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意义、困境及路径
2024-06-21郭建波
【摘 要】曲艺音乐历史悠久、形态丰富,有其独特的美育特质及内涵,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极佳素材。将曲艺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培养文化自信、丰富音乐审美、提升综合素养等意义。然而,受曲艺音乐教材、师资、学科认知不足等影响,曲艺音乐的传承及其育人功能逐步弱化,面临诸多困境。基于此,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加强中小学曲艺音乐教材建设,完善中小学曲艺音乐师资队伍,强化曲艺学科认知理念。
【关键词】曲艺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6-48-04
曲艺音乐是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遗产,对建设具有“中国符号”的艺术文化教育有重要意义。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要求统筹整合社会资源,让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让广大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2022年2月,在《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曲艺”被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由此可见,推进新时代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传统音乐文化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曲艺音乐早被纳入音乐教材及课堂教学,但成效并不明显。曲艺音乐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以及在新时代应如何构建和创新学校曲艺美育实践逻辑仍需进一步探究。
一、曲艺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培养文化自信
曲艺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如战国时期的“成相”、汉代的乐府诗、唐代的“变文”、宋元时期的“诸宫调”、明清时期的“弹词”等。[1]音乐在演变的过程中承载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历史信息,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曲艺音乐体现出丰富的地域性和文化多样性,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曲艺形式,如京韵大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河南坠子等。从艺术形式看,曲艺音乐通常采用歌唱、说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形成独特而多样的表演艺术。这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文化体验。从传统价值观的传承看,曲艺音乐在表演中往往融入传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起到了文化传承和教育的作用。这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并在学生中传递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从文学性和艺术性看,曲艺音乐的表演通常伴随着精致的文学作品,既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又有丰富的艺术表现,这使得曲艺音乐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而且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另外,曲艺音乐在表演中常常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反映社会百态、人情冷暖,这种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反思使曲艺音乐具有思想性和社会性。
总体而言,曲艺音乐通过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多元的文化形态、独特的表演形式,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被视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这种传统文化既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当代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深刻而有趣的文化体验。学习曲艺音乐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加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认同,从而培养文化自信心。这种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二)拓展音乐形式,丰富音乐审美
曲艺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不同于西方音乐的音乐形式,通过多样化的音乐体验,有助于拓宽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包容性。我国音乐教育受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影响,在教学中以常规化的歌曲作品、器乐作品为主导。曲艺音乐是以说、唱为主要手段来状物写景、倾诉感情、表达故事、刻画人物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兼具语言、声乐、乐器伴奏、服饰等元素。它虽然不像歌曲音乐和器乐音乐那样普遍流行,但是其构成也富含各种音乐形态,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四川清音等,它们在音乐形态上特色各异,若能加以利用,可以极大地丰富音乐教学。
以京韵大鼓为例,“演唱京韵大鼓的艺人有男有女,男者发声与京剧生角相似,女者全用本声且大都取低的音区和宽的音量”[2]。在伴奏乐器上有弹拨、弓弦、打击等类别,如弹拨乐器三弦、弓弦乐器四胡、打击乐器书鼓等。除此之外,京韵大鼓还有其自身的曲体结构及音阶形态。将这些要素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训练中,既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拓展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
(三)促进学科融合,提升综合素养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音乐教育不是技术操练,而是审美育人。[3]曲艺音乐不同于歌曲音乐和器乐音乐,它涵盖了音乐、文学、美术、历史等多个领域,有利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多方面的才能。
一是曲艺音乐通常涉及大量的说白和歌词,可以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曲艺音乐,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叙述技巧。二是曲艺音乐常常反映了历史背景、人物故事,可以作为历史教育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学习曲艺音乐,可以更生动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感受历史文化。三是曲艺音乐中常常融入地方文化和民俗元素,可以作为地理教育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曲艺音乐,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土人情,促进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四是曲艺表演中的服装、道具、舞美设计等都涉及美术元素,将美术融入曲艺音乐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五是曲艺音乐中涉及角色扮演、情感表达等元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等社会学概念。
二、曲艺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困境
(一)曲艺音乐教材建设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基础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断尝试将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纳入课程建设中,这对于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来看,在曲艺音乐教材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教材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曲艺音乐教材体系,包括基础知识、技巧训练、表演艺术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这导致教学难以有序推进,缺乏一个明确的学科框架。二是地方性特色不足,曲艺音乐在中国各地有着丰富的地方性特色,但一些教材未能充分挖掘和呈现各地曲艺音乐的独特文化元素,缺乏多样性和本土性。三是更新迭代速度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曲艺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演变。一些现有的教材更新迭代速度慢,未能及时反映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四是互动性和实践性不足,目前的曲艺音乐教材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实践性设计,仍停留在教唱层面的互动,在课堂中不能充分体现曲艺表演的丰富性。五是多媒体资源支持不足,曲艺音乐涉及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方面,需要结合多媒体技术提供更生动的支持,然而多数教材缺乏多媒体资源,影响了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全面理解。总之,曲艺音乐之丰富并非在音乐教材中简单地融入就能达成传承这一艺术形式的教学目标,而是要建设更加完善、立体的曲艺音乐教材。
