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珍
2024-06-19
史家珍是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他先后主持了数处大型古代遗址和数十座重要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工作成果也多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作为龙门石窟的“守门人”,他常常流连于龙门不同时期的各个洞窟,在一天天深入地保护和研究中,寻找着古人留下的文化印记。他说:“现在对龙门石窟的认识还是初步认识,龙门石窟太伟大了!”
人物解读
角度一:考古是向历史求解的过程。
大学毕业后,史家珍被分配到洛阳文物工作队。年轻的时候,他常常一整天都待在考古工地里,白天清理文物,晚上再整理记录资料。
2020年,史家珍调任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的龙门石窟,盛于大唐,终于清末,历经了10多个朝代的陆续营造。面对龙门二十品,他再次感慨,将近2900块石牌、30多万字的题记,不仅包含极高的书法造诣,更是极其珍贵的史料。在史家珍看来,考古是一个不断接近真实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历史求解的过程。在不同的时空里,这些珍贵文物就是历史的信源,只有了解到这些文物的价值和精髓,才能站在古人的肩膀上不断传承和提升。
角度二:文化更需要传播和弘扬。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宝库,是世界上现存的公元5-1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史家珍认为,文明是需要交流借鉴的,文化更需要传播和弘扬。而如何让更多人感受龙门石窟的魅力,是他们当下要考虑的。
2023年以来,龙门石窟文旅业态强势复苏,“夜游龙门”“龙门金刚”“无上龙门”等颠覆性创意点亮了奇幻之旅,成为众多年轻人“心向往之”的旅游打卡地。史家珍说:“我要带着大家一起奔跑,让来到龙门石窟的人,都可以从中吸取营养,收获更多获得感和自豪感。”
运用示例:保有文化敬意,才能更好地挖掘文化内涵,进而展现文化自信。史家珍三十多年如一日,以一颗赤子之心谦卑前行,对文物的敬意已经深深融入他的每一寸血肉。考古工地上,剥离每一块泥土、拂去每一粒灰尘是敬意;龙门石窟中,在每一尊大佛前的深情凝视、流连停驻是敬意。他对龙门历史内涵的挖掘使文化自信不再飘渺,而如蓬勃巨树,深深扎根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吴昱
(指导教师:陈晓华/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