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内资源有效开发的小学劳动实践活动设置策略

2024-06-19瞿柳陈奕

教育界·A 2024年11期
关键词:品质劳动教育小学

瞿柳 陈奕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劳动教育以及学生的劳动能力与劳动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小学阶段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活动面临主题单一、场地匮乏、学生能动性不足三大困境。文章以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心小学校为例,探究培养“树山娃”品质的小学劳动实践活动设置策略。学校分析校内可利用的劳动教育资源,依托树山地域文化特色开发课程资源、场地资源、师生资源,从而有效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实践活动;小学;校内资源;“树山娃”品质

动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1]。目前,校内劳动教育的开展仍处于摸索阶段,如何有效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小学劳动实践活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命题。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心小学校位于树山地域,非常重视劳动教育,致力于研究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策略,以培养具有树山人民优秀品质的学生。

一、小学阶段校内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困境

目前,在推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地实施的背景下,劳动教育逐渐成为学生的“必修课”[2]。由于对劳动教育及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小学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面临着三大困境。

(一)劳动实践活动主题单一

目前,小学阶段校内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大多属于清洁与卫生一类,例如校园大扫除、打扫教室等,劳动实践活动的主题比较单一。劳动实践活动主题单一,意味着学生的劳动能力与劳动素养难以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升。这往往是由于学校对小学阶段劳动素养要求的认识不够全面,或是缺乏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劳动实践活动的主题支撑。

(二)劳动实践活动场地匮乏

由于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或是对校园空间的潜力挖掘不够充分,校内用于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场地十分匮乏。因此,劳动教育的相关活动主要在班级教室里进行。班级教室与专业的劳动教室相比,缺少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部分专业条件,能够进行的劳动实践活动十分有限。作为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基本条件,劳动实践活动场地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劳动实践活动能动性不足

能动性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具有激励作用。受劳动实践活动主题单一、场地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劳动实践活动的兴趣不高,导致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不足。例如,在班级教室进行劳动学习或者打扫卫生,对学生而言是习以为常、枯燥乏味的,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二、校内可利用劳动教育资源分析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需要善于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

(一)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3]。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劳动实践活动提供多样化的主题。学校可以结合地区特色等因素,开发校本劳动课程。例如,通安中心小学校可以依托树山的地域文化特点,开发特色校本劳动教育课程,从而培养具有勤劳能干、质朴善良、乐观向上等品质的学生;也可以将其他学科课程与劳动教育课程相融合,形成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二)场地资源

学校应提供并保证一定的劳动实践活动场所。例如,建设更多专业的劳动实践活动教室。除此之外,应充分利用校园内的闲置空间,包括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空间,如楼道、走廊等[4]。同时,可以充分规划多样化功能教室,实现一室多用。

(三)师生资源

师生资源是主要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方面,可以鼓励擅长某方面劳动的教师参与并指导劳动实践活动。学生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热爱劳动或是擅长某方面劳动的学生的领头作用,带动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

三、“树山娃”品质分析

劳动能够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且积极自由的发展,丰富精神生活。劳动品质指人在劳动实践中表现的情感、态度、观念,因此劳动品质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

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心小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围绕劳动教育展开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致力于培养本校学生的劳动能力与劳动品质。此外,本校将树山的地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凸显地方特色与校本特色,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拥有一个特别的称谓—“树山娃”。树山劳动人民世代辛勤劳作,打造出了大美树山。本校根据树山劳动人民的优秀传统品质,设置劳动教育目标,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致力于培养具有勤劳能干、质朴善良、乐观向上等品质的学生。

四、劳动实践活动设置策略

设置劳动实践活动,应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场地资源、师生资源,突破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三大困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树山娃”品质。

(一)立足劳动教育课程主题的实践活动

在学校形成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后,各年级可以根据本年级的校本劳动课程主题开展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例如,“四年级校本劳动课程”(如图1),其课程主题涵盖了烹饪、整理、手工、清洁、公益劳动等方面。

