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4-06-18孙剑

三角洲 2024年1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红色思政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使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符合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并利用这些信念促进国家、社会以及个体的发展需要。但是这一目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高校学生正值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便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因此,把红色文化引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文育人,能让理论学习更加系统和全面,能让思想政治课程更具感染力和渗透力,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实效性表现为高校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性和接受程度。基于此,合理利用好红色文化,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党的百年历史、近代中国的革命故事、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采用学生乐于聆听的话语方式,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思政话语”,更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表现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能够为课堂提供大量生动的红色实例,教师可运用“故事化”“情景式”“沉浸式”等教学模式,让原本过于庄重和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易于接受。

二、坚定新时代高校学生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勇于斗争、不断探索,并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从建党之初50多名党员发展为如今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从嘉兴南湖小小红船历经“四渡赤水”长远征途成为世界东方巍巍巨轮,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信念,这些都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因此,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坚定的政治方向、真挚的爱国情怀不仅是对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精神源泉。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尤其是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通过红色文化为载体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当代高校学生对理想信念价值的感悟和理解,将理想信念转变为实践动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红色血脉传承永续。

三、丰富和助力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性教育

首先,红色文化丰富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性教育内容。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不论是历史遗迹、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等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还是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等非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都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和优良作风,体现着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时代精神。

其次,红色文化拓展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性教育的载体。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场馆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校学生党性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党和国家便强调要积极利用各类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场所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并作为青少年的教育实践基地,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将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内涵融入高校学生教学实践当中,能使新时代高校学生从革命烈士们流血牺牲打下红色江山的英勇事迹中,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最后,红色文化强化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性教育的形式。新形势下,高校的党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在思想上铸牢高校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爱国主义崇高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等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         困境及其分析

一、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资源缺乏深挖和细化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红色文化极其丰富,包括长征文化、五四文化、岭南文化、红船文化等。这些红色文化由大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但就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来看,红色文化内容的利用率偏低,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材由于编写需要,仅仅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地区相关的红色文化,没有针对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对红色文化做出更深层、更全面的解读和分析,这就导致学生由于内容方面的缺乏无法实现系统的学习。

此外,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资源缺乏系统性的分类。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对不同的文化内容感兴趣,例如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会对我国交通的历史和发展的认识更加清晰全面,他们则会被交通基建中的红色文化所吸引,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支持中央苏区的创建,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苏维埃血脉”——中央红色交通线的故事;“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保路爱国的故事;川藏、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参建者、养护者的奋斗故事以及他们所留下的“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等内容。而高校所编写的统一的教材是难以满足这种差异化学习的需求的,因此,如何提高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立体化和多样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红色文化教育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现如今,高校的大学生未曾经历过中国近代时期的生活环境,并不能切实体会到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中国人民是如何一步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令其难以对革命年代艰苦环境产生共鸣。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参照历史教材制作课件并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缺乏了创新和实效性。首先,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方式的单一,很难使学生仅通过书本知识讲解的课堂模式和以考试成绩为教学效果考核标准的教育评估模式下真切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得不到充分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追求。其次,红色文化教育仅仅通过第一课堂的教学并不能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相反,学生被动地听讲只会让思政课堂获得欠佳的教学效果。最后,部分高校同样也存在一些教师由于不够深入了解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只注重形式主义,导致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不到位、感悟不深刻,甚至在讲解过程中断章取义,胡编乱造一些与史实不符的内容,不仅不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同时也降低了红色文化震撼力和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作用。

三、红色文化教育价值导向偏失

新时代,红色文化难以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及其作用未能正确认识和对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存在偏差两个方面。首先,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极具特色的政治文化,凝聚着近代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斗争的精神和成功经验,但由于环境和时间的关系,当代高校学生更多的是采取互联网和阅读相关书本资料的方式零散的展开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导致学生未能构建系统而又完整的红色文化观念。此外,对于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虽然可以通过参观红色景点、博物馆、革命旧址的形式进行体验,但是对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内容和精神是无法领悟的,唯有通过自身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思考和感悟才能获取。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内容的片面认识和掌握容易导致其产生历史虚无主义的观念,即凭借自身所了解的局部事实,以偏概全,无限放大其对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缺陷或是通过一些所谓的人之常识、常理、常情甚至采用当今时代的标准要求来诬蔑和贬低特定历史事件、历史情景环境下英雄人物的思想和行动等,否定了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束缚了自身对红色文化的学习。

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实践路径

一、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

高校要展现红色文化教育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就必须注重对内容的挖掘、整理和融合。首先,针对当前红色文化内容资源缺失的现状,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建立一套系统化的红色文化资源库,除了归纳原有的教材内容以外,也要广泛利用互联网和图书著作等平台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把全国各地区不同时期的红色文化搜罗整理,形成一套丰富详尽的一体化、可链接的红色文化资源库,让高校学生能更进一步全面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其次,各个高校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而新。一方面,可以结合当地所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开设相关的思政选修课程,提升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造性、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将相关联的红色文化教学素材贯穿到思政课程当中,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以引入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先烈及其英雄事迹,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曲折奋斗历程和峥嵘岁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可引入红色经典著作,用哲学的话语体系来分析与解读内涵深厚的红色文化,探讨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可以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相关的红色文化素材,展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二、创新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和人才队伍建设

教育形式和教师队伍的建设都会影响教育的实效性,故高校要着重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的结构模式和人才队伍的改革创新。首先,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虽与当今时代存在一定的时空差距,但是高校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手段,采用互联网教学方式包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渠道达到还原历史的目的,来提高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其次,要有针对性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的思政教学新模式。除了以课堂为主的常规教学模式外,高校也应当深入挖掘第二课堂思政元素,统筹“一”“二”课堂,实现“理论感受”与“体验感受”相结合。例如可以通过演讲、辩论、话剧、晚会等不同的文体活动来展现红色文化,也可以通过联合高校党团组织开展红色志愿服务、红色专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前往抗日革命根据地追忆革命精神。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再次,夯实红色文化根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高校需重视和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三、强化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重要性的意识培养

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全面和深入的开展,就要注重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和功能性作用,让高校学生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内核所在。首先,要培养和端正高校学生红色文化学习的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红色文化的学习,红色文化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继承和发扬烈士们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更是从思想观念出发,教育学生要坚决反对意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虚无主义。其次,通过结合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加强红色文化意识与实践的转换。最后,要加强责任意识,注重红色文化价值引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作者简介:

孙剑,1991年生,男,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构建机理与路径提升研究”(2023GXJK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红色在哪里?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