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须找准方位
2024-06-20
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方位至关重要。
向“链长”企业看齐。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集中攻坚,也要久久为功。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已经具备核心竞争力、形成创新优势的领军企业,既是产业链现代化的“领头羊”,也是产业链安全的压舱石。因此大型企业要勇担“链长”责任,当好产业协同创新的“牛鼻子”,发挥“链长”企业的引领、协调、组织作用,有效避免“扎堆补链”和“盲目延链”的问题,引领行业共同探索产业攻关新方向,激活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从而更高效地推动产业技术革新。同时,我国已有超过200万家战略性新兴企业,涵盖大量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要充分发挥新兴产业的攻坚队作用,通过在垂直领域精耕细作,探索形成极具行业前景、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的发展新动能。
向创新提质对标。企业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用好新型生产工具、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追求“有用之新”。对于科技创新,我们历来在研究范畴内鼓励“有用之用”,也善待“无用之用”,但是在技术应用层面,企业这个经营主体的创新更讲求“有用之用”。让创新成果有用、能用、好用,需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这有赖于产、学、研、用的协同共进,既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经费用在发展刀刃上,也要把科研做在生产实践中,把人才留在企业队伍中。另一方面,不能一味贪“新”,要在巩固既有行业优势的基础上,创造更大的优势。在“强链、补链、延链”成为政策主基调和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置身于产业链中进行定位、谋划,通过协同合作推进强链,通过攻克短板进行补链,通过创新转型实现延链,就会创造更多市场空间。
向三大效益对表。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聚焦国家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聚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经济效益来看,企业的科技创新可以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全社会范围内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也将给企业带来倍数级的发展机遇。从社会效益来看,企业对新型制造、新型服务、新型业态的探索,能为其他生产者提供更有效率、更高质量、更智能的生产性服务,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和更优质的生活服务。从生态效益来看,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底色和生命线,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盈利水平的重要表征。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面对风云变幻的经济环境,企业发展往往风调雨顺有一,风雨飘摇有一,风雨兼程占十之八九。但经济发展要不得顺流而下,而是要保持逆流而上的进取之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潜移默化中、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乘势而上。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回升向好,充分彰显出面临风险与挑战、困难与矛盾,把握好一切有利机遇、发挥好一切有利优势、利用好一切有利条件,就能穿越“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寻找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