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下高中生物试题的审题方式和解题路径探究

2024-06-21章凤玲

高考·上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高考

章凤玲

摘 要:高中生物教师为了适应新高考的改革方向,需要不断探寻审题与解题的方式与路径,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思辨能力,使他们更快地把握问题的关键,挖掘问题背后的内涵与要义,综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的解答。这将驱动学生高效、多维的思考,以良好的能力与素养迎接新高考的挑战,获得理想的成绩。本文对新高考下高中生物试题的审题方式和解题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物试题;审题方式;解题路径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命题建议”模块指出试题情境应尽量做到新颖、真实、科学、恰当,有一定的信息量和恰当的复杂度,能成为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载体。基于试题情境的设问应有清晰的层次和严谨的逻辑,指向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基于新课标的指示,教师应明白变革后的高考试题更强调学生基于不同的试题情境分析设问的层次与内在逻辑,把握知识应用的不同模式,综合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因此,教师探寻试题的审题方式及解题路径有着可行性与必要性,它将驱使学生以更良好的状态投身各种试题探究,明晰新高考下考核的重要形式,以良好的知识与技能经验储备迎接新高考,以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一、现阶段高中学生生物试题审题与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在生物试题审题方面主要存在审题速度过快及身体能力不足等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题目的数量比较多,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题。有些学生的做题速度较慢,所以为了保证完成所有题目,不得已加快审题的速度,这样就往往导致他们很难抓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或者隐藏信息,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使得答案存在着各种不足,准确率不高[1]。

其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重点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便涵盖了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及思辨能力。然而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较强的审题能力,难以对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清晰的认知,并回顾自身的知识体系,探寻问题解决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2]。审题能力不足便导致学生做题时可能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答案也往往出错,影响了学生考试的效度。

(二)解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在解答生物试题时,主要存在思维定式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审题后往往保持着固定的思维,出现固定的套路,循着题目中的信息,以传统的方式解答问题。有些试题是可以通过多元思考寻求最优解的,但是学生往往无法做到灵活解题,所以解题过程可能存在负重量大、过程繁杂等情况,解题过程也极容易出现各种小问题,以至于影响了解题的效率[3]。

二、新高考下高中生物试题的审题方式和解题路径探究

(一)审题方式:聚焦各项信息,多维审核

在推进学生掌握审题方式时,教师要让学生关注各项信息,如关键信息、隐藏信息、干扰信息等,多维审核。以此,学生便可以明晰试题考查的内容及方向,自主搜寻并罗列知识点,以完成解题。具体方式如下:

1.审核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是学生寻求解题突破口的重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试题中找到各种关键词,结合试题情境加以判断,确定考查的内容。后基于内容联想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以提升审题的技能[4]。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时,对细胞内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是重要考点。基于这一考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2022年淄博的三模试题作为案例,指导学生审核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这一题干信息看似十分繁杂,难以抓住重点,很多学生也难以读懂题目信息,但是只要抓住关键内容,便可以轻松排除正确选项,选出错误的说法。基于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结合题目分析所涉及的关键内容。比如:教师让学生抓住运输H+质子泵的第一类途径,总结概括第一个关键信息“P型质子泵消耗ATP的同时,自身将发生磷酸化并将H+泵出细胞”。基于第二类途径,学生可以总结概括“V型质子泵消耗ATP但不需要磷酸化将H+逆浓度梯度泵入细胞器”。基于第三类途径,学生可以总结概括“F型质子泵利用H+顺浓度梯度释放的势能并合成ATP”。基于以上所得的关键信息,学生可以确定这一题目所涉及的知识内涵包含了“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ATP的场所”“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等。以此,学生串联了课内知识,可以根据所得的关键信息解答题目,判断四个选项中的错误内容,以完成解题。

2.审核隐藏信息

部分生物高考试题并不会直接提出问题,而是将解题的信息隐藏在题干之中,通过图形、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学生不仔细审核题目中的信息,就很难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几遍题,充分挖掘题目中可能隐含的各种信息及内容,以确定审题的基本方向,这样才能够大幅提升解题的效率。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其中基于生物进化的各项证据推断生物进化的历程是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2023年浙江真题卷的试题作为案例,指导学生审核题目中的隐藏信息。

这一题目题干并没有有效信息,四个选项与题干内容关联不大,学生无法对应课内知识寻找解题突破口。对此,教师便要指导学生审核图表信息,挖掘隐含条件,以完成解题。题目中的图表是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由此可以推断它是属于生物进化方面的分子水平证据,以此自然得出A选项是正确的。又比如:图表中猩猩与人类同种蛋白质相关的DNA片段中,碱基序列的相同度低于大猩猩和黑猩猩,由此便可以推断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和黑猩猩,以此自然得出B选项正确。再如:图表中呈现的猩猩与黑猩猩同种蛋白质相关DNA片段的相似度高于黑猩猩与猩猩,这可以说明黑猩猩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更近,以此自然得出D选项不正确。总之,教师指导学生审题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关注图形或者图表,其中隐含着一些信息内容,是解题的突破口及关键。学生只有正确解读这些信息,才能明确解题的方向,以提升解题的实效性。

3.审核干扰信息

干扰信息将对学生做出正确判断、选择正确条件产生负面影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试题中不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干扰条件。学生只有在审题过程中提高警惕性,精准提炼并排除部分干扰信息,才能避免出现审题错误的情况[5]。因此,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关注一些可能存在的干扰信息,认真分析题目中的各项条件,确保自身作答的准确性。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2023年天津真题卷中的试题作为案例,指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干扰信息。

