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只是第一步
2024-06-19汉中招
汉中招
招商的本质是“筑巢引凤”。区别在于筑什么样的巢,引什么样的凤。只有差异化的招商模式,才能起到特色化招商,打造区域独特产业集群,让企业和产品真正落地,良性发展和竞争,服务到各个终端的作用。
除资本招商、“反向飞地”招商等模式外,我们通过分析重资产、轻资本招商和建圈强链招商两种模式,来探讨新的招商模式对打造特色化招商的作用和意义。
存量增值、效率提升的重资产、轻资本招商
重资产、轻资本招商模式主要指通过设立产业引导资金,与金融、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扶持本地经济或者特定行业的经济,并以股权投资和其他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实现“重资本运营”;通过为入驻企业配套建设标准厂房、职工宿舍等,减轻企业非生产性投入,缩短外来投资的项目建设周期,达到“轻资产招商的目的”。
1.“莆田模式”——国企代建厂房+专项产业基金
莆田是福建地级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北连省会城市福州,南接历史名城泉州,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在招商方面,莆田始终坚持统筹管理,创新招商理念,加大招商力度。
其中,莆田“重资本、轻资产”的招商模式主要表现为:
一是由政府(国企)先行出资,按照项目方的要求代建专业标准化厂房,竣工验收后再“租赁”给企业使用,推动企业轻资产运营。这种模式下,由政府为企业取得土地产权,大大缩短拿地时间;能减轻企业非生产性投入;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有助于企业快速投产。
二是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推进重大项目引进。莆田针对优势产业设立了电子产业基金、信息数动转型基金、“芯跑2号”基金等,总规模达数十亿元,专项用于重大项目招商投资。莆田正是依靠“轻资产、重资本”模式,引进了罗普特、金芯半导体、大族元亨、太阳树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
2.“南昌模式”——全流程帮扶引导
南昌高新区从2017年开始,推出了“集中建设工业标准厂房、设立产业引导资金、鼓励园区内企业协作配套”等一系列精准帮扶政策。连续每年建设100万平方米工业标准厂房,装修到位后无偿提供给企业使用,实现重资产、轻资本运营,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建投资集团,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实现重资产发展。南昌高新区整合了8家区属企业组建了南昌高新投资集团,又与江西银行设立了80亿元规模的南昌高新新产业发展基金。同时,还积极争取市产业引导基金以及滕王阁城市发展基金的支持,力争优先向高新区倾斜。
二是建设标准厂房,保障企业“拎包入住”,推动轻资产运营。为满足企业希望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压缩基础设施建设时间的需求,南昌高新区创新承接项目的思路,推出了集中建设工业标准厂房、设立产业引导资金、鼓励园区内企业协作配套等一系列精准帮扶政策。从2017年起,南昌高新区将连续四年每年建设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工业定制厂房。这些定制厂房直接装修到位后提供给企业使用,让企业和项目享受到了“拎包进驻”的便捷和畅快。
三是出台政策,为企业提供补贴。南昌高新区着眼产业集群发展,出台专门政策,对企业在园区内采购配套产品,按采购金额分别给予采购方和供货方1%的金额补贴,单个企业补贴总额最高达500万元,与多个企业配套的可分别享受补贴。该政策推动了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吸引了配套企业落户,同时加速了产业集群形成,降低了企业成本,对形成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于部分生产设备投入较大的新落户项目,高新区还参照其他省市的经验做法,按照生产设备价格的一定比例予以补贴。
四是企业投产后,进一步提供产业基金支持,以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企业运行过程中,除了提供设备补贴、区间配套补贴、物流补贴、人才补贴等各个阶段的支持,大大降低了企业转移的成本,更能提供代办证件、协调进度、帮助招工等各种贴身服务。全过程的服务,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压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时间投入,让企业真正做到了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五是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并给予产业联盟经费支持。由产业联盟搭建行业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和企业间优势互补,实现“抱团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南昌高新区已经围绕光电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等,组建起了相关产业领域的产业联盟,通过推进光电产业联盟、软件产业联盟、医药产业联盟的建设,最终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产业链招商模式的延伸——建圈强链
产业链招商是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以产业竞争力精准分析为基础,以“建链、补链、强链”为重点,以招“大”引“强”为着力点,以招、引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为核心,推动产业链攀升和价值链提升发展的一种招商新模式。
建圈强链的产业链精准招商是一种“三赢”的模式,既可以帮助园区内已有的企业完善产业链,降低运营成本,又可以帮助招商引资企业找到良好的上下游配套关系,开拓市场,同时实现本地产业链的聚集招商效应。
目前,建圈强链的产业链招商已经进入生态圈招商阶段。所谓生态圈招商,就是不只盯着产业链的企业,而是围绕企业打造产业生态体系,招引产业生态圈的平台机构团队等。
1.丽水模式——产业链+研究院
一是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实现项目全周期管理。浙江丽水围绕全省十大产业链,聚焦全市五大主导产业,先后开展新材料、智能装备、现代纺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十链百场万企”产业链对接活动,参与企业550余家,对接订单近65亿元,对接工业项目27个。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服务产业链招商体系。以百亿级县域特色产业链为切入口,构建“1个产业链提升总方案+15个以上县域特色产业链提升方案+1个‘链长制方案”的“1+15+1”制度体系,和“产业、科技、人才、政策、服务”五位一体工作体系,明确由市、县领导担任“链长”,县域特色产业链对口市域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形成“双链长制”,成立由“双链长+专家团+服务专员”组成的216人产业链服务团,围绕产业链技术、土地、环保、能源、金融、安全等方面问题,不定期开展专属服务,切实解决产业链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助企做大做强。
三是围绕产学研合作,搭建政企校三方合作对接平台,推进“产业链+研究院”招商。其中,合成革产业引入3家高校研究机构、1个省级合成革检测中心、2个龙头企业应用研究中心和丽水生态合成革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促成浙江理工大学与丽水开展产学研、人才对接合作,共建浙江理工大学丽水研究院。此外,丽水还围绕产销合作和项目合作,开展产业链产品产销对接会,组织产业链企业洽谈签约合作,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进上下游供需精准对接,促进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
2.青岛模式——产业链+“区中园”
自2020年8月份改革以来,围绕打造青岛市工业增长新基地和西海岸新区高端产业聚集地,建设成为全省对外开放先行区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青岛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健全精细化服务工作机制,全链条、全流程推动外资项目加速落地,充分发挥高质量利用外资主阵地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落实链长制。深入分析园区产业发展特点,围绕智能家电、船舶海工、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等优势产业,全面落实“链长制”,实行“一链一制、一链一策”。总链长由开发区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产业链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企业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重大事项,促进链上企业协同发展。
二是构建生态圈。系统梳理产业链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关键平台、核心技术、发展短板等情况,研究制定《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链工作方案》,以提升本地化配套率和产业聚集度为导向,确定招引企业,点对点精准对接,全面推进瑞士、日本、韩国等10余个重点外资制造业项目。
三是做强“区中园”。开发区与辖内中电光谷园区、联东生态科技谷、海尔信息谷、瑞源机器人产业园等7个重点“区中园”共同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围绕各“区中园”特色产业建立联合招商、服务会商机制,合力推动产业抱团发展。截至2022年,中电光谷已招商(含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 900余家,投资过千万的600余家,汇集人才万余人,成为青岛市集聚度最高、集聚优势项目数量最多、经济效益最好的高新产业集聚区之一。“园中园”讯飞未来港被授予“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岛)赋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