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的命运

2024-06-19蒋子龙

阅读时代 2024年6期
关键词:活字印刷术现代人命运

蒋子龙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至今还是社会发达、精神卓异的体现。但,自从世界上有了书的那一天起,人跟书的纠结也就开始了。

别看书是人写的,文字一旦成书,便有了自己的生命。人离不开书,有时,人也怕书。但,纵观封建时代,主导社会风尚的是“诗书继世长”,此外还有汪洙的诗更贴近历史事实:“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到近现代,人和书的关系忽冷忽热,有人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宣扬“读书无用论”,考试以“交白卷”为荣……随后,又是读书至上的大潮席卷而至:遍地补习班,人们从小就开始了读书的竞争,因长大后求职要拼学历,中国一下子成为“博士大国”……当整个社会似乎还沉浸在文凭至上的热潮中时,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猛然发现,不读书已然成了天大的社会问题。先哲曾说过,一个人读什么书,就决定了他是什么人;知道一个民族有多少人读书,就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民族。这还了得,泱泱文明古国颜面何在?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传统究竟到哪里去了?

当不读书成了社会问题时,现代人的精神疾患便多了起来。于是,有人大声疾呼:走得慢一点,等等灵魂。现代人怎么经常灵肉分离?是出门不带灵魂,还是把灵魂丢在什么地方了?古训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在前,行路在后。陈寿,安汉(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其父为他盖了一座“万卷楼”。他读破万卷书之后,沿着三国纷争的路线走了一遍,细勘重要战场和历史拐点,然后写成了《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有人认为,今人读书少或不读书,是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必然现象。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约400年后,德国的金属活字印刷术问世,书大量出版,人类便进入“书面社会”。如今的网络化不过是“书面”的电子版——殊不知,电子书也是书。碎片化的是信息,不是书,不是思想。看看周围的世界,读书量与创造力大小成正比,读书量与国家的发达程度成正比。美国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现代美国人喜欢的业余活动排在前三项的是:与家人在一起、读书、看电视。浪漫的法国人,每年人均读书20多部。

其实,正是眼下不读书的社会风气,成就了爱读书的人。许多学霸,就是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的人。当今社会的许多佼佼者,也都是读书较多的人,他们是生活的幸运者,也最能深切地体悟到,读书就是人的一种幸运:或茅塞顿开,酣畅淋漓;或孜孜以求,终有所得;或一卷在手,自得其乐;或随意浏览,渐入佳境……不管是什么时代,世界上没有一个老师,也没有一种老师会跟着你一辈子。只有书,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大学,是能陪伴你一辈子的老师。书的命运,就是人的命运,就是国家与民族的命运。

书,还蕴含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被称为“上古天书”的“河图洛书”问世几千年了,至今谁敢说能解得透其中意蕴?书,大火烧不绝,文字狱禁不住,寒潮自然也会过去。以前,读书是一件奢侈而高贵的事情,只有极少数人才读得起书。如今,人人都有条件读书,喜欢奢侈、追慕高贵的现代人,怎么能不喜欢读书呢?“阅读障碍”是一种病,大讲养生、把健康排在第一位的现代人,谁又愿意得这种病呢?

所以,大可不必为中国人人均读书量少而担忧。知道书的价值,应该读也正在热读、苦读、硬读、悦读、闲读的人还是很多的。社会在转型,人的心理、性格正在发生变化,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读书鉴古知今,会让世道人心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坏。

(源自《中学生阅读》)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活字印刷术现代人命运
为啥现代人总想静静?
毕昇(节选)
命运的更迭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现代人的避难所
新式水泥版画在课程中的实际操作
我当了一回“小毕昇”
命运秀
智珠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