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抄袭代画不可取,美育导向莫跑偏

2024-06-19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功利创造力想象力

“非常气愤,我的作品被抄袭了。”画师小吴(化名)发布的几条微博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被小吴认为抄袭自己作品的画作名为《最美南戏》,作者是一名来自温州的中学生。这幅作品因为入选2023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美术优秀作品展,在湖州市美术馆展出。

此后,小吴在网上搜索发现,这场优秀作品展里有多幅画作涉及抄袭。而在淘宝上,小吴还发现有多家代画儿童画的淘宝店铺,销量很不错。

文本解读

角度一:被扭曲的美育教育。

近些年来,少儿美术比赛中抄袭、代画等乱象频频发生,根源恐怕就在于美育教育功利化倾向过强、导向跑偏。近年来,中小学生艺术类比赛评奖已成为很多地方评价学校美育教育成效、学生素质的“硬尺度”,甚至与学生升学择校等相挂钩,从而导致美育价值导向扭曲。

角度二:被抑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孩童时期是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最活跃、最丰富的时期,也是进一步开发其能力的关键时期。倘若此时为了功利而抑制这两种能力,又如何指望他们成年后还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呢?

角度三:艺术教育,要有“德”。

中国家长大多奉行功利教育,只要孩子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比赛的过程和手段是无关紧要的。徐悲鸿说“治艺之大德莫如诚,其大敌莫如巧”。艺术教育,没有“德”,只有“巧”,最终只会让学生反受其害。

角度四:让美育回归纯粹。

推动青少年美育回归“纯粹的热爱”,就应引导和鼓励家长从孩子兴趣出发,摒弃功利心。教育职能部门也应清理和规范艺术类比赛,将艺术教育评价与学生评价、升学等脱钩,从注重“目标结果”向注重“素质养成”转变。

运用示例:国学大师王国维将美育视为“无用之用”的教育,即美育是一种无法直接产生利益的教育。然而美育一旦与比赛、评优挂钩,就很容易违背初衷。并不是说,美育就不可以举办比赛、不可以评优,比赛和评优作为促进孩子学习交流,鼓励孩子提升自我的途径自有其价值所在。但是我们应该回归美育的本质,摒弃急功近利的心理,让孩子能真正地通过美育来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让美育回归美本身。

(选摘自红网、中工网、潮新闻等/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功利创造力想象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