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24-06-18刘春霞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刘春霞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课程思政融入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3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在小学中高段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增强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师要以培养跨文化意识为立足点,深入分析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忽视思维方式差异、教学内容缺乏主体性、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通过创设英语文化交际情境、联系实际注重角色体验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农村小学;跨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5-0064-03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能够真实反映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英语教学就是语言教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但在农村小学,这一理念没有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等问题仍然存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英语教学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跨文化意识概述与培养现状分析

1.跨文化意识概述

跨文化意识是指人们通过对自身和他人文化的理解而形成的对周围世界认知上的变化,是跨文化能力的认知因素。根据Hanvery(1979)提出的观点,当下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至少要涵盖以下内容:一是能够持有文化平等的观念,明确注意到一些表层文化特征;二是明确自身文化与他人文化之间的差异,理解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必然性,愿意跳出文化束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尊重、理解双方之间的差异;三是能够站在融合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自身文化繁荣发展。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促进其建立跨文化知识框架,锻炼其跨文化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

(1)忽视思维方式的差异

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刚刚建立起本土文化知识结构,在进行英语阅读和写作时,经常会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不适,无法准确判断英语和汉语之间的逻辑差异;在进行英汉互译时,经常会直接将汉语转化为英语,将汉语思维方式代入英语学习中。如“你吃饭了吗?”,汉语语境中不需要明确指出具体哪一餐,而是根据交谈时间来确定,但在英语语境中就需要明确表明为breakfast,lunch,dinner。同时,汉语的逻辑表达通常按照前因后果、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等顺序进行。如当天的时间一般用2024年3月4日这种方式表达,但在英语中则用March 4(th),2024的方式表达。如果不能厘清其中的语言逻辑差异,就会产生误解,尤其对刚刚进行英语系统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更是一大难题。

(2)教学内容缺乏主体性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是牛津译林版的最新版教材,具有信息量多、容量大、复现率高且难度呈螺旋式上升等特征,同一模块、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逐渐增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授课重点仍以考试为主要准则,将教材中的重点章节作为考试内容。这样导致教学理念停滞不前,教学方式僵化,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再加上部分教师的学科文化知识薄弱,无法将其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导致学生觉得语言学习是一种负担。这样无法真正凸显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优势,反而人为地将其中的内容割裂开,偏重教学知识点密集、与考试关联性强的内容,忽视教学文化属性强的内容,使得语言学习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3)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用于文化教学的课时较少,再加上教学方式单一,很多教师更加注重英语语法结构的教学,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即使进行文化知识教学,教师也多以口头介绍、图片展示、文字加视频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缺少精心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收到的文化知识较为零散,无法深入理解西方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历史地理等知识,更无法理解英语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遵循英语新课标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程度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看、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世界文化差异,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其中,将跨文化意识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这足以说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系统性学习英语的起点,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和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更加恰当地使用英语语法结构、思维方式表达自身观点,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沟通,进而更加易于理解他国文化,从而加强自身的理解和交流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英语教材中包含大量的西方国家发展历史、地理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能够真切反映西方国家的情感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外国文化知识,还要渗透本土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和判断思考,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不断补充、完善自身的文化认知系统。这样可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处世态度,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自尊、自强、自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生会更加尊重、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发现不同文化的美,从而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提高审美情趣。

三、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对策

1.依循英语文化交际特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特别是英语启蒙阶段。但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由于接触英语的时间短,且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环境,在英语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最先采用的仍是汉语的提问方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将以教师输出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输出为主,鼓励学生利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相关研究表明,只有当输出量达到输入量5倍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正确的英语语感,将更多的词汇和语法自然地使用出来,这符合英语语言交际的特征。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课桌位置,将传统的“插秧式”(见图1)转变为“U”型模式(见图2)。课桌位置调整后,可以课桌为中心,划分不同小组,便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表达,营造良好的英语交际氛围,为学生即学即用英语提供便利。

[ ][ ][ ][ ][ ][讲台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 “插秧式”

[ ][讲台 ][ ][ ][ ][ ][ ]

图2 “U”型模式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对教材背后蕴藏的文化内容的讲解比例,采用对比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环境和文化背景下,面对同一事件人们的不同反应,包括中西方说话习惯、接受礼物的反馈、接受赞美的反应等。这样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性。如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往往会推辞一番,在实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会用“谢谢您,破费了”或者“这太客气了”表示感谢,收下礼物后会先放置一旁,待客人离开后再拆开,避免让人产生“贪财”的印象。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收到礼物后一般会直接当面拆开,并表达谢意。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节日文化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材中节日话题的作用,营造节日氛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 Unit 8 At Christmas一课,简单介绍了圣诞节和平安夜的时间、习俗、形式,包括装饰圣诞树、制作圣诞卡片、唱圣诞歌、准备礼物、吃圣诞大餐等;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一课,则简单介绍了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习俗、食物。教师可以将这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对比,将不同文化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正确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了解差异背后的历史文化。

2.创设英语文化交际情境

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全面考虑了英语语言学习的系统性,重点突出了英语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习俗、历史文化等知识。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分析、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同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英语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语言的差异和魅力,在深入交流中,锻炼英语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

例如,在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Project 2 My snack bar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挑选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要求学生按照个人喜好和认知画出不同的小吃和快餐,包括pies,sandwiches,cakes,ice cream,milk等,并按照类别进行划分,将食物模型摆放在不同位置。店员准备工作结束后,顾客A和顾客B开始选择餐厅,并与店员进行对话。

店员:Good morning. Can I help you?

顾客A:Yes. Id like a sandwich,please.

顾客B:Id like a hot dog,please.

顾客B:How much are they?

店员:Twenty-two yuan,please.

这样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参与对话,担任英语词汇较多的角色,鼓励学生先练习简单的口语,再逐渐加深难度;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担任英语词汇较多的角色,充分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营造良好的英语交际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此外,在My snack bar 的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black tea,hamburgers,hot dogs,noodles等词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食物进行对比,了解中西方饮食的不同。如我国以大米和小麦为主食,日常饮品主要为绿茶;西方以速食为主,日常饮品为咖啡,且使用的餐具也不同,由此反映出中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创设交际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不同的交际文化的机会。

3.联系实际注重角色体验

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中,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作用有限。教师应将英语教学向课外延伸,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使学生探究各种跨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英语这门语言。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的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优秀外教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听课注意力,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英语语言文化,感受以英语为母语人士的发音和思维等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符合教学内容的动画或电影片段,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分组选择对应的片段进行英语配音,并开展配音比赛,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积极性,强化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组织开展英文朗诵活动、英文歌唱比赛、英语书写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将优秀获奖节目或作品展示给全校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校营造英语学习、交际的良好氛围。另外,学校可以利用英语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际交流、国内外交流活动和参观活动;与少儿英语主题类图书馆联合举办相关活动,由学生担任引导员和服务者,以英语为主要交际语言,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徐莉莉.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19(5):8.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