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2024-06-18张玲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素材和精神食粮,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可以加强辅导员工作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强化班级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人文素养,助力高校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受传统育人理念和固有工作模式的遗留影响,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结合依旧面临诸多困境,阻碍着高校文化育人效能的全面发挥,这要求高校与辅导员强化协同配合,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重视程度,以多元化的视角和创新性的手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辅导员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助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将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助力高校更好地培育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要求高校辅导员充分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契合性与衔接点,依据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和辅导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筛选、有效整合及创新转化,以此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丰富性、多元化和人文性,强化思政教育的思想塑造效能和文化浸润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
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运用 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了辅导员工作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历史典故、国学经典、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形式中包含了多种形态和多重角度的育人素材,将其运用于辅导员思政教育中,可以有效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经典名句中感受先贤的优秀品格,并在剪纸、刺绣、陶艺等传统文化活动中体验人文性的乐趣,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润中不断提升思想水平并完善人格品质。
二、强化了班级内部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优秀传统文化中弘扬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内容较为丰富,可以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育人素材和载体,荀子的“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吕氏春秋》中的“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这些古典名言可以有效强化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其将团体的荣誉置于个人的利益之上,以班级的集体利益作为学习和进步的内驱动能。同时,辅导员可以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节庆开展以文化传承和优秀习俗为主题的寝室文化节、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使学生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魅力的同时强化师生交流和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以此强化班级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提升了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人文素养
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还需要在民族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强化教育实效。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其中蕴含着各种形态的育人素材,高校辅导员通过全面梳理和有效筛选,可以挖掘更多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诉求和审美取向的精神楷模和文学形式,使学生在王昌龄的《出塞二首》中感受将军李广誓死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豪迈气势,在《满江红·写怀》中感怀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以此使学生在榜样示范和文化熏陶中强化自身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人文底蕴,为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夯实基础。
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运用 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困境
一、辅导员核心素养有待提升
部分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难以符合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全面融合的具体要求,文化素养与综合工作能力有待提升。一方面,部分辅导员难以全面明确并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性和衔接点,无法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思政教育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中,导致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处于“两张皮”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部分辅导员不能依据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诉求和审美取向对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创造性运用,因而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辅导员工作方法较为单一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主要以班会讲学、鼓励学生自学的方式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全方位调动高校教育管理的主体力量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和渗透,不能依据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形态和深厚内涵实施针对性的施教,导致优秀传统文化难以全方位融入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方各面,使得思政教育的渗透性、感召力和引领力不足,文化育人理念的实施和践行遭遇严峻挑战和明显阻碍,最终导致高校辅导员工作难以满足全面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辅导需求。
三、育人实践活动创新性不够
育人实践活动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育人实践活动方面缺乏足够的创新性思路和手段,仅仅是在常规的班级活动和校园活动中以生搬硬套的方式穿插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并以硬性要求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不能以多元化的手段和多维度的方式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育人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同时,在各类育人实践活动的开展中,部分高校辅导员不能依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实施文化育人,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并感悟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与人格,导致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流于形式。
四、网络信息化技术运用不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开展信息交流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渠道。然而,部分高校辅导员没有及时革新育人理念,不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网络信息化技术能力并迅速抢占新媒体思政教育主阵地,导致优秀传统文化在辅导员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缺乏有效的渠道载体和技术支撑。一方面不能发挥新媒体场域的信息资源优势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不能依托新媒体的技术功能手段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创造性运用,因而使得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缺乏时代性、先进性和个性化,难以满足大学生的思想诉求和内在需要。
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 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一、全面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养
针对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高校辅导员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以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新媒体素养为导向,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全面融入和有效渗透。对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深入开展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研究,将其中的先进理论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思政教育为载体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能,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视角分析思想政治先进理论的现实性和指导性,为学生教育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同时,高校辅导员需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拓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开展工作,以“思政引领,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和文化育人功能,强化自身的话语权威性和人文关怀。此外需要提升自身的新媒体技术操作能力,以数字化育人的方式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功能。
二、有效丰富辅导员的工作方法
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有赖于辅导员提升工作方法的丰富性与多元化。对此,高校辅导员需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家校联合”机制的育人效能。一方面,辅导员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号召各专业学科教师参与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以协同育人的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各专业学科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并依据学生在大学生涯不同阶段的具体需求将兼具适用性和针对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同时以思政教育为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方各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得到思想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需要以思政教育为纽带发挥企业和家庭的育人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类企业的实习和家庭成员的循循善诱中进一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进而以多维度的路径和立体式的手段促进大学生思想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提升育人实践活动的特色性
高校辅导员需要全面组织并规划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思政育人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充满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的交互性活动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和人格。对此,辅导员与高校需要强化协同配合,积极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与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在校园人文景观设计、古典诗词竞赛、民俗文化展览等活动中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追求,发挥文化的渗透作用,使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中强化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进而自觉肩负起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同时,高校辅导员需要将宿舍文化建设比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力载体,以优秀传统文化统筹宿舍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使学生在宿舍名、宿舍舍标、宿舍吉祥物、宿舍风格、宿舍成员个性介绍等比赛内容中充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强化辅导员思政教育的人文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中强化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强化新媒体技术的全面融入
高校辅导员需要依托新媒体的信息资源优势和技术功能优势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在新媒体场域整合更多、更优质的传统文化素材,并依据大学生群体的兴趣方向和聚焦领域将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借助短视频、在线直播、虚拟现实等新媒体形式和技术,以多模态教育的手段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功能,全面激发大学生的受教育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高校辅导员需要依托新媒体的线上渠道功能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大学生心理教育中,以线上师生实时互动交流的方式打破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时空壁垒,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通俗易懂和创新改良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思想引导、情感互动等心理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疑惑和心理问题,以此实现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差异化施教和个性化引导,提升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实效性和人文性,助力辅导员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优秀人师。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是一项兼具综合性与系统性的育人工程,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模式难以有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能,因而要求高校与辅导员及时转变工作思路,以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契合性与衔接性为导向,通过优化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工作方法,强化育人实践活动的特色性并推动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辅导员思政教育中的全方位渗透,以此发挥文化育人的效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可以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作者简介:
张玲,1994年生,女,汉族,山西运城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思政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