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

2024-06-20耿灿代小红奥紫媛

高教学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新时代实践

耿灿 代小红 奥紫媛

摘  要:新时代医学生承担着储备专业知识和掌握医学人文素养的双重任务,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合到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体系中,对培养新时期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要全方位解读伟大抗疫精神,发扬多渠道理论,多方位开展更全面多元的医学实践,积极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合到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去,转化升华,全面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强大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医学人文;实践;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6-0075-04

Abstract: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undertake the dual task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reserve and mastering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rain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by integrating the great spirit of combat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into the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training system.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lly interpret the great spirit of combat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carry forward the multi-channel theory, carry out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iversified medical practice in multiple directions, actively integrate the great spirit of combat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transform and sublimate,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make a strong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Keywords: new era; great spirit of combat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medical humanities; practice; training system

2020年伊始,突发的新型冠状感染疫情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面对疫情,我们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共同塑造了伟大抗疫精神。许多令人动情的故事涌现于这场“流行病学”战役中,这些温情和伟大抗疫精神,是大学生生动宝贵的学习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昂首阔步,奋进新时代,人们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也随之变得广泛:患者除了希望治愈疾病外,也期待着获得来自医务工作者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文关怀,即“左手科技,右手人文”。站在新时代潮头,医学生使命在肩,促进健康中国繁荣发展的责任要时刻谨记于心,对于医学领域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扎实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还有医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对于积极促进新时代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伟大抗疫精神融合到医学生人文医学素养培养体系中意义非凡。

一  伟大抗疫精神所蕴含的内在价值

(一)  伟大抗疫精神内涵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面对始料未及的新冠感染疫情,我国聚焦患者、专家、资源和救治并以此为抗疫重点,绝不遗漏、不放弃任何患者,竭尽所能、举国之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医护工作人员秉持“无歧视、无偏见”的原则,为隔离者送去温暖,真正做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生动写照,更是仁爱精神的深刻证明,是人文精神的最佳体现。

“举国上下,同心同德”的团结伟力。面对始料未及的新冠感染疫情,各地各级政府、人民通力配合,大力支持,以“中国速度”建成方舱、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中央隔离病房,全国各地勠力同心,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基层党员、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武警官兵、科研人员和志愿者等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同心协力打赢防疫战。这种同舟共济的团结力量,使人们能够依靠医疗让自己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舍生忘死,一往无前”的顽强意志。面对始料未及的新冠感染疫情,无数医护工作者冲锋在前,创造着身体与心理的极限,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担当筑起了一座名为守护的“钢铁长城”。数不胜数的抗疫英雄全力以赴,舍小家、守大家,他们的行动展现的不仅仅是医者仁爱的精神,更是浓厚的人文情怀。

“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实践品格。面对始料未及的新冠感染疫情,我国严防严控,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原则,实施了一系列科学防疫措施,如:绿色编码识别和疫苗开发等。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对科学精神的敬畏与颂扬贯穿始终。这种精神是坚定人们心理自信和行动的向导,引领着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并满足社会需要、维护生命健康安全、维护价值尊严的伟大人文实践。

“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面对始料未及的新冠感染疫情,我国在第一时间就向人民和世界公布了诊疗方案和预防控制方案,并在取得卓著成效后秉持着“与子同袍”的情谊,不遗余力地帮助各国伙伴:分享防疫经验、捐款、派出医疗团队专家等,提供人道主义的全面援助。这体现了我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同胞情怀和热爱无疆的社会道德。

(二)  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内蕴

在重大疫病防控斗争中凝聚和熔铸的中国伟大抗疫精神是时代的精华,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精神在与新冠感染疫情的战斗中得到锻炼,又在锻炼中得到升华。这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在推动防疫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中,充分彰显了时代价值,抵制污名化、标签化、政治化等论调,同心协力,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振奋人心,坚定我们战胜疫病的决心,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抗疫情,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历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中国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人民在“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面前留下的“中国答卷”,闪耀在人类发展史中,展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中华民族精神和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指出,中国人民“以牺牲了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点燃了胜利的曙光,让世界各国团结一心,战胜疫情!因此,阐述好抗疫途中的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伟大抗疫精神,对于汇聚人类共识,凝聚世界力量,共同战胜疫病具有积极且重要的世界性意义。

