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商业银行的角色与定位
2024-06-21张伟
张伟
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2024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再到全国两会的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并指导发展实践。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与跃迁,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并与之相适应。随着信息、数据等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字化成为新质生产力变成现实的基本条件。为更好发挥金融对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提升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打通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堵点,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形成数字金融新模式、新业态。
商业银行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又进行了特别阐述,强调“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核心要素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权威阐述。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同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明确了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根本方向。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中国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的重要结果,是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出,也是生产力实现新跃迁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主力军。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金融业责无旁贷,商业银行能够、也必将能够发挥重大作用。服务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实现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与之相对应,为了使商业银行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银行领域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以便为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及自身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持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动能。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提升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1.科技金融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衍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新质生产力的现实体现。商业银行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重点和关键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与服务。
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监管部门应全力支持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例如,积极研究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进一步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此外,还将全力支持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并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作为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中的首篇大文章,科技金融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引导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根据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需求,针对性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2%,其中,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1%。
2.商业银行支持科技金融应加强风险管理与创新产品服务
商业银行在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向创新型企业提供贷款,商业银行有效降低了它们的融资成本,这不仅加快了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步伐,而且还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品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此外,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促进了经济的多样性,帮助这些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在支持科技创新及先进制造业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例如,工商银行设立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初步形成总分支网点四级联动的专业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春苗行动”,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强化“股贷债保”联动,加大专精特新贷款投放力度,激发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作用,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4.1%。建设银行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推出“科企融资链”,为企业创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各个阶段分别推出各类专属信贷产品。农业银行聚焦央企产业链“链长”,牵头对接央企供应链融资平台,利用“农银智链”等供应链服务平台,以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推动央企提升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能力。兴业银行则在绿色金融方面形成了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等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浙商银行则全面实施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工程,将科技金融作为全行重点战略业务之一,发布了《浙商银行科技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了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及37条工作措施,确保每年科技型企业融资规模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见上表)。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金融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金融监管机构应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商业银行则需要创新服务体系。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应推动完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金融监管机构应稳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制造业金融支持举措,指导金融机构落实落细各项政策要求,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支持力度,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与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为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风险类型,商业银行需建立更灵活综合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引入新的风险评估工具,加强对宏观经济趋势的监测,提高市场动态敏感度等。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推出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灵活的融资支付工具。此外,商业银行可以探索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创新产品。
深化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夯实赋能新质生产力“科技内核”
笔者认为,发展数字金融,深化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仍需要在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和培育商业银行数字基因等方面予以加强。
在完善顶层设计方面,当前,我国金融数据治理还存在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挖掘和利用相对滞后、数据权利边界不清等问题。应继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例如在推进数据流通体系建设方面,不断丰富和健全对数据要素的估值定价能力以及相关的收益分配机制等,出台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从国家层面建立数据的公共服务平台,打通税务、社保等数据,通过低定价,减少数据使用成本,提高数据使用效率。同时,银行之间也可以加强合作,依托各自优势,通过“消费场景+业务产品”“线上+线下”等模式,完善客户信息链条,进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实现合作方的双赢。对于金融机构内部来说,也应该统一建设标准,整合内部数据资源。例如在数据采集方面,建立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数据治理体系,明确系统间数据交换的流程和标准,实现各类数据的有效共享。
在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方面,一方面,未来商业银行仍须继续加大技术投入。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银行业IT投入规模达到4000亿元,同比增长24.6%,未来仍须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规模的银行应有不同的选择,比如大中型银行应该保持自身的核心技术,加大投入,自建系统,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即大型银行练好内功才是长久之计。而中小型银行则可以考虑将部分业务外包或与其他平台公司合作,打造自身在其他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继续加强培育技术人才。随着数字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入,行业对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然而,由于培养周期较长且金融科技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短期内金融科技人才仍将面临较大的供给缺口。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加强培育技术人才,为数字化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数字金融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培育商业银行数字基因方面,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对业务及其战略进行数字化改造,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型,甚至颠覆。一是要遵循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从用户视角出发,重新构建业务的底层逻辑,以适应数字化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按照新的底层业务逻辑,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优化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实践中,金融机构可以借鉴技术公司、平台企业等优秀经验,依托数字技术,将金融服务嵌入人们生活场景和企业产业生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基于用户特征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产品、服务,实现精准获客、精准营销、精准风控等。
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强化商业银行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
1.新型生产关系要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来进行调整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根植于物质资料生产和发展的变革之中。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着一定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要求,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更替变化。这也包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某些方面或某些具体存在形式进行必要的变革和不断完善。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它就积极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它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时,生产关系就要变革,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的重点突破不断推动而形成的,它的发展同样需要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社会制度的支撑。因此,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必须形成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是动态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也处于不断的变动中。我国需要立足长远,以战略眼光改革生产关系,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迅速形成和发展。对于金融领域来说,需要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构建全新的现代金融体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资金要求。
2.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为商业银行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为金融领域塑造新型生产关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一方面,通过金融监管机构改革,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本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统筹优化了中央、地方监管体制,提升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能力。在党中央层面,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与中央金融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将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划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在地方层面,形成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从制度上解决了过去地方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
另一方面,明确金融领域具体改革方向与内容,最大幅度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次金融监管改革在具体方面拥有多达十多项重要举措。同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对具体的发展领域给出了明确方向。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此外,此次改革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将投资者保护工作一揽子纳入综合监管,将有助于相关金融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大力推动财富管理领域的经营边界和创新发展。
3.打通数字化发展的堵点是商业银行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由于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因此新质生产力具有新的要素构成与发展路径。对现有生产关系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劳动资料的数字化对现有生产过程的管理模式以及制度建设带来的挑战。同时,劳动对象与劳动成果的虚拟化形式也要求在流通、交换和分配等环节中及机制里作出一定变革。
事实上,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创新都一直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赋予生产力更多的时代特征、科技含量和创新内涵,使之呈现出与传统生产力不同的面貌。例如,2023年初,OpenAI引爆全球科技圈,发布了一个全新的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2024年初,OpenAI又发布了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Sora可以快速制作长达一分钟的视频,这意味着继文本、图像之后,OpenAI将其先进的AI技术拓展到了视频领域,实现了对生成式AI主流模型的全覆盖。尽管AI的应用仍处在初级阶段,但对于影视、游戏、广告等这些行业来说,由于强力内容生产工具的出现,对于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作用明显,甚至可以助力行业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增加公司收入。因此,面向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对数字化的支持及自身的数字化建设,是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点。然而,目前在生产关系上还存在一些痛点、堵点和卡点,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持续提高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尤其是针对痛点、堵点和卡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通过加强统筹协调,解决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实际问题。
具体来看,要形成能高效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提升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打通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痛点、堵点和卡点,强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_张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