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长寿将军吴大司马吕岱
2024-06-18范栩铖
范栩铖
春节时回故乡如皋市,阔别已久地回到这个儿时曾经来过的地方。下午闲来无事,在如皋城里四处漫步,不知不觉穿过一条小巷。说实话,这条小巷有些僻陋,但是小巷口的路标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路标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大司马路”。
看着这座路标,我沉思了良久。大司马是我国自周代始,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周礼》中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法, 以佐王平邦国……以九伐之法正邦国”。汉末应劭曰:“司马,主武也,诸武官亦以为号”。东吴韦昭在《辨释名》中说:“大司马,马,武也,大总武事也。大司马掌军,古者兵车,车四马,故以马名官。训马为武者,取其速行也。”隋代以后,朝廷废除了大司马这一职务。客观来说,那时候大司马这一职务大概相当于明清两代的兵部尚书,即现在的国防部部长吧。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个平平无奇的地方,一条平平无奇的小巷,它的名字怎么会与中国古代当中武职最高的名称相同呢?或许这是个巧合?或许它代表了哪个人物?但自周代至隋代,官居大司马的有数百人,它究竟代表哪一位呢?带着疑惑,我查阅了《三国志》等相关历史资料,在这条路背后的人物逐渐浮出了水面。大司马吕岱跨越古今向我们走来。
吕岱简介
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省如皋市)人。他是三国时期的吴国重臣、将领。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渡江南下。“岱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吕岱处置事务的方法和应对提问很合孙权心意,于是他也受到孙权的赏识,成功仕于孙氏政权。建安十六年(211年),吕岱以督军校尉之职,与蒋钦等领兵平定吕合、秦狼等叛乱,获授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孙权进取长沙三郡,击降安成等四县,成功平定了三郡。随后他讨平了吴砀、袁龙叛乱,升为庐陵太守。延康元年(220年),吕岱代步骘出任交州刺史,平定桂阳、浈阳间的王金叛乱,升任安南将军、假节,封爵都乡侯。黄武五年(226年),他成功平定交趾士徽叛乱,为吴国巩固岭南统治立下汗马功劳,晋封为番禺侯。赤乌二年(239 年),吕岱接替潘潜处理荆州文书公务,与陆逊同在武昌,督管蒲圻。在陆逊去世后,武昌分为二部,吕岱督领右部,升任大将军。大帝孙权去世前,曾诏令吕岱与诸葛恪、全尚、滕胤四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孙亮。吴主孙亮登基后,吕岱升任大司马。在吴太平元年(256年)九月己丑日,吕岱去世,享年九十六岁,在死后归葬海陵高阳荡(今江苏省如皋市林梓镇)。
吕岱的主要功绩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为吴国开疆拓土
士燮家族自六代前开始,便盘踞在交州(大概今越南、广东、广西等),在当地有深厚的势力,也辐射整个岭南地区。士燮本人积极传播儒教,吸引中原名士,又修路搭桥,深得当地汉人和土著的信赖。在士燮去世后不久,他的儿子士徽便不听调令,占领大半个交州,并自立为交趾太守,意欲使交州从吴国独立。面对叛乱,吕岱一方面赶忙上书孙权请求讨伐士徽,另一方面,同时便赶忙率领三千人出发平乱。吕岱认为,交趾地区与内陆隔着崇山峻岭和沼泽密林,军队行动极为不便,决定趁海路直抵交趾。在经过合浦郡的时候,他又与戴良兵力会合,保证了充足的兵力。为了进一步麻痹士徽,吕岱又任命士壹的儿子士匡(士徽的堂弟)为师友从事,让他先传送书信到交趾,劝说他的堂哥认罪并重新归顺孙吴。在士匡送信不久之后,吴军突然直抵龙编城下,士徽果然不知所措并最终决定投降。吕岱几乎诛杀了士氏的所有家族成员,连根拔起了越南地区的地方豪强势力,有效地维护了我国的领土完整。
二、加强了与东南亚的经济往来
