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转型金融发展

2024-06-21张明哲

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 2024年5期
关键词:高碳新质转型

张明哲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新质生产力既包括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等。当前,煤电、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高碳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力,从高碳向低碳或近零碳的转型属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部分,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商业银行实践,尝试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分析转型金融的“新质”特征和发展前景,最后提出健全转型金融生态圈的思考。

转型金融的“新质”特征

2019年以来,转型金融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不同国家、地区和机构先后有不同的界定。根据2022年《G20转型金融框架》,转型金融框架包括五大支柱(界定标准、披露要求、金融工具、激励机制和公正转型)和22项原则。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分析,转型金融是以低碳转型技术创新为引领,帮助传统高碳行业渐进有序向低碳或零碳转型,最终实现双碳目标的高质量金融服务。从内涵上分析,转型金融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新质”特征:

一是新理念。对于煤炭、煤电、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传统碳密集行业,从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角度,这些行业并不会很快最终消失,而是会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改造升级,并发挥一定的保障作用。比如,当前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将退居为重要能源之一,未来将更多发挥电力调峰和能源安全的保障作用。根据《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研究,2060年我国煤炭消费将降低至3.8亿吨,在一次能源中占比降低至5%,煤电占发电装机比例降低至6%。发展转型金融,不必谈煤色变,而要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理念,科学理性认识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渐进有序支持传统行业从“棕”变“绿”。

二是新标准。当前,我国建立了绿色贷款、绿色融资、气候融资、绿色债券等系列标准,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指导,但仍然缺乏明确统一的转型金融标准,包括转型目录、分类方法、统计标准等。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为绿色贷款、绿色融资及转型金融的标准制定及修订提供重要依据。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快研究转型金融标准。据了解,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出台农业、钢铁、建材、煤电等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不管是“分类目录法”,还是“指导原则法”,转型金融标准都将有助于市场主体识别转型活动。预计未来人民银行等部门将明确转型金融新标准,为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提供指导。

三是新技术。传统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快减碳、降碳、固碳等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2023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包括清洁高效煤电、煤电机组快速启停及深度调峰、大型燃气机组国产化及灵活调峰、低碳零碳钢铁冶炼示范、CCUS示范项目、二氧化碳先进高效捕集等技术应用,今年公布了首批47个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比如,我国连续15年布局研发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供电煤耗最低可以达到263克每千瓦时,位居全球先进水平,可有效节能降碳。钢铁行业电弧炉技术是比较成熟的降碳方式,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吨钢碳排放大约相当于高炉工艺的四分之一左右;此外,氢能冶钢、CCUS等都属于钢铁减碳新技术,未来有待于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边际成本。

四是新产品。近年来,国内外金融机构先后创新了转型债券、低碳转型公司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融资、碳核算等转型金融工具,支持传统高碳企业低碳转型。比如,可持续发展挂钩融资,基于不同行业技术路径的前瞻性研判,科学合理设定以低碳转型为目标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SPT),采取激励约束机制,帮助转型企业减排行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合作,为超过4000户企业客户提供碳核算服务,并将碳核算融入客户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流程中,帮助客户进行低碳转型。

五是新披露。人民银行等七部门文件提出,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近期,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要求披露主体积极通过改进工艺、升级生产设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生产能效等措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为避免“假转型”风险,未来按照可衡量、可报告、可核查等原则,强化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在碳排放、高碳资产敞口、资金使用情况、转型目标实现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比如,兴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披露了两高行业的风险敞口及变化。

六是新生态。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转型金融的发展,需要调整相应的生产关系,建立健全符合低碳转型方向的新生态。比如,转型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机构,在碳核算方法、技术演进路线、技术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提供符合转型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帮助融资企业成功转型。

转型金融发展的机遇

从监管机构、主管部门、商业银行等多个维度分析,当前转型金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面临着难得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为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增长点。