二  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  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医学人文素养,是指内化于医学领域,通过医学活动表现出来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文理念。医学人文基础教育不是只关注“疾病”本身,而是强调以患者为先,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具备先人后己的品格是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养成,逐渐转化为人文精神的行为实现了从工具性到人性的转变,使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素养的形成于医学实践。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医务工作者更进一步的要求,即专业诊疗知识要更扎实、人文医疗素养要更深厚。据目前调查而言,我国的许多高等医药院校在人文学科培养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医学人文教育不注重重点,忽视人文学科理念;二是医学人文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建设不全面,课程内容相对薄弱,相关课程相对较少,甚至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类似;三是医院教师缺少大量实践性的医学人文基础教育,对医学生的培养无法起到示范作用;四是过于注重经济收益和现实治疗效果,缺少对患者的情感安慰、心理引导、人文关怀。以上种种问题都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起到了阻滞作用,不利于我国高端医学技术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从而减缓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二)  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目前,世界防疫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将面临长期常态化防控的挑战和巨大压力。同时,中国正向健康发展全面多方位深入。在新的形势下,医护人员建设队伍需要更高的要求,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既要有扎实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业务水平,又要有更深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三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人文医学培养的策略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作为新时代医学生,要坚定理想,稳定心态,坚定信念,方能有所建树,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大有作为。伟大抗疫精神已融入我们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各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将其融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医学素质中,使其成为医学生全面推进我国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  深入认识医学人文精神与伟大抗疫精神内涵

在2020年疫情初发之际,我们党高度重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践行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大国责任与担当。“非常时期,非常之事,非常应对”,即使受到经济等利益的诱惑,始终坚持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42 000名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救治患者,照顾每一位感染者,诊治每一位病人。全国人民同心协力,牢牢筑起防控疫情之桥。疫情防控胜利取得的果实是人民战争的必然胜利,是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指导思想的必然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医学高校必须从全、从深解读这一伟大精神,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让医学生体会伟大抗疫精神的丰富时代性与深刻内涵。医务人员要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勇往直前,筑起常态化防控疫情的社会大防线,全面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确保宏伟目标成为美丽现实。

(二)  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内核之中

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从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方面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内在精神素养的培养,让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应以在医患沟通、临床实践等实际医疗活动中融入对医德医风、医学人文素养的认识为基点,培养医学生职业品格、责任担当及医患沟通技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厚植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将伟大抗疫精神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外化为行动意识。

新冠感染疫情暴发以来,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冲在一线。给患者以家人般的温暖,给予其极大的人文关怀,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在这场伟大斗争实践——抗疫中,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把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到特色鲜明的文化党团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中去将是各大医学院校的工作方向,通过在线教育与线下组织相结合的多元方式,用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身边抗疫典范的实际行动感召医学生,帮助医学生们将这一精神内化,进而逐步构成统一的态度体系,从而使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框架中深化对伟大抗疫精神所体现的人文素养的认识。

(三)  将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医疗实践外化人文医学素养自觉的行动指导

秉持伟大抗疫精神与培养医学人文素养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高等医学院校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让学生深刻把握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完成从理解精神到践行精神的高质量跃升。在医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各位老师要不断创新研发不同的教学方法,可采用角色扮演,即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等方式,让医学生深入体会伟大抗疫精神中所展现出的医学人文素养的内涵。除此之外,在医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在实验结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人性化地对待所用实验动物,在系统解剖、局部解剖、断层解剖过程中,开展致敬大体先生(无语良师)的人体解剖学人文关怀式,使医学人文教育得以生动践行。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医学生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更要注重与患者本身深入沟通交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指导老师可通过示范模式完成对学生的人文培养。各医学高校可通过推进实践活动,让伟大抗疫精神逐步外化为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自觉行动。

在传统医学教育中,往往对医学人文学科重视不足,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厚重学业压力下,医学生很少选择积极探索研究人文学科知识。疫情防控期间,在全国防疫氛围的鼓舞及临床教师实践的引导下,无数医学生坚守岗位,关爱无国界医护人员,见证了他们的辛勤耕耘,各地医学和人文教育也实现了由“静态学习”向“沉浸式学习”的巨大转变。新冠感染疫情防控为医学人文教育创造了机会,将语言知识、临床实践经验、舆论虚拟世界有机融合,激发了他们对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巨大热情和经验学习的主动性。此时,教师给予适度引导,医学人文教育才可以从被动利益过渡到主动,建立“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医学生积极参与医学人文教育进程,通过写诗、作曲、拍摄视频等方式热情宣传医务工作者光荣事迹,向临床一线奋斗的白衣战士致敬,教学效果得到明显好转。

