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2024-06-21杨志娟
杨志娟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曾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其中,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心理素质,自信心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能鼓舞人去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经调研发现,乡村小学的学生一方面受地域所限,能参与的社会文化生活较少,另一方面家长普遍学历不高,多从事制造业,工作时间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多为传承祖辈,信奉管教,而忽略沟通,看重结果,而忽视培养,多数乡村孩子的生活简朴,阅读量少,没有兴趣特长的培养与发展,在这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乡村孩子与城市学生相比,更缺乏自信。若要改变此种现状,乡村小学可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积极发挥德育导师全员育人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学科渗透心理知识,巧用互联网平台,发挥家长学校的专业指导作用,建立起育人共同体,形成教育正向合力,培育学生自信心。
一、学科渗透,随文阅读,树立自信
在学生成长中,学校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无疑又是重中之重,纵观小学语文课文,不同年级中有多篇文章蕴含着培育自信的教育素材,巧妙渗透,日积月累,就能润物无声般帮助学生渐渐树立起自信。
(一)品读中培养辩证听取评价的思维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自信的学生往往会更在意他人的评价,甚至因为他人片面的、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一些评价而情绪低落,妄自菲薄。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冷静面对,客观分析,正确看待自己。《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讲述的故事就能为学生打开心结,拨开迷雾。教学中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小骆驼听到小红马说它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很难看时的委屈,并在学生感同身受时,引导思考:骆驼妈妈看出了小骆驼的心事,怎么做的?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明白了什么?最后品味小骆驼的感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在这样层层推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学会不过度在乎他人的眼光、态度,摆脱“聚光灯”心理效应,学会坦然面对,从容应答,逐步树立起自信心,达到不受外界干扰,乐观自信学习、生活的成效。
(二)思索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在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认识到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手指》一文讲述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学此文时教师可随文渗透自信教育,可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边读书边标画相关语句,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悟五根手指各自有长处和短处,然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喜欢哪一根手指?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观点碰撞中发现不同的同学喜欢的手指是不同的,每一根都有其自身的价值,类比于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
(三)感动中坚信自己的能力
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则是培育自信,励志教育得很好素材,文中写道:“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要开花,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百合开花的历程充满艰辛,它百折不挠,无惧野草和蜂蝶的鄙夷,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迎风生长,终于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些语句令学生感动。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有感而发,联系自我,谈谈自己的理想,设想实现理想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再结合课文,说说从百合身上汲取了哪些力量,从而让学生明白成功之路并不平坦,要学会始终坚信自己的能力,坚信每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拥有自信,奋勇向前,梦想终会实现。
二、全员育人,导师引领,激发自信
研究表明,经常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赏的孩子会更自信,更阳光开朗,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若对学生积极关注,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优点等,并给予热情的表扬,就能温暖学生的童年生活,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全员育人,导师引领的教育模式有效弥补了班主任管理学生过多,精力不够的不足,每位导师负责十位左右学生的学业、思想、心理等的辅导,更有利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进行激励,激发自信。
(一)塑造阳光的外在形象
在人际交往中,外在形象也直接影响自信的建立。在乡村小学,家长工作大多早出晚归,只要孩子健康就好,很少注意对孩子养成得体的仪表进行教育。德育导师的工作是全面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衣食住行,当然也在其中。导师们可结合文明校园的创建,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八礼”,帮助孩子学习整理仪容,通过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的学习,优雅学生的举止,文明学生的言行。整洁得体的衣着打扮,文明有礼的言谈,大方文雅的举止,塑造的不仅是学生阳光活泼的外在形象,也提升了学生内在的自信程度。
(二)教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学生由于年龄小,经验少,遇到困难容易慌乱,情急之下更易导致出错或失败。而反复的挫折体验会让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颓废情绪就会悄然而生,进而发展成为自我否定,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导师可在日常辅导中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以名言激励,当学生没有自信,失去斗志时,建议学生默默对自己说:“梅花香自苦寒来”“风雨后才能见彩虹”“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每个人的成功都来之不易,经历失败,更要保持自信。教会学生坚持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动摇了,想放弃了,就默念“我可以的”“我能行的”“成功就在前方等我啦”等积极心理暗示的话语、做法,以此让学生保持自信,坚持前行。