第一,监管部门明确支持发展转型金融。近日,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湖州、重庆、天津、上海等地出台了地方转型金融目录。比如,浙江湖州因地制宜制定了纺织、造纸、化工、化纤、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9大行业、37个细分行业在内的《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明确了161项低碳技术转型路径,为当地金融机构发展转型金融提供重要指导。

第二,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包括绿色低碳技术革命、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等方式,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比如,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包括7类一级目录、31类二级目录、246类三级目录,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提供了重要方向;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发挥能效标杆引领作用和基准约束作用,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的具体路径。

第三,许多商业银行从产品创新、课题研究、风险管理等角度积极探索转型金融。比如,中国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公正转型贷款等产品,为传统碳密集行业中具有显著气候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根据研究,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等高碳行业转型所需要的融资总量,可能是“纯绿金融”融资量的数倍。2023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30.8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例约13%,其他贷款中需要低碳转型的项目未来可由转型金融支持,这将成为金融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

主要上市银行2023年年报、社会责任报告等公开资料显示,转型金融已成为金融机构关注重点之一。一方面,一些银行明确提出支持低碳转型。比如,兴业银行年报披露其加强对符合低碳转型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传统产业细分领域的授信支持,建立“能耗+技术”绿色评价体系,加强对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传统产业领域碳减排业务的授信支持。邮储银行年报明确积极探索转型金融,落地多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融资、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可持续发展挂钩+数字人民币”贷款、首笔公正转型贷款等业务。中国银行年报披露其积极参加转型金融相关课题研究。另一方面,一些银行高度关注气候转型风险,开展气候转型风险压力测试,动态调整资产结构或风险敞口,前瞻管控转型风险。比如,招商银行年报披露其将在玻璃、纺织化纤、合成材料制造、钢贸、钢铁(长流程)、基础化工、化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煤化工、煤炭等14个行业实行名单制差异化管理,2023年末全口径风险敞口2341.60亿元,较年初减少86.72亿元。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分析,转型金融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发展转型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未来应该紧抓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发挥创新优势,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持续健全转型金融生态圈

在气候变化语境下,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并且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未来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创新引领,加大对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等新质生产力的金融支持,持续健全转型金融生态圈。

第一,健全顶层设计,积极拥抱转型金融。当前,我国大部分银行已建立比较健全的绿色金融体系,但是对于转型金融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个别银行可能还处于观望阶段。考虑到国家政策和监管部门已经明确支持转型金融,且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等政策,未来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拥抱转型金融,将转型金融放到和绿色金融同等重要的地位,比如,将绿色金融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调整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委员会或者领导小组,从治理、战略、政策制度、风险管理等方面自上而下系统推动转型金融发展。

第二,强化科技创新,制定低碳转型路线图。低碳转型是动态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于高碳标准的界定也是不同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是科技创新,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研发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低碳转型技术。比如,钢铁行业完全使用氢气炼钢的话,可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但是目前氢能炼铁工艺成本比传统高炉冶炼工艺至少高5倍以上,未来应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制氢成本。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定期更新绿色低碳转型适用先进技术工艺路线和目录。商业银行应深化细分行业研究,加大对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绿色低碳技术工艺、示范工程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第三,加强产品服务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当前,转型金融以信贷、债券为主,产品结构和发展规模仍处于起步阶段。此外,可持续发展挂钩融资等转型金融产品面临的挑战之一,针对不同行业合理设置KPI、SPT等指标。未来应加强银行、企业、第三方认证公司、行业协会等多方合作交流,将碳排放、转型计划等指标纳入KPI中,确定有约束力的转型指标,引入奖惩机制,鼓励其努力实现减排目标。此外,还应积极创新股权类融资工具、风险缓释工具等产品。

第四,准确充分披露信息,接受外部监督。当前,高碳行业碳排放、商业银行高碳行业风险敞口等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企业有疑虑,担心影响银企合作。未来应加强国际交流,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充分、透明和准确披露碳排放、风险敞口、压力测试等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积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将外部压力变成动力,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猜你喜欢

高碳新质转型
寻找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经济增长与高碳排放脱钩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转型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