(二)曲艺音乐师资不足
曲艺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需要专业的培训和学习。目前曲艺音乐专业在高等学校设置较少,培养出来的专业师资相对不足,难以满足中小学曲艺音乐教育的需求。中小学的曲艺音乐教学多数情况由音乐教师担任,大多数音乐教师并未专门学习过曲艺音乐,他们对于曲艺音乐的教学理念和技巧了解不足,在教学中主要依靠媒体资源,以歌曲教唱的方式传递。曲艺音乐是需要通过实践和传统的口传心授方式进行传承的,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有效地传授曲艺音乐的技能和表演艺术。有些中小学会与文艺团体或社区机构合作,邀请专业的曲艺音乐艺术家或团体到学校进行讲座、示范演出或授课,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曲艺音乐学习体验。但曲艺音乐艺术家并非学校在职人员,不能长期为学生授课,学生不能获得持续性的学习。另外,曲艺音乐艺术家虽然有卓越的曲艺音乐表演技术,但是并不代表他们能教好学生,因为教育不只是单方面的技术传递,还有对教学环境、课堂秩序、学生心理的把握与掌控,而这些都是非教师职业的教学人员所欠缺的。
(三)学科认知不足
目前,音乐教学以西方乐理知识、歌唱技巧、乐器演奏教学为主,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都比较欠缺。曲艺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地位不够明确,这导致师生对曲艺学科的认知不足。曲艺音乐虽然已经被纳入中小学音乐教材,但是由于教师对曲艺学科的认知不足,在教学中往往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歌曲教唱方法,缺乏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甚至一些教师认为曲艺教学与音乐教学没有区别,他们缺乏曲艺学科概念,缺乏曲艺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曲艺音乐的历史、流派、表演形式等。曲艺音乐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文化背景的了解是理解和教授曲艺音乐的重要基础。如果教师对相关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就无法深刻理解曲艺音乐的内涵和传统。教师对曲艺学科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学生自然也不会建立起对曲艺学科的认同。
三、曲艺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中小学曲艺音乐教材建设
曲艺音乐教材扮演着曲艺音乐教学的基石和支撑,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加强中小学曲艺音乐教材建设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研发与更新。应增加对曲艺音乐教材的研发与更新投入,建立完善的教材体系,鼓励相关专家学者、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参与,以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第二,注重地方性特色。在教材编写中应充分挖掘和呈现各地曲艺音乐的独特文化元素,强调地方性特色,以提高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趣和认同感。第三,增加互动性和实践性设计。通过设计互动性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曲艺音乐表演能力。第四,加大多媒体技术支持。应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曲艺音乐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支持,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资源,丰富学生对曲艺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第五,促进跨学科融合。将曲艺音乐与其他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既能够提高学科整合能力,也能够让学科知识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二)完善中小学曲艺音乐师资队伍
曲艺音乐师资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曲艺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备优秀专业技能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曲艺音乐教师,能够有效地传授曲艺音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激发学生对曲艺的兴趣和热情。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和艺术修养,而且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完善中小学曲艺音乐师资队伍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专业培训。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曲艺音乐专业培训机会,包括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等,以提高现有教师的曲艺音乐教学水平。第二,建立师资库。建立中小学曲艺音乐教育师资库,汇集各地的专业人才,为学校提供更多的选择。第三,鼓励学科交叉。鼓励音乐、文学、戏剧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参与曲艺音乐教学,通过学科交叉的方式拓宽师资来源。第四,设立专业学科。在教育体制中设立曲艺音乐等相关专业学科,制订相应的师资培养计划,培养更多专业的曲艺音乐教育人才。第五,加强地方文化传承。在地方政府和学校层面加强对曲艺音乐地方文化传承的支持,鼓励有传统曲艺背景的专业人才参与教育。第六,设立奖励机制。建立曲艺音乐教育师资奖励机制,鼓励优秀的教师参与曲艺音乐教学,提高他们的专业认同感。
(三)强化曲艺学科认知理念
曲艺音乐课程的有效开展与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管理者、教育者和学习者对曲艺学科的理解和认知水平的影响。教育管理者需在课程设计和资源分配上给予充分支持;教育者需要具备扎实的曲艺知识和教学技能,以确保内容传递和学习过程的质量;而学习者则需要对曲艺学科的意义有清晰的认识,积极参与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强化曲艺学科认知理念具体可从六个方面着手:第一,制定明确政策。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制定明确的政策,将曲艺学科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并为其提供专门的教学资源和支持。第二,推动课程改革。学校可以主动推动课程改革,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设曲艺音乐课程,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第三,开展专业教师培训。提供专业的曲艺音乐教师培训课程,以提高教师对曲艺学科的专业认知和教学水平。第四,开设选修课程。学校可以开设曲艺音乐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对曲艺学科的兴趣。第五,举办文化活动。组织曲艺音乐的文化活动,如演出、展览、比赛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接触曲艺的机会。第六,鼓励学术研究。支持曲艺音乐领域的学术研究,鼓励中小学音乐教师参与曲艺音乐学术研究,促进曲艺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
曲艺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艺术体裁,如歌曲、器乐曲等,但其丰富的艺术形态给予了音乐教育更深厚且广泛的意义。如今,美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曲艺音乐有其独特的美育特质及内涵,它既有丰富多元的音乐形态,又涵盖了文学、美术、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中小学美育的极佳素材。基础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将曲艺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教材资源、推动学科认知提升等措施,可以促使曲艺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总之,努力推动、完善曲艺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充分发挥曲艺音乐在新时代的美育价值,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对中小学艺术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国桢.中国曲艺音乐作品分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8:3-4.
[2]于会泳.曲艺音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5.
[3]郭声健,邓茜.让艺术教育回归“以美育人”本位[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0):90-97.
郭建波 / 萍乡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博士,从事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研究(萍乡 337055)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基于文化传承的‘曲艺音乐进中小学音乐课堂实践路径研究——以萍乡春锣为例”(SZUPXTY2021-1052);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美育视角下的乡村音乐教育OMO教学模式新样态研究”(22QN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