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便秘用药那些事儿
2024-06-20曹静丽高玮
曹静丽 高玮
便秘不是小事
便秘是指一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次数在3次以下)、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有的患者经常还合并有头晕、腹胀、腹痛、便血等表现。便秘按病因分类主要分为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及药物引起的便秘3大类,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功能性便秘与器质性便秘两种。器质性便秘需重点治疗原发疾病,本文中提到的便秘主要是指功能性便秘。
一般认为时间≥6个月为慢性便秘,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约为4%~6%。长期便秘的危害特别大,主要有下列3点:
1.便秘时大便干燥,容易导致其他肛肠疾病,如肛裂、痔疮、直肠脱出,严重的可造成直肠嵌顿。
2.长期便秘的人体内会沉积更多毒素,导致面部长痤疮、面部色素沉着或有皮疹出现,甚至可导致体臭与口臭。另外,也容易增加得结肠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概率。
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若便秘时过于用力排便,就极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导致卒中、心梗、心绞痛等严重问题。部分心脑血管老年患者喜欢久坐,极易出现便秘,这必须重点关注。
多因素综合结果
导致便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性别、心理压力、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体力活动程度、药物及精神状况(如抑郁、焦虑)等,尤其以下列4点为主——
1.饮食习惯不健康:很多人都喜欢吃精细食物,食物中膳食纤维过少,导致粪便量减少,在肠道内运动缓慢,从而易导致大便干燥、难以排出体外。
2.缺乏运动:体力活动少的人群因缺少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往往易患便秘。
3.胃肠功能变差:老年人胃肠道内的消化液减少,加之胃肠的蠕动能力与张力也随之变差,腹腔与盆底肌肉的收缩功能下降,直肠敏感性变弱,使得食物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容易被过度吸收,继而导致便秘。
4.排便习惯不健康:不少人忽视了正常的便意,还有很多人喜欢在排便时看手机,使注意力被分散,这容易抑制排便反射,最终出现便秘。
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
那么,临床上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哪些?又该如何选用呢?
1.容积性泻药:主要有麦麸、欧车前、聚卡波非钙等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滞留粪便中的水分,提高粪便的含水量,增加粪便体积,从而达到通便目的。这类药不会被消化道吸收,长期应用是安全的,也有利于患者养成正确的排便习惯。在服用这类药物时需补充大量水分,避免肠道机械性梗阻。
2.渗透性泻药:常见的包括乳果糖、硫酸镁、聚乙二醇等药物。这类药物能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让粪便体积变大,从而刺激肠道蠕动。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需慎用大剂量乳果糖;肾功能下降患者或老年人要慎用硫酸镁。而聚乙二醇成分中无糖无盐,安全性高,适合年满8岁儿童与老年人服用。
3.刺激性泻药:常见的包括酚酞、比沙可啶、蒽醌类药物、蓖麻油等。这类药物能使肠动力增强,刺激肠道分泌,利于排便。不过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过度依赖药物、吸收不良、电解质紊乱等,甚至可使结肠动力下降,导致结肠黑病变。因此,多作为补救措施,只能短期使用或间断使用。
4.润滑性泻药:常见的包括液状石蜡、甘油、多库酯钠等药物,可口服或作为灌肠剂,能够软化粪便,润滑肠壁,利于粪便排出。主要适合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或者粪便干结、粪便嵌塞的老年患者。
5.微生态制剂:近年来对肠道疾病和肠道菌群的研究揭示了慢性便秘与肠道菌群紊乱的关系,为微生态治疗慢性便秘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刺激肠壁神经,促进肠道蠕动,改变肠腔分泌功能,促进胃肠动力恢复,改善便秘。一般推荐作为慢性便秘的长期辅助药物,但禁止与蒙脱石散、铋剂、抗生素等药物合用。对于存在肠黏膜屏障严重破坏、免疫缺陷的患者也要慎用。
6.促动力药物:临床上多选用普芦卡必利,属于高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能够减少肠传输时间,增加排便频率。
7.促分泌药物:临床上主要使用利那洛肽、鲁比前列酮等药物,可有效缓解便秘。
轻、中度便秘者第一选择用药为容积性药物或渗透性药物。对于刺激性泻药全部群体都要慎用,只可短期、间断服用。对于慢传输型便秘者可加用促动力药物。
便秘的其他治疗方法包括——
1.补充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是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年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取量应在25~30g。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主要有豆类、全谷物、蔬菜、水果等。
2.多饮水:饮水量不足易导致大便干结,诱发便秘。建议成年男子每日饮水量约为3.7升,成年女子约为2.7升。一般在起床后或早饭前喝水,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3.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要重视培养良好的排便规律,第一,在每天同一时刻进行排便,一般选在早上起床后或饭后,比如,早上起床后可以去厕所蹲5分钟,帮助构建良好的排便习惯;第二,有便意的时候不要拖,尽快去洗手间,每次如厕时间不宜太长,最好控制在5~10分钟内;第三,排便的时候避免分心,如玩手机、看书等,坐便时可以把双脚放到小凳子上,有利于排便。
4.合理运动,按摩腹部:合理运动可促进胃肠道活动,提高食欲,让肛门肌、腹肌、膈肌获得锻炼,从而增加排便动力,避免便秘。另外,便秘者每日按摩腹部几分钟,也可缓解便秘。
5.灌肠疗法:针对便秘严重的患者,可选择去正规医院灌肠治疗,但不建议长期灌肠。
6.精神、心理治疗:便秘患者应放松心情,避免过于紧张、焦虑。对于伴有明显的抑郁、焦虑障碍和睡眠障碍的患者,应进行精神、心理治疗,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严重者可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或转至精神心理科接受专科治疗。
7.结肠切除术:难治性便秘患者经上述治疗疗程 3~6个月仍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研究显示,经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便秘患者的克利夫兰便秘评分可从术前的平均20分降至2~3分,86%的患者能在术后1年或更久受益。不过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处于腹痛(30%~50%)或腹胀(10%~40%)状态,因此,若以腹痛、腹胀为难治性便秘主症,应慎重考虑是否行结肠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