨论实践活动中存在的现状与解决的措施。

结束语

对此,我们要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综合探究”课,在课前学生进行实践成果的汇报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把握好展示实践成果的时间和节奏,不能把“综合探究”课变成展示学生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陈磊,窦月玲.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思政融合共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7):72-74.

[3]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4):4-7.

[4]黄丽英.“综合探究”课实施路径的五个维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9):41-43.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思想政治课程落实‘社会责任教育的研究”(项目编号:FZ2021GH00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
野菜文化资源在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开发中的应用探索
传统节日文化中渗透语文味研究
试析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