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灌一个多姿多彩的花园
2024-06-19李海燕
李海燕
阅读,既鲜活,也悠远。阅读是记忆,是传承,是创新,是力量,是一扇连接丰盈内心和现实世界的门,是人与人之间连接与记忆的坐标。在阅读中,人们能够看到自己,看到人群,看到时空。书籍可达,无远弗届。
我从书中获益良多。我希望,我的阅读地图上有奔腾的河流,有静谧的湖泊,有轻快的小溪,它们扎根于现实,但又能够自由穿行,标引过往,向往未来。同时,自2008年进入公共图书馆工作,15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如何能够既彰显专业精神,又不乏人文关怀,为社会的阅读协奏曲弹出和煦、深远的篇章,蓬勃而生,刚柔并济。无论是自身的经历,还是使命的召唤,都让我与阅读结缘。
作为一名图书馆人,我从两个方面切入思考,展开行动,一是支持,二是弥合。从儿童出发,支持父母正确地看待阅读,抱有开阔的阅读观,成为友好的、愿意提供帮助的、逐步放开手的成人;弥合城市与乡村、一般与特别、传统与新兴等场景和现象之间存在的阅读鸿沟。
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我阅读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儿童教育等主题书籍,它们给了我启示和帮助,《儿童阅读地图》行文中大量的注释就是研究的路径与探索。同时,在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中,我认识了不少的读者朋友,接触到大量的阅读案例,知晓阅读的难题。这些成了思考的源头,促使我在工作的实践探索之余,开始了书写的历程。希望通过这本书的鼓与呼,提供行之有效的儿童阅读行动指南,带动家庭开启广阔的阅读旅程,让孩子们在滋养中实现梦想,自在生长,同时,推动儿童阅读的全方位发展,并以此方略切实助力书香社会建设。
我国有约3亿儿童,其中城镇儿童1.9亿,乡村儿童1.1亿,0-12岁的城乡儿童2.2亿。他们都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描绘自己的阅读地图。如今的孩子们,他们被放在家庭和社会的聚光灯下,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调适、日常作息被高度关注,还有让人望眼欲穿的分数和名次。大环境中关注分数的“刹车”已经踩下去了,但“惯性”仍在。
我们凝视昨天,《周易》中即有“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智慧的先人在启示今天的我们,务要爱养为先,教训其次,要循循诱掖,涵养栽培,勿坠家声,修身正己。对于家庭来说,有亲密的连接、学习的氛围、文化的环境、立身的要求、向上的家风,比分数和名次紧要得多。
阅读与其他活动共同确定一个孩子的童年基调。阅读并非与生俱来,但用阅读武装起一个强大的大脑,已经成为人类的本能。阅读,闪耀着人类最闪亮的星子,积聚着密度最高的知识,绽放着最有魅力的精神。每个人的大脑中,别人无法观察到的事件和活动,构成了每个人的自我边界,阅读帮助我们让这个边界接近无限。儿童大脑的连接比成人的更为灵活,阅读自然而然地发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涵盖丰富的内容,形成自动化的程序。经由外在的、内在的作用,经由汲取、辨别和贯通,阅读梳理了精神脉络,雕刻了内外兼修的形貌,蕴蓄了美好的情感。如果孩子们能够将阅读的想象力与本身的知识边界进行融合和关联,再加上足够的驱动力和行动力,那么创造成就,既可望,也可即。
比起精心培育一朵花,浇灌一个多姿多彩的花园更令人向往。成人提供支持,身体力行地提供经验和帮助,引导孩子从混乱走向规则,从发散到专注,从幻想走向现实,成为自由、坚定的阅读者。同样在阅读,每个人的阅读地图千差万别。阅读,如同河流流过,通过侵蚀、运移、沉积,透过环境影响,形成不同形态的河床样貌。
有人说,有的孩子是读书的料,有的孩子并不擅长。如果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全是沮丧,那成人就要分外关注提供适宜的材料,使用得当的方法。如果孩子实在不喜欢,那就从读五分钟开始。儿童的发展,既不是像花开花谢、阴晴圆缺,全凭自然发落,也不是无论天性如何,教养可以抵达一切。儿童阅读要读得关键,读得紧要,阅读始于兴趣,但不能止步于兴趣,同时,阅读的体验要与真实的生命历程相融,互动迁移,这个过程并非整齐划一,有太多的路径。我们永远可以求诸阅读,但不可拘泥于阅读。
书籍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有一颗一颗的种子,当孩子们读着,你总能听到种子生根发芽的声音。无论多晚,开始阅读的时间都是自己人生中最早的一天。
(源自“图书馆报”)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