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2024-06-20宋平郭遂红许静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宋平 郭遂红 许静

※ 投稿时间:2023-11-22

项目来源: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202023048);广东海洋大学教改项目(580320118);广东海洋大学“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项目(580420001)

作者简介:宋  平(1986-),女,黑龙江漠河人,讲师,主要从事生态语言学、英语教学研究。

摘   要:以“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话语分析为研究范式,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1教程(第三版)》教材语篇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揭示话语隐藏的生态意识和价值观,并通过系统性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实现知识和育人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生态话语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699(2024)02-0111-05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1]。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通识教育必修课之一,受众面广,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应培养人文精神,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对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分析

现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层面主要涉及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多聚焦于课程思政的内涵解读、实施路径及有效策略[2]。微观层面主要表现在以某门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如杨婧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为例,提出从文本主题与篇章语言两个角度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张敬源、王娜[3]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探讨基于价值塑造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刘重霄、林田[4]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构建了课程思政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总体而言,以上研究对课程思政的理论背景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具体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但仍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政元素的挖掘缺乏理论支撑。二是思政元素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的系统性框架缺乏。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生态关系、探析语言背后承载的伦理价值,这与课程思政的主旨要义相似,具有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系统性理论支撑的潜质[5]。生态语言学家Stibbe[6]将话语区分为有益性话语、破坏性话语和中性话语,这种区分话语的思路可以用于课程思政语篇的分析。黄国文[7]教授进一步提出任何话语都具有价值取向并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隐含着课程思政元素,对于任何语篇都可以从思政的角度分析,挖掘非思政话语中的思政元素。

鉴于此,本研究将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以“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为指导思想,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1教程(第三版)》教材语篇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目的是挖掘语言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通过系统性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实现知识和育人的有机融合,以期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二、理论基础

(一)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的交叉学科,主要探索语言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目的是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良性发展。生态语言学主要有两个研究范式:一个是关注环境对语言影响的豪根范式;一个是注重语言对环境影响的韩礼德范式。生态话语分析是韩礼德范式的再发展,即通过话语分析来揭示语言生态性的研究模式[8]。自Alexander & Stibbe首次提出生态话语分析一词以来,基于功能取向语言学理论的生态话语分析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借助某一语言学理论在生态视角下展开话语分析;二是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延伸和细化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将其视为一种独立的话语分析模式[9]。后者蕴含了更大范围的研究对象以及更丰富的研究内容,强调话语的生态性分析不仅包括人与自然即自然生态系统的话语分析,也包括人与社会及人与其他有机体即社会生态系统的话语分析[10]。因本文要分析的语篇属于社会话语涉及社会生态系统语篇,所以本文将采用第二种生态话语分析模式,并聚焦于及物性系统理论生态话语分析模式[11]。

(二)“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

生态哲学观作为生态话语分析的指导思想,是判断话语生态取向的重要依据。根据语言生态因子的特点,已有学者在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时,构建了不同的生态哲学观,例如聚焦于自然生态话语的和谐生态场所观,与和谐话语分析相关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生态哲学观及与国际生态话语相关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在此基础上,何伟、刘佳欢进一步明确和发展了“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12],该哲学观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及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同时兼备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用“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指导教材文本生态话语分析,有助于揭示话语隐藏的生态意识和价值观,挖掘语言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以促进知识和育人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1)从理论维度上,如何通过对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挖掘课程思政元素?(2)从实践维度上,如何通过系统性教学设计将生态话语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达到知识和育人的有机结合?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三版)》第四单元的Text A作为研究文本,题目为Heroes among us。文章篇幅包含13个自然段,由827个单词构成,围绕平民英雄Daniel Hernandez舍身救助同事,Dory Stoddard牺牲自我保护妻子,紧急救援人员Sergeant Russel因公殉职等英雄人物案例展开,进而探讨身边平民英雄的生态属性特征及其在促进社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中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在“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下,以及物性系统理论生态话语分析模式为框架,对语篇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再从语言知识学习和课程思政育人两个方面,将语篇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应用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的教学设计,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做好外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抓手,具体来说是指目标设计要突出精准性、内容设计要突出体系性、流程设计突出渐进性以及评价反馈突出整合性[13]。鉴于此,结合对教材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及课程思政教学特点,本研究尝试从语言知识学习和课程思政育人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如下具体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目标设计的精准性是指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要基于语言素材深度挖掘提炼而成,思政目标应当与语言教学目标有机衔接,以语言为本,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基于对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本节课具体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语言目标:通过及物性生态话语分析,能够识别动作类过程,用具体行为动词描述英雄行为;能够识别心理类过程,用他人评价、间接引语表达英雄主义内涵;能够识别关系类过程,用暗喻等修辞手法描述英雄人物属性特征。

能力目标:能够对比、分析、归纳中西方英雄人物品德特质,形成跨文化思辨能力;能够运用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深入剖析英雄主义内涵和英雄行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分析、批判、思辨等高阶思维能力。

育人目标:能够正确理解“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树立当代大学生“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怀天下,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生态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来自教材提供的教学材料和教师自选的材料[14]。通过对教学材料的筛选整合及思政元素的挖掘,将本节课教学内容分为语言和育人内容,以实现语言和育人的双重目标,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