在平定叛乱之后,孙权令吕岱担任交州刺史。吕岱多次派官员“南宣国化”,出使南洋群岛以及今东南亚一带众多国家,使扶南、林邑、堂明等国纷纷遣使至吴朝贡,史载“扶南、林邑诸王各遣使奉贡”。他广泛派遣船只舰队,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加强了与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称赞吕岱,“从此开始了中国和海南诸国的正式往来。与甘英、班勇介绍陆上西方诸国同是文化史上重大贡献”。吕岱认为交州过于庞大,不利于中央管辖,主张将交州拆分,即历史上著名的“拆交置广”。他主张将交州地区的东部,大概今广东地区,新设立一个州,并将它命名为广州。在他死后,吴元兴元年(264年),吴主孙休正式设置广州。在历史长河中,三国广州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广州市。
吕岱的为人
一、清正廉明、高风亮节
吕岱身居高位多年又深得君主宠幸,为官却极为清廉。当时孙权帐下,多数官员以潘璋为例,潘璋生性十分奢侈,经常不遵循法律,使用的衣服僭越,甚至杀害别的富有的将士。“监司举奏,权惜其功而辄原不问”,可见孙权对于自己手底下那些有功劳的武将,也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拉拢他们而常常暗中默许他们贪赃枉法的行为。潘璋的例子在吴国不是孤例,从而这也愈发衬托出同时代吕岱的廉洁。
“岱清身奉公,所在可述”,这是陈寿对于吕岱的评价。吕岱担任交州刺史多年,却多年没有给家中亲属寄钱,以至于家里的妻子儿女都饥饿困乏。这让孙权听说后都为之深为感动与叹息,并对群臣表示,吕岱出征万里,勤于国事,家里却十分困难,自己却没有尽早知道,这是谁的责任呢?孙权对自己身边的人没有尽早告知吕岱家中困难而十分生气,因此他也加倍地赏赐吕岱钱粮和布帛,来补偿这位老将军。
汉魏晋时期,有地位的人都崇尚厚葬,从而希冀在自己死后或者来世也能继续享受富贵荣华。从20世纪80年代出土的与吕岱同时期将领左大司马朱然墓,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员墓葬十分丰富。然而吕岱在死前却留下遗言,要求使用不涂漆的普通棺材,死后只穿戴粗布头巾和单衣,并且要求送葬的仪式也务必从简。崇尚薄葬,据此便可以看出吕岱清廉的为人。
二、以友为镜、可明得失
吕岱和吴郡人徐原是好朋友。徐原性格十分耿直刚正,并且喜欢直言不讳,吕岱每每有过失,他就直接当面劝诫,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公开讨论,不给吕岱留面子。每每有人将徐原的事情告诉吕岱,吕岱却从来没有怪徐原,反而赞叹他,“是我所以贵德渊(徐原字)者也”。等到徐原去世了,吕岱哭得十分伤心,表示徐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如今不幸朋友先故去了,自己又能从哪里来明白自己的过错呢?“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是魏征去世时,唐太宗对于魏征的高度评价。吕岱与徐原的故事虽然没有这样知名,却是同样的佳话。
三、三国同时期人对于吕岱的评价
《三国志》里记载了与吕岱同时期的人张昭之子奋威将军张承对吕的高度评价,“昔旦奭翼同,《二南》作歌,今则足下与陆子也。忠勤相先,劳谦相让,功以权成,化与道合,君子叹其德,小人悦其美。加以文书鞅掌,宾客终日,罢不舍事,劳不言倦。又知上马辄自超乘,不由跨蹑,如此足下过廉颇也。何其事事决也。《周易》有之,礼言恭,德言盛,足下何有尽此美耶”。可见张承对于吕岱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将陆逊和吕岱比作周公和召公,并认为他们忠诚勤奋、恪尽职守,立下了汗马功劳,仍然兢兢业业、十分谦虚。张承还称赞已经年过八十的吕岱胜过了当年的廉颇,并且引用《周易》称赞吕岱“德言盛,礼言恭”。
不知不觉,发现我在大司马路路牌下已经站足了两个多小时。凝望这座路牌,追忆这座南通历史上这个伟大的名人,我不禁感叹于历史的传承。这条为了纪念吕岱而命名的小巷,虽然简朴而破陋,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却是深远的。听闻南通还有司马港、司马港河、大司马河等,这些地方无疑也与吴大司马吕岱有关了。吕岱在三国那个年代活了96岁,而如皋也被誉为长寿之乡,或许这中间也有些许联系吧。我们通过缅怀祖先,了解南通历史上出现的一些伟大人物,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故土,扎根乡土,共同努力建设我们的家园。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