这一类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挑战性极大,因为它需要学生对各个选项中的各个信息进行充分思考,选择前后不一致的内容。如果一些学生掌握的生物实验探究内容不全面、不牢固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以至于无法选出前后不一致的内容。因此,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逐层解读各个题干,找到其中的干扰信息,以选择正确的答案。比如:选项A中指出模型构建法可用于研究DNA结构与减数分裂,其中的干扰信息是“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很多学生认为模型构建法可以用于研究减数分裂,但是是否能研究出其中的染色体变化有待考究。基于选项,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排除染色体变化这一信息。模型建构法是可以用于研究DNA结构与减数分裂,而染色体变化是减数分裂研究中的细小内容,模型建构法同样可以使用,所以可以确定模型建构法的运用前后一致。按照这样的方式排除干扰信息,将大幅提升学生解题的效率,避免出现混淆的情况。

(二)解题路径:强调知行结合,解有依据

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审题方式明晰了解题的突破口之后,教师还应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让其掌握解题方法,按步骤、有条理、符合逻辑地解答,让知识在解题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因此,教师要教授学生一定的解题方法,指导其运用解题技巧巧妙作答,让解题过程富有条理。

1.根据审题结果,明确解题思路

明确解题思路是学生富有条理、富有逻辑作答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审题结果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梳理解题思路,以完成作答。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从统整的角度指导学生厘清解题思路,即为何需要按照这样的思路解答,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解题过程也能体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时,其中有关于蛋白质相关知识的探究是一大考点。教师可以选入2022年全国三模的一道试题作为案例,指导学生有条理地作答。

这一题目属于“结论—依据”类的简答题,题目中直接给出了结论“外源ABA对甜高粱幼苗根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需要学生结合图表信息阐释科学家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也就是寻求外源ABA对甜高粱幼苗根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的原因。基于这一类的题目,教师就可以指引学生按照“结论—依据”的特点,明确以下解题思路:

第一步:得出结论。外源ABA对甜高粱幼苗根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第二步:分析原理。乙组与甲组相比、丁组与丙组相比,甜高粱幼苗根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致相当。

如上,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解答,便让整个解题过程更富有条理,能让解答的内容全面完善,避免出现回答不完全而丢分的现象,大幅提升了学生解题的效率。

2.根据解题过程,提炼解题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时,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解题过程,从中提炼解题模型,生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解题技巧。对此,教师指导学生解完题之后,要指引其总结反思,基于自身解题的过程提炼解题模型,进一步深化解题思维,实现高质高效的解题。

比如:科学实验探究是高中生物学的必考题,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时,不能直接传授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类题目的解题技巧,而是要指导学生先自主作答,而后根据自己的作答过程提炼解题模型,持续深化学生的解题效益。对此,教师可以出示2023年海南的一道实验真题作为案例,指导学生在解题中提炼解题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时,先要让他们依据自身已有的科学实验探究知识与技能基础,填写实验思路。而后教师再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身所填写的实验思路进行总结与讨论,不断优化自身的实验思路。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将根据题目中的相关信息确定实验操作的基本要点。比如: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将明白本次实验是要求对三种不同光照强度的白色光源,探究成花诱导完成后提高火龙果产量的最适合光照强度。根据这一实验探究方向,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便可以确定实验对象可以分为三组,成花诱导完成后,经过不同光照强度的白光处理相同时间到果实成熟时,分别测量三组不同火龙果的产量,产量最高组的光线对应最适合的光线强度,最终便可以完成实验。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也将逐渐摸索出较为清晰的实验思路。当学生总结了实验思路之后,教师再让各个小组以“填写实验思路的模板”为探究点,自主提炼相应的解题模型。学生之间经过讨论与交流,最终也得出了解决这一类实验题目的模型为“找出实验目的—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分组施加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完成实验”。

3.凭借思维导图,反哺知识建构

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时,还要鼓励学生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梳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基于题目完善知识框架与体系,反哺知识的建构。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将进一步明晰题目与所对应的知识点,能基于完整的知识结构寻求更为多元的问题解决方法,大幅提升解题的效率与质量,这样便能让学生的解题过程更加得心应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植物生长素》时,其中生长素作用部分对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影响是较大的。根据2023年山东卷中一道“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试题,其中重点探究的便是植物生长素作用的部位。教师在让学生解答这一题目时,便可以鼓励学生构建有关的知识导图,明确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重要条件,以提升问题解答的效率。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便将以富有逻辑的知识结构体系完成对问题的探寻,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大幅提升解题的效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高考的背景,高中生物教师重视审题方法及解题路径的探究是帮助学生更好面对高考挑战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的内容,寻求经典试题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及解题路径,大幅提升学生解答试题的效率与质量。文章先分析了现阶段高中学生生物试题审题与解题中存在的问题,而后对应问题,寻根纠错,从审题方式及解题路径两个方面出发,分别探寻了有效的实施路径。比如:从审题方式出发,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审核关键信息、隐藏信息及干扰信息;从解题路径出发,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审题结果明确解题思路,根据解题过程提炼解题模型,凭借思维导图反哺知识建构。以此,学生的审题与解题过程便更加富有体系,能够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审题,大幅提升解题的效果及质量,以增强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恩华.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智力,2022(34):56-59.

[2]包晓霞.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解题思维提升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1):139-141.

[3]肖天宸.高中生物教学在新高考改革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2.

[4]王紫兰.新高考政策下山东地区高中生物教辅出版使用调查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20.

[5]罗容.“3+1+2”新高考模式对重庆市永川区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及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新高考
因导引生 以生为本
以微专题为载体的地理新高考二轮复习策略探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物理选修课程建设
类文合观: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奠基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