(三) 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设计理念采用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15]。该理论以“驱动”“促成”“评价”循环式教学流程为基础,提倡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学习成效是一切课堂活动的基石。“学习中心说”强调课堂活动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学用一体说”认为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有着密切关系;“关键能力”主张教师通过精心挑选输入材料和巧妙设计课堂活动来实现教育的人文性目标。基于POA教学理念和教学流程,本节课以语言教学为基础,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英雄主义价值观和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英雄人物和事件的认知、了解和敬佩为价值引领,以塑造正确的英雄主义情怀及做新时代的平民英雄为德育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全局观念与共同体思想,理解小我与大我的共生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在学习相关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身边的英雄和英雄主义,既巩固学生对本节课重点语言知识、词汇和段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又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英雄及英雄主义的认同和理解。本节课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流程设计图

课前驱动环节,学生通过线上U校园平台完成与英雄主题相关的语言产出任务,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唤起学生的英雄主义意识;在课中促成环节,通过对语篇生态话语分析,对学生进行思政渗透,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价值观,明确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在课后评价环节,采取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来检验学生语言和育人双重产出成果,学生通过线上作业产出,完成价值内化。围绕课前驱动—课中促成—课后评价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语言思政教学,促进学生在语言习得同时获得思政启发,实现语言教学的思政育人功能。

(四)教学评价设计

表3  教师评价表

[教学

阶段 评价项目/标准 评价主体/时间 分值比重 课前

(线上) 采访文稿/任务节点完成度和完成质量

线上讨论/讨论参与度 平台/即时 20% 课中

(线下) 初稿评议/课堂参与度

生态话语分析/课堂专注度、发言、语用能力

思辨讨论/小组合作贡献度、口语、思辨能力

实例演练/情感与价值内化 教师/即时

50% 课后

(线上) 作文和拍摄微视频产出成果/语言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运用能力、情感与价值内化 平台/即时

教师/延时 30% ]

本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成果导向评估。评价内容即考虑学生语言知识水平又顾及情感、价值观等育人因素[16]。评价方式紧扣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和育人三个方面全面评价,把情感和价值目标量化并纳入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表中,实现语言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具体评价内容如表3和表4。

(五)教学效果预测

本教学设计以思政为导向,将学生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从单一的语言维度,向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力等多维度延伸,建立能体现学生语言水平和思政素养的评价体系,这有利于通过语言输出来实现学生自省和熏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成为课堂的管理者和知识的创造者。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天然优势,在传授语言知识和篇章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塑造,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家国意识和中国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使大学英语真正成为语言教育的课堂思政主阵地,同时也为其他课程及专业的课程思政提供示范作用。

表4  学生自评表

[学习环节 评价维度 评   价   项   目 评价等级

A、B、C、D 课前 知识技能 我了解了文章主题,掌握了单词正确发音; 过程能力 我能用英文完成英雄主题采访,形成文稿; 情感价值 我感受到了英雄们的爱国精神; 课中 知识技能 我学会了描述英雄相关的词汇表达、句型;

我掌握了描述英雄人物方法:动词短语、间接引语和他人评价; 过程能力 我能用英语准确描述英雄人物;

我能用英语深入剖析英雄主义内涵和英雄行为;

我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情感价值 我领悟了强潇和护旗手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我意识到了平凡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我认识到了大学生要勇于担当,要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我认识到了自己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课后 知识技能 我学到了更多与抗疫英雄人物描述相关的英语表达,了解到更多身边平民英雄事迹; 过程能力 我能用英文阐述并传播平民英雄人物,形成独到见解;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情感价值 我更热爱我的祖国,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为构建和谐社会生态尽己所能。 ]

五、结语

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1教程(第三版)》教材语篇为例,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讨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发现: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揭示语篇隐含的生态属性和价值标准,有助于精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语篇生态话语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应用到实际教学设计中,有助于语言学习和思政育人的融合统一。本研究采用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和系统性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导,生态语言学理论为大学英语课程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同时,育人也不是一日之功,更需要落实在每一次的教学设计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和品德修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重要通知 [EB/OL].(2021-07-01)[2023-10-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

0603_462437.html.

[2]文秋芳.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02):47-52.

[3]张敬源,王娜. 基于价值塑造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设计: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J].中国外语,2021(02):33-38.

[4]刘重霄,林田.《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及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1(04):47-55.

[5]黄国文,肖琼.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J].中国外语,2021(02):1+10-16.

[6]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J].中国外语,2020(05):21-29.

[7]黄国文.挖掘外语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与原则[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02): 10-17.

[8]何伟.“生态话语分析”:韩礼德模式的再发展[J].外语教学,2021(01):20-27.

[9] Wei, Ruby Rong. An interpersonal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discourse[J].Journal of World Languages,2021,7(02),305-333.

[10]魏榕.中外媒体中国形象的生态话语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22(03):318-330.

[11]何伟,高然,刘佳欢.生态话语分析新发展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12]何伟,刘佳欢. 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的构建与发展[J]. 山东外语教学,2020(01): 12-24.

[13]胡杰辉.外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外语,2021(02):53-59.

[14]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2021(02):18-24.

[15]文秋芳,毕争.产出导向法与任务教学法的异同评述[J].外语教学,2020(04):41-46.

[16]程晓堂,谭思坦.基于语言教学原理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22(04):45-57.

责任编辑:周瑜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Integ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inguistics

Song Ping, Guo Suihong, Xu J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With “Diversity and Harmony, Interaction and Co-existence”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 ecological discour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relevant discourses selected in New Horizons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Book 1 (The third Edition), and revealed the ecological awareness and values hidden in such discourses. And then a systematic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how to integ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s been proposed.

Keywords: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teg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