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禁锢”,还是“保护”

2024-06-19何雅晴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墨画幻梦安宁

例文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没有人能孤立地存在着,都不可避免地与外界有着沟通与交流。与此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城墙,一方面可以保护自己,以求内心的安宁;另一方面也可能禁锢自己,限制自身发展。那么,城墙对我们来说,是“禁锢”,还是“保护”呢?

在风雨的侵扰中建一堵城墙,可守护内心的安宁,此时的城墙对我们而言是保护。老子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在今日表现得越来越普遍。社会生产力越发达,人的独立性就越强,同时危险系数也会增加,人与人之间建立的保护城墙就会越来越多。正如“耕砚牛”齐白石先生在黑暗混乱的年代筑起保护自己的城墙,醉心于书香墨画中,终成一代国画大师;韦东奕将外界嘈杂喧嚣的声音隔绝于自己的知识城墙外,潜心研究,在学术的世界里攀登高峰……他们筑起了保护自己的城墙,以保内心的安宁,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然而,当我们拘泥于保护城墙内,不愿离开自我舒适区时,保护就会变成禁锢,限制自身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人们不断被海量的碎片信息投喂,沉湎于娱乐至死的轮回,全然不知已被禁锢在信息茧房中停滞不前。

作家西蒙·范·布伊写道:“对有些人来说,生活就是不断破墙而出的过程,而对另外一些人,生活是在为自己建起一座座的围墙。”倘若我们像无头苍蝇般乱动乱撞,在风雨的侵扰中不知所措,如同囿于井底的蛙,束手束脚地看着自己建立起的禁锢城墙,那么未来也将成为遥远的幻梦。青年,面对未知会惶恐不安,建立起保护自我的城墙无可厚非,但不能因此受限而停下探索的脚步。享受自我保护、自我平衡城墙的同时,青年更应当明辨笃行,在时代的洪流中勇当“弄潮儿”,于破与立中发展。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城墙的禁锢与保护也是如此。是“禁锢”,还是“保护”?或许只有当我们利用好城墙时才会有答案。

评点:文章紧扣材料,审题准确,思路清晰。作者从材料中提炼出了城墙、保护、禁锢这三个关键词,并以之串联起全文。标题提出问题,先论城墙何时为保护,再论城墙的禁锢性,最后对未来展望。除此之外,所选事例丰富贴合中心,所引名句贯穿古今中外,在展现议论文的论证力度的同时,对城墙的禁锢性和保护性进行了思辨诠释。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墨画幻梦安宁
戴胜鸟的画法
还鸟儿一个安宁的家
犬狗的画法(四)
赢来安宁献给党
安宁的战争
如果有前世,我一定是个著名人物
霓裳中序第一
天鹅王子
《小飞侠:幻梦旅程》开启幻梦旅程
《安宁史》和《伊米德史》比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