(三)规划最佳的成长之路
德育导师较之班主任所带学生数量少,谈心机会多的优势,可潜心观察学生,在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理念下,就能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特长或兴趣点,然后恰当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体验成功,更多的鼓励和赞美学生,多次的成功体验能催生学生的自信。在此基础上,导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长,规划人生,必要的成功憧憬能增强学生的斗志,激励学生以点带面,一点一点地进步,形成良性循环,让自信心倍增。
三、借助网络,拓宽视野,点燃自信
乡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学生能参与的社交活动较少,身边能真实感受、采访、学习行业的榜样楷模相对单一,而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就能缩小差距,拉近时空,弥补乡村教育的这一短板,让学生感受到外面世界精彩的同时丰盈自我,提升自我,在成长为更优秀自己的历程中也将越来越自信。
(一)阅读名人传记,汲取力量
历史告诉我们,艰苦的环境一样能培育人才,读书能改变命运,当我们将这些道理告诉学生,这样的说教是苍白的,不能打动学生,也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信。而通过名人传记的阅读,在互联网中看到名人成才的奋斗历程,真实的故事,生动的话语,坚韧的意志,自信的拼搏,更能触动学生的情感,积极运用好“名人效应”,能激发学生学习、效仿的热情,在敬佩名人的执着中汲取力量,自信心也油然而生。
(二)与同龄人携手,缩小差距
乡村孩子的不自信,往往是在与优秀的同龄人比较之后产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会对未知的不可预期的事更容易感到焦虑和不自信。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殆。教育中就应该让学生感知到同龄人的发展。那么,互联网就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能让乡村的孩子知道同龄人都在学什么,做什么,从而避免产生被时代抛弃,城乡差距过大,与同龄人没有共同话题的尴尬。同时多与自信的人接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影响,慢慢拥有尝试突破自己的勇气和自信,也能让乡村的学生明白,不管身处何处,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只要愿意学,在乡村一样可以成才,自信心自然就足了。
(三)参与社交活动,展示自我
渴望成功是人的天性,年幼的孩子同样如此。自信心与成功又是相辅相成的,拥有了自信心就更容易获得成功,而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又会让人倍增自信心。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各类教育平台的APP、报纸杂志社的公众号下载便捷灵活,许多竞赛活动线下线上同步举行,为乡村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大展示自我的平台。德育导师们可积极根据受导学生的兴趣及特长,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组织的各类征文、绘画、书法、劳动技能等的比赛,广泛参与,收到反馈后积极改进,不急不躁,坚持不懈,努力完善,相信总会有收获,一次次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必定能点燃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不断超越自我。
四、家校联动,培训家长,提升自信
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学校积极推进各项教育举措,激发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家长如果能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中不打击孩子,而是积极鼓励,给予各项支持,无疑对提升学生自信心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此时,学校可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的专业指导作用,辐射社区,通过班级QQ群、入户家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将科学有效提升学生自信心的方法分享给家长。
(一)建议家长尊重孩子的话语权
乡村地区家长多秉承传统教育方法,认同于老一辈管教孩子的方式,与孩子的交流多以命令式,会要求孩子做到听话本分。缺少平等交流,家长一言堂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压抑,产生无力感,渐渐滋生自卑情绪。此时,德育导师可建议家长学习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学会交流中不随意打断孩子的陈述,当孩子有新奇的想法及时肯定表扬,同时相信孩子,敢于、乐于给孩子自己做选择、做决定的机会,引导家长认识到被认同、被重视的体验,会催生孩子的自信,并鼓励家长落实于行动。
(二)引导家长保证孩子的家庭地位
在家访中,我们能感受到乡村家庭中家长的自我意识很强,一家之主的地位很明显,常常凌驾于孩子之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一心读书,而家中事务不允许参与,没有家庭地位,其实这样做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德育导师可与家长深谈,建议家长让孩子偶尔当当家,一起参与家务劳动,一起照顾家人,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在劳动、付出中体验自己对家庭的重要作用,能给家人带来温暖,给家庭创造希望,这样积极的体验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有了自信就能更好地发展。
(三)推荐家长设立孩子专属的展览区
成功的体验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一心理知识要积极普及给每一位家长,并帮助家长在家庭布置中做一些小改变,将孩子的成功可视化,如推荐家长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孩子的涂鸦之作、奖状等,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以及他的收藏,由此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培养孩子特长,因为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培养乡村孩子的自信心不仅要因地制宜,还要因材施教,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更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专业引领作用,改变家长传统的育儿理念,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德育导师育人的优势,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及特长,乐于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成功的体验催生学生的自信,家校社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一定能呵护学生成长,提升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