以“整理书包”主题课程为例,教师分以下几步设置劳动实践活动。第一步,教师展示书包的不同状态(脏污的、皱巴巴的、内部杂乱的),引导学生观察判断、发现问题。第二步,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学生逐渐认识书包的结构(正面、背面、前袋、侧袋、主袋、隔层)。第三步,让学生罗列书包中的常规物品,将物品进行大致分类(课本类、作业本类、文具类、日常用品类),并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将各类物品整理放入书包。例如,针对日常用品类物品,雨伞和水杯可以放入书包的侧袋,而海绵擦、抹布一类清洁工具可以用塑料袋包装后再放入前袋。第四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整理书包的劳动实践,同桌互相检查,并进行实践总结。第五步,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整理方法或收纳小技巧,学生可以借此拓宽思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此外,学校还进行了其他学科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以此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二年级上册Unit 7 “Let's clean up!”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整理、清洁的相关英语表达。基于此,教师可以融入整理与清洁方面的劳动教育内容,指导学生如何用抹布擦拭桌椅、用拖把拖地等,展开简单的清洁劳动活动实践。

在劳动教育课程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劳动理论知识,并将所学劳动理论知识应用于劳动实践之中,从而实现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了自身劳动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劳动教育实践场地的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校园空间特性,创建相应的劳动教育实践场地,开展适宜的劳动实践活动。

比如,学校可以创建专业的劳动教室。在专业的劳动教室内,学生可以进行烹饪、手工、新技术体验与运用等劳动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立性,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实现智力与思维逻辑的双向发展[6]。

学校还可以规划农场。例如,校内闲置的空间较大,学校将其规划为具有树山地域文化特色的农场,并在此开展种植类劳动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树山娃”品质。具体而言,学校先将农场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再分派给班级。农场中种植物的选取可以根据树山的特色和时令来决定。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与指导下完成翻土、播种、除草、施肥、收割等劳动实践。到了收获的时节,学生可以深切感受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还可以将自己采摘的成果带回家烹饪,使其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烹饪的劳动实践中享受劳动成果。从种植到烹饪,学生从中学习劳动技能、累积生活经验,并感受农耕的乐趣与劳动的喜悦。此外,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走廊等空间进行规划,比如在教室的角落设置班级植物角,让学生进行绿植的培育、养护,或是在走廊的沿边放置盆栽。学校可以进行综合考虑、判断,合理规划利用校园角落、边缘空间,以开展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

如上,开展种植类的劳动实践活动,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将原本单纯的体力劳动转化为具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劳动素养,同时能够凸显出树山地域文化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劳动精神与“树山娃”品质。

(三)依托劳动教育相关社团的实践活动

依托多种多样的劳动社团开展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例如纸工、泥工、陶艺、编织等,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专长等选择劳动社团,参与相应的劳动实践活动。此外,具有某方面劳动特长的教师或学生,可以在劳动社团中发挥极大的效用。

以本校的花草种植社团为例,本校一名具有丰富的花草种植经验的教师主动申请成立花草种植社团,组织并带领一群对花草种植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校园内开展种植类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种植经验。校园花草的种植主要分为地栽和盆栽,播种时间大多在秋季。秋季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花草的生长,并且秋季作为新学年的开始,是一个便于安排社团整体活动的时间。因此,对于花草品种的选取也应选择适合秋天进行播种的品种,如地栽栽种的品种可以选择月季和绣球花,盆栽栽种的品种则可以选择矮牵牛和满天星。在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中,花草种植社团的成员们合作探究、共同成长,加深了彼此间的情谊,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价值,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树山娃”品质。

具有一定的种植经验后,种植社团的成员可以将经验分享给班级内的同学,传播他们在劳动实践中收获的积极情绪,促进班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能动性的提升,从而有效带动班级成员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这样,便形成了积极的劳动影响,营造了良好的班级劳动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培养优秀的劳动品质。

结语

本文结合案例,对基于校内资源有效开发的小学劳动实践活动设置策略—培养“树山娃”品质进行了实践研究。研究发现,校内可利用劳动教育资源可分为课程资源、场地资源、师生资源三种类型。立足丰富的课程资源的实践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主题,充分利用校内空间的实践活动能够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依托社团开展的实践活动拥有更强的活力与影响力。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心小学校开发利用这三类校内资源,并结合树山的地域文化特色,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实现了对学生勤劳能干、质朴善良、乐观向上的“树山娃”品质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刘新.如何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劳动教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3(4):91.

[2]王书友.“袖珍学校”如何演绎劳动教育“大精彩”?[J].中小学管理,2022(11):42-44.

[3]顾志荣,王黎宏.校内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研究,2023(10):11-13.

[4]毕文健,顾建军,徐维炯.重视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8):97-102.

[5]张玉珍.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多元体验实践策略[J].华夏教师,2023(12):15-17.

[6]胡永刚.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载体[J].教学与管理,2023(23):18-20.

作者简介:瞿柳(1978—),女,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心小学校。

陈奕(1988—),女,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品质劳动教育小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