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阶段关于“学习三问”的引导与解惑
2024-06-19王翠连
王翠连
“为什么而学习?”“以什么样的状态学习?”“怎么样学好?”相信这三个问题,是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想要潜移默化地让小学升入初中阶段的孩子明白的道理,从而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努力学习。众所周知,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科更多,并且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学生探索完善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笔者聚焦上述三个问题,在班主任工作中着力引导迈入初中的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坚定“为什么而学习”的方向
小升初阶段的孩子大多在12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期,是人生心理变化最大的阶段之一。能否让孩子坚定“为什么而学习”的方向,势必会对学习产生决定性影响。
1.“学习是为了有选择的权利”
现实的残酷最有说服力。首先,通过展示老年人在街头艰辛卖菜的场景,那一双双粗糙的双手,以及眼中饱含的辛酸,让孩子们内心产生震撼。课堂上,一些学生看着老人佝偻着背吃力地拉车的样子,联想到自己年迈的爷爷奶奶辛苦劳作的场景,眼中情不自禁涌出了泪水:“如果这些老人小时候有条件读书,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就不用这样辛苦了……”在探讨“学习是为了有选择的权利”这个问题时,很多同学认为“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接下来,针对一些家境好的孩子甘愿“躺平”,沉溺于电子游戏的心理,以先后获得德玛西亚杯冠军、洲际赛卫冕等多项荣誉的《英雄联盟》职业选手陈文林18岁就考入深圳大学的事例说明,即使看似轻松的电子游戏,想要玩出精彩也必须要好好学习。
2.“学习是为了精彩地看世界”
借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网络热语,抛出“学生时代,要看什么样的精彩”的问题。有一些孩子会回答:“想每天都去旅游,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本着因势利导的态度,向学生展示《徐霞客游记》;展示唐代诗仙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面对自然山水产生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写下《望庐山瀑布》等流芳百世的艺术精品;展示北宋范仲淹登岳阳楼,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让孩子们明白,真正的旅游,走的是心路,是人融入自然,在天人合一中彰显万物之灵的活动。随后,向学生展示清华、北大、厦大等大学校园美景,让孩子们憧憬经过努力学习迈入大学后的精彩生活。
3.“学习是为了不和动物一样”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对于小升初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回答“我是谁”“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与别人,甚至我与动物有什么区别”等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发展任务。为此,课堂上首先以“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进行提问,孩子们往往会回答:“人能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再提问:“人一定比动物聪明吗?”大多数学生会给出肯定的答案。随后,抛出观点“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智商最高的生物”,并向学生展示鲸出生一小会儿后就能游泳、长颈鹿出生十多分钟就能奔跑、章鱼出生十多分钟后就能开瓶盖的神奇现象,证明一些动物初始智商比人类高。接着提问:“那么人为什么会是地球的主宰呢?”随后,讲述几十万年前,人类尝试使用火的过程中,通过结绳记事这种文字记录的方式延续人类文明,从而超越了自然界的动物的故事。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式的论证,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明白,人类有一项能力是其他所有动物都不具备的,也正是这种能力让人类成为地球上的主宰——记录和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书籍是人类几百万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应当把书籍作为世界上最美好的物品来对待,从内心深处热爱读书。
二、保持“以什么样的状态学习”的清醒
“状态决定成败。”小升初阶段的孩子心理尚不成熟,许多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往往会觉得读书很苦、很无聊,有时坚持不下去。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引导,避免空洞说教。
1.扛着责任去学习
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种“爱”的责任,是对厌学心理最好的防御。课堂教学中,首先展示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孩子冲出火场的消防队员、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穿着防护服席地而睡的医护人员,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回答:“要像消防员叔叔救火、农民伯伯种地那样,扛着责任去学习!”。最终,引导孩子们明白,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学生阶段,学习掌握知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就是当前最重要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必须学习忍耐、学会付出。
2.揣着希望去学习
“有时觉得自己笨,简单的知识点也学不会……”自卑心理,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难免会不时地出现。对此,课堂上讲述晚清名臣曾国藩小时候有点笨,一次背书到深夜都不会,潜伏在屋檐下的贼等得不耐烦,跳出来指着鼻子骂,随即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的故事。通过有趣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贼人虽聪明却从不用功读书,只能一直做贼。而曾国藩读书虽然有点“迂”,但“一遍不成就十遍,十遍不成就百遍”,勤学苦练最终取得不朽成就。
3.品着甜味去学习
引导孩子沉浸于读书学习的甘甜之中,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样子。课堂中,讲述北京大学数学天才韦东奕接受采访时手提一瓶矿泉水、两个馒头的质朴形象走红网络的故事,并引用他谈到数学时说“有可能是喜欢数学,所以不觉得努力是一件很累的事”的名言,让孩子们明白,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味道,其实是甜的。一位学生有感而发:“每当自己绞尽脑汁做出难题时,总会很开心。”
三、完善“怎么样学好”的方法
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每个孩子的愿望。然而,难免会有一些学生,表面上看学习很用功,但成绩却并不理想。读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读书方法。面对“我们怎么样才能学好”这个问题,紧扣容易出现的误区,围绕“三要三不要”进行剖析。
1.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不要“出工不出力”
古人强调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怎样让孩子们理解和运用呢?身边真实的榜样最能激励人。近些年来,曲靖市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催人奋进的学习故事。课堂上,通过展示“山坡找网女孩”——曲靖市会泽县优秀学生代表范天兰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在山坡风雪中忘我听网课的事迹,并延伸讲述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采取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封闭“四全”管理方式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情况,让孩子们明白,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必要性。一名学生在课后心得中写道:“以前自己往往会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学习,常常要大人督促着做作业,学习的效率并不高,效果也不算好,常常做完作业后会一肚子气……上了这堂课,内心更加明白,学习永远都不是大人的事,而是必须发自内心去做好的事!”
2.要“一口一口吃饭”,不要“同时去捉两只兔子”
党领导我们开展革命战争的故事最能感染人。课堂上,抛出毛泽东同志关于“10个人怎么打赢100个”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学生思维。接着,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毛泽东同志“5个指头不能同时去抓5只虱子”“饭是一口口地吃的,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等歼灭战思想,让学生听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含义,明白学习中要“一步走”“两步走”“三步走”……把一个大目标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最终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
3.要“时常抬头看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孩子们深入理解,首先提问:“拉车和看路,哪个更重要?”随后,将事先制作的“忙”字分开,展示为偏旁“忄”和部首“亡”,让学生明白古人造字极其智慧,《说文解字》里讲的“忙”字,其隐含意思是“心亡”。接下来,通过北京2023年水灾场景的展示,让学生意识到,水之所以无坚不摧,是因为能够因地形、因形势而灵活变化。此时,借用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引导学生掌握反复温习“错题本”的学习方法,并通过每晚临睡前“过电影”的方式,反思自己学习中的重大问题,不断纠正偏差,改正错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