此外,大部分学生的大学生活都在城市校园里度过,在校期间深入接触基层群众,了解农村社会的机会很少。通过“青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走向基层,走近农民,对农民生活现状和农村社会状况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他们深刻体会到农民从事生产活动的艰苦与辛劳,了解到农村社会在医疗、文化、科技等方面与城市的差距及农村留守群体的生活现状,认识到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大学生从校园走向基层,面对广大农民,才能真正深切地体会到和平的民情和淳朴的民风,才能真正感受到农民对先进文化、财富、健康的期待与渴望,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简单的友谊和担在医学生肩上的重任。社会是人生的表演舞台,也是人文素质培养的生动课堂。文化、科技、卫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积极促进了全科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培育,使学生深入社会,面向民众,同时对健康中国战略,分级诊疗也大有裨益。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均文化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人民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体系的第一驱动力,既要具备过硬的技术知识,也要具备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伟大抗疫精神深刻体现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内在含义,将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与伟大抗疫精神相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四  伟大抗疫精神与医学人文素养培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一)  伟大抗疫精神点燃医学生理想信念之火

理想和信念对于人、国家、民族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当代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的前途、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希望紧密相连。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伟大抗疫精神不但使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了新的时代内核,也极大地丰富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精神因素。将伟大抗疫精神深刻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将在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发挥重要价值,而且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菲价值和重要性。遵循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引导青年学生的理想。从另一角度来看,伟大抗疫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将为青少年的“三观”教育与实践提供重要导向。实际表明,打开广大青年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总开关”的关键一环就是积极促进理想信念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进入期”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对青年寄予殷切希望,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伟大抗疫精神以实践性作为本源,而它所蕴含的信念,是人们在思想领域中能够率先行动、转化、创造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  伟大抗疫精神引领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价值观代表着人们思想的价值内核,对身边事物的欣赏和价值取向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与疫情作斗争的伟大实践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而且证明了团结民心不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非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源不断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是凝心聚力的“强效剂”。“三观”政治教育教学带来新要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伟大防疫精神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效地融合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作用提供有力支持。

(三)  伟大抗疫精神构建医学生美好精神家园

每个个体都需要有放置和寄托自己思想情感和生命体验的精神家园,并将其建立在民族国家力量凝聚的共享精神家园基础之上。在构建广大青年学生精神家园过程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伟大抗疫精神,运用伟大抗疫精神来构建青年学生的美好精神家园,是新时代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

在新文科医学与文学结合的背景下,医学院校必须加强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拥有宽广胸怀,倡导仁爱医德,成为百姓们“够得到”的医生,全面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五  结束语

随着新冠感染疫情席卷全球,我们在同心抗疫的同时深刻且清醒地认识到,战“疫”,是一场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负责、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的全员战斗。“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秉承的是中华民族“天下一家”的理念,我们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也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这场人人都是参与者、战斗员的战“疫”中,中国靠实际行动彰显“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用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医学生开阔国际格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深刻表明,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的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矢志不渝的践行者。齐心协力为推动全球抗疫合作开启“命运与共”的新征程。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医学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践行者,承载国家医学事业发展的未来,在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汲取伟大抗疫精神的精神养分,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健康梦”的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仪,王良滨,赵丽.抗疫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4):447-450.

[2] 兰候翠,龚雪艳,李瑾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医学人文素养培育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6):75-77.

[3] 夏清,郭长江.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策略探析[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5):50-52.

[4] 王庆云.论抗疫精神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6):113-118.

[5] 曾益新:弘扬抗疫精神 加强医学人文建设[J].中国医学人文,2020,6(10):17-18.

[6] 李雁,董潇妮,程彦斌,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医学人文教育路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8):945-948.

[7] 张旭东.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8.

[8] 孙鹏.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大数据检索与赋能的高校文学素养培育资源库建设探究”(230902036124613);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科研项目(NJSY23079);内蒙古自治区新文科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创新实践研究”(无编号);内蒙古医科大学高等学校教坛新秀项目(NYJTXX202016);2022年度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NYJXGG2022032)

第一作者简介:耿灿(1985-),女,汉族,河北辛集人,博士,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美育